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版式设计创新策略——以《京华时报》为例

2015-03-19 04:26王勇刚
传媒 2015年1期
关键词:头版京华都市报

文/王勇刚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尤其对都市报的影响最大。但纸媒的“坏时代”,却促进了版式设计的创新。如《南方都市报》追求设计的清爽、干净、时尚;《钱江晚报》追求形式的“空灵”,注重留白以及报纸的文化味;《北京青年报》追求严肃大气。目前,国内一流都市报版式设计总是以“进行中”的姿态而存在,不断尝试设计创新。我国都市报版式设计的创新仍处于一个层次参差的状况,如何进行版式创新,对于我国都市报发展而言,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2001年5月28日,《京华时报》正式创刊,经过14年的发展,该报由最初的每日32版,增加到每日108版。从版式设计方面来讲,增大标题字号、增加图片比重、双面彩印、强调色彩和留白等一系列的改变,让《京华时报》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笔者以《京华时报》 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都市报版式设计创新的发展策略。

主题性版面设计,提高版面关注度

传递信息是报纸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传统都市报基本都是坚持“有限版面+无限信息”的原则,将新闻信息全部放在头版,将其变成一个信息大杂烩,让受众自行筛选阅读。但在碎片化阅读和图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下,传统都市报版面已经无法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读者希望从报纸头版中能够一眼就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然后有目标地展开阅读,以提高阅读效率,由此就产生了主题性版面。这类版面是用头版报道同一主题的稿件,而这些素材一般都是具有独特新闻价值的信息,而其他信息则以导读标题的形式巧妙安排在头版相关位置,这样不仅不会削弱整个版面的主题性,而且会更加凸显主题信息的整体性,实现都市报头版的整合为一,能够有效提高读者的关注度。

《京华时报》的版式设计追求一种“浓眉大眼”的风格,并集中体现在大标题设计和图片配置上。通过对2014年3月份《京华时报》所有时事版的统计,能够看到该月的31份报纸中,时事版共有69版,其中大小图片共107幅,大标题共有173条。平均算下来每个版面都会有近两个大标题和一幅图片。可见,在《京华时报》的版式设计中,大标题和图片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它们成为都市报为受众节约阅读时间的利器,根据笔者统计分析,在都市报版式设计要素的运用中,大标题尤为重要,这也为都市报标题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统计结果来看,平均每版报纸都会有一个大标题出现,这也成为都市报最显著的特征。比如《习近平要求严打各种暴恐活动》《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昆明火车站的12分钟》《专家建议重点城市建立反恐预案》的精简标题设置,让读者不必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就可以了解基本情况,不仅有效节约了读者阅读时间,而且形成了视觉中心,有效抢夺了受众关注度,提高了都市报的新闻传播效果。

简化设计元素,导读满足求易心理

顾名思义,极简主义是一种追求简洁的设计原则和设计风格,它强调利用简洁设计营造优雅意境。回顾都市报版式设计发展史,从最开始的模块化设计到图片化设计,又转变为色彩化设计。进入21世纪,我国都市报基本上倾向于一目了然和色彩鲜明的头版风格,最初只是想提高视觉冲击力和彰显主题,但后来却偏离了初衷,许多都市报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简约而简约,结果非但没有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当前,国际现代报纸的设计风格,开始追求简化设计元素,合理运用色彩,尽可能地消除视觉暴力,版式精致典雅,字体适中,整体上给读者一种简约简洁,清新舒适的享受。我国都市报顺应世界潮流,探索适合中国报业特征的极简主义之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善,将创造出迎合读者口味,独具品牌个性的版面。

《京华时报》的定位和理念追求与读者快餐化阅读心理相契合。读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报纸细读,但读者希望能够利用导读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信息。《京华时报》为了满足受众的这种心理需求,在版式设计上注重导读设计,如此不仅能够节约受众阅读时间,而且能够提高版式设计的灵活性。受众求易心理让导读成为了《京华时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版式设计和安排上将最具吸引力的标题置于最显眼的地方,进而全面吸引读者的购买和阅读。以2014年7月15日《京华时报》为例,编辑在编排版面时,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将读者最为关注的信息以导读的形式置于头版显要位置,比如《六条“红线”严卡教师收礼》《刘汉上诉开庭审理》《巡视点均有干部问题线索转交中央》《蒋洁敏李东生已被立案调查》《德国加时绝杀,四度夺得世界杯》等,将这些受众最为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以及其他版面重要新闻进行直接呈现,如此一来,读者就能够直接了解整个报纸的新闻内容,以简约的形式直接抓住读者眼球。

合理运用图片,加强视觉冲击性

在现代都市报版式设计中,版面留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图片和标题成为了应用最多的版面元素,尤其是图片已经成为仅次于标题的第二中心元素,有时整版都采用“图片+标题”的设计形式,可以说,个性化和图像化已经成为都市报版式设计最显著的特征。目前现代都市报头版设计的封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都市报向杂志和画报进行转型的探索也越来越多。而所谓的头版封面化,就是根据读图时代下读者个性化阅读需要进行的调整,将图片和文字融为一体,通过“大图片+大标题”的形式凸显版面的整体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彰显极简主义风格,极大缩减文字报道的比重,而且导读区将标题进行集中有序排列,产生了一种新闻超市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受众借助图片迅速进入阅读状态,提高受众的阅读效率。此外,封面化版面对于以小版面为主的都市报更加容易实现,相比于对开大报而言,都市报封面化头版设计有着更高的操作性和更强的视觉冲击性。

《京华时报》作为北京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它在版面图片的合理运用上非常到位,比如《京华时报》2014年8月3日A23版,版面设计更加注重突出主体,保罗·乔治帅气运球的图片占了版面的2/3。在版面设计时,编辑有意地将保罗·乔治的右腿凸显出来,然后在其骨折位置进行说明,以此来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

融入多媒体元素,采取跨类别模式

在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新媒体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步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一些都市报美术编辑开始尝试在纸媒版面中融入多媒体的特色元素,实现另类的“跨屏”阅读,借鉴电视现场直播的特性,在头版中配以色彩鲜明的图片,适当引入3D图表,以强化受众对事件的直观体验。融入网络媒体元素,在头版两侧开辟“信息导航”板块,形成专门的导读区,对都市报的关键新闻进行索引和链接,并在文章最后附上链接地址,加强都市报向电视和互联网的跨类别转化,提高都市报阅读的便捷性。都市报采取的跨类别版面设计模式,既显示出加强都市报兼具杂志和画报的特征,又显示其兼具电视和新媒体的特征,最终打造成一个综合性信息平台。

该报2014年3月9日头版,采用的就是杂志封面化,这是马航失联的专版,编辑在设计时将原本的黄色字体换为白色字体,头版大标题为黑色,小标题均为白色,以马航失联前的航线绘制图作为报纸的封面。在为读者展示马航失联前航线及关键时间的同时,满含报纸本身对失踪者的祈祷,以及对154名同胞的揪心等待。这样的直接报道及简单的封面化设计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彰显了报道的主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眼球,并让他们产生深刻印象。

为加强了新闻信息的多媒体传播,《京华时报》还设立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将两大平台二维码刊登在《京华时报》头版,试图强化读者与《京华时报》的互动,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读者可以通过移动自媒体,享受即时的信息服务。这种跨类别传播有效拓展了《京华时报》的传播渠道,提高了《京华时报》的新闻传播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综上所述,全球化和全媒体时代,我国都市报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都市报版式设计是都市报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都市报版式设计包含了色彩、图片、留白等多方面的艺术元素,而版式设计创新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需要都市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定位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版面风格,同时将国际化视野的版面设计理念与本土独特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并借鉴国内优秀都市报版面设计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让读者体验愉悦的审美,将催生出越来越多追求视觉设计的都市报。

猜你喜欢
头版京华都市报
山西药茶香飘京华
红色京华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头版”既出,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空之城
京华清明记忆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晒晒2014.1.1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