菩萨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

2015-03-18 03:20张淑芬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斜墙坝顶溢洪道

张淑芬

(凌源市水务局,辽宁凌源122500)

菩萨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

张淑芬

(凌源市水务局,辽宁凌源122500)

文章以凌源市菩萨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在对现有工程的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设计过程中的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的加固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今后水库要加强管理,注意工程维修和养护,在工程进行中,要及时观测积累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水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分析

1 工程现状

1.1 大坝

菩萨庙水库大坝采用黏土斜墙防渗,坝体为壤土,后坝坡为砂砾料的混合坝,大坝长369 m,坝顶高程410.5 m,坝顶宽7 m,最大坝高25.546 m,黏土斜墙顶高程408.6 m,防浪墙顶高程为411.5 m。大坝上游坡比从上到下依次为1∶2.5、1∶3、1∶2。下游坡比从上到下依次为1∶1.85、1∶1.93、1∶2.4。上游坡为干砌石护坡,下游坡脚为高度3 m的贴坡式排水。大坝自建成后至1992年9月有过一次大坝高程测量记录,记载大坝下沉1.15 m。坝顶防浪墙经再次加高,其底部与黏土斜墙连接高程不一致且斜墙顶高程不满足要求。防浪墙没有止水,已有裂缝15条。坝前护坡块石大部分下沉,破损严重。

1.2 溢洪道

开敞式溢洪道位于大坝左端,a型驼峰堰,堰高1.0 m,堰顶高程405.4 m,泄流净宽74.44 m,最大泄流量为1 469 m3/s,堰后陡槽底坡坡比1∶3.5,后接挑流鼻坎及下游尾水渠。溢洪道堰前右侧浆砌石墙变形,经计算不稳定。堰前底板还有45 m未衬砌,且风化严重,当正常高以下水深时,溢洪道底板及陡坡都有渗漏。溢洪道堰前左侧边墙顶部岩石陡峭,易脱落。陡坡右侧导墙顶部岩石易滑坡。溢洪道下游尾水渠泄流宽度不够,最窄处底宽仅10 m。

1.3 输水洞

输水洞位于溢洪道左侧,距溢洪道左边墙25~33 m,输水洞全长146 m,为有压钢筋混凝土衬砌隧洞,主洞126 m,发电支洞20 m,其中有80 m未衬砌,洞进口高程391.154 m,出口高程390.954 m。距洞进口20 m处为竖井式闸门井,井内安装1.8×1.2 m定轮平板钢闸门。主洞与支洞出口均安装直径1.2 m的闸阀。

2 加固设计

2.1 大坝加固设计

2.1.1 坝顶结构

坝顶高程维持原高程410.5 m,防浪墙顶高程411.5 m,斜墙顶高程409.3 m。原坝顶宽为5 m,为了解决防汛、双行路的要求,本次设计将坝顶加宽至7 m(含防浪墙),坝顶路面为7 cm厚沥青路面,垫层为15 cm厚水泥稳定土基础和20 cm厚砂砾料,路面下游侧设15 cm宽路缘石[1]。本次设计黏土斜墙顶高程为408.6 m,需加高黏土斜墙顶到设计高程408.6 m,顶部的水平宽度为4.0 m,施工时要与原黏土密切衔接好。本次重新设计坝顶路灯17个,每30 m一个,坐落在防浪墙上。

2.1.2 防浪墙设计

原浆砌石防浪墙拆除,新建C25钢筋混凝土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为411.5 m,防浪墙底宽取1.8 m,顶宽0.45 m,高2.9 m,每20 m设一道伸缩缝和止水,防浪墙底坐落在黏土斜墙上。

2.1.3 上游坡设计

上游坡坡比维持现状不变,坡比为1∶2.5、1∶3.0、1∶2.0(自上而下),高程391.5 m和399.5 m处设3.5 m和1.5 m宽戗台,上游坡干砌块石径偏小,厚度不够,块石多为片石,需要从二级戗台391.454高程以上拆除干砌石,重新铺设40 cm厚干砌石,30 cm厚碎石垫层需要整形。

2.1.4 下游坡设计

下游坡原坡比为1∶1.85、1∶1.93、1∶2.4(自上而下),坝坡稳定系数K计〈K允,没有达到《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的规定。需要用砂砾料补坡达到设计坝坡,设计坡比为1∶2.25、1∶2.5、1∶2.5(自上而下)。下游坝坡采用30 cm厚的碎石护坡,在高程391.0 m处设2 m宽戗台。河床地面高程为384.954 m。下游坡坡脚原贴坡排水体拆除,新建排水体,位置在391.0 m高程处新建贴坡式排水体,后坝坡设二道宽为1 m的上坝踏步,6道纵向和2道横向排水沟。

2.2 洪道加固设计

溢洪道进水渠边墙设计。本次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分别对校核水位下,正常高水位下,施工期的3种条件的挡土墙进行了计算,确定了挡土墙的结构尺寸,为墙高7.3m,顶宽0.5m,趾高0.5m,趾宽1.0m,踵高0.5m,踵宽1.50m,墙底宽0.8m。计算采用理正挡土墙计算软件,计算过程如下:

1)溢洪道引水渠底板设计。引水渠底板岩石表面破坏严重,且在正常水位时溢洪道下游渗水严重,溢洪道需进行帷幕灌浆,而坝顶对应部分为驼峰堰,上部有交通桥,不能布置灌浆孔,帷幕向前移动,所以需对未衬砌的引水渠部分进行护砌。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原已衬砌了15m,本次加长至60m。即有45m长,80m宽需进行衬砌,按15m×15m分块,衬砌厚度为30 cm,表面布设Φ10间距15 cm的钢筋网。在布置灌浆孔位置,不能满足灌浆压力的要求,需凿除一部分混凝土和岩石,重新浇筑混凝土,底板为1m厚的。

2)溢洪道陡槽底板设计。溢洪道陡槽底板表面有较多的表面裂缝,底板钢筋为Φ8@300钢筋网。陡槽表面凿除10 cm混凝土,原有钢筋网清除,保留锚固钢筋,并且加密锚固钢筋,重新铺设Φ10间距15 cm的钢筋网,与锚固钢筋焊接在一起,浇筑10 cm厚的C25混凝土。

3)挑流消能设计复核。溢洪道为Ⅲ级建筑物,按规范SL253—2000其消能防冲工程设计应满足30 a一遇标准。对溢洪道消能设计分别对50 a一遇和30 a一遇标准进行计算。

挑流水舌外缘挑距按公式:

式中:L为自挑流鼻坎末端算起至下游河床床面的挑流水舌外缘挑距,m;θ为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近似可取用鼻坎挑角,θ°,θ=31°;h1为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m;h2为鼻坎坎顶至下游河床高程差,m,h2=2.13;v1为鼻坎坎顶水面流速,m/s,可按鼻坎处平均流速v的1.1倍计。

计算结果如下:①当30 a一遇时,v=14.427 m/s,v1=v×1.1=15.869 m/s,h1=0.54 m,计算L=26.44 m;②当50 a一遇时,v=14.644 m/s,v1=v×1.1=16.109 m/s,h1=0.58 m,计算L=27.19 m。

冲刷坑最大水垫深度按下式计算:

2.3 输水洞加固设计

本次水库除险加固,输水洞设计的内容有:①清除洞口堆积物和洞内塌落物,将未衬砌部分进行衬砌;②更换检修闸门一扇(1.8 m×1.2 m,自重2T)和拦污栅;③更换工作闸阀(碟阀);④洞脸重新设计,锚喷加固;⑤工作闸门、闸阀室拆除、重建。

[1]刘彬彬.山心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坝加固设计方案[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11):81-82.

TV697.3

B

2014-10-31

张淑芬(1974-),女,辽宁凌源人,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管理与相关工作。

1007-7596(2015)05-0069-02

猜你喜欢
斜墙坝顶溢洪道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超高层塔楼核心筒采用钢平台退台施工斜墙技术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粘土斜墙在路基填筑施工中的应用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调节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变形监测分析
深厚覆盖层上高心墙堆石坝坝顶开裂特征及原因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