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防火树种的科学选择及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

2015-03-19 16:56吴海燕
花卉 2015年13期
关键词:蕉城区林带营造

吴海燕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林业局 福建宁德 352100)

浅析如何做好防火树种的科学选择及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

吴海燕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林业局 福建宁德 352100)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是为了阻止森林火灾的进一步蔓延,方便对森林火灾的控制和扑救,减少因森林火灾而造成的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其林木总蓄积量287万m3,森林覆盖率高,绿化较好,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海岸线和太平洋西岸交汇区,地理位置重要。本文依据宁德市蕉城区地理区位和气候特点,对其森林防火树种的选择和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进行了分析,为蕉城区的森林防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防火树种;科学选择;生物防火林带;营造

随着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推进,国家的林草植被面积一直呈增长状态,维持和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也越来越重要,加上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强,高温、大风、干旱和低湿等因素使得森林火灾频发,因此,进行森林防火是非常有必要的。福建省作为我国重点林区,防火树种选择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树种选择和林带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结合当地地理和气候的特点来探讨防火树种的选择和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保证当地森林的安全,降低火灾发生的损失,保障森林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研究区的地理和气候特征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北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其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安市相连,西连屏南县、古田县,北毗周宁县,南接罗源县,是中国海岸线和太平洋西岸交汇区,地理区位重要,南北长50km,东西宽70km,是宁德市政府所在地,有土地210.3万亩,其中蕉城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6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18%。按树木蓄积量计算,则是林木总蓄积量287万m3,其中:林分蓄积量278万m3,疏林及散生木蓄积量8万m3;商品林149万m3,占51.92%,生态林蓄积量138万m3,占48.8%,森林资源较丰富。

蕉城区属于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季节性明显,四季常青。全区年平均温13.8~19℃,年积温7000℃,日照时数1700~1800h,无霜期240~310d,年降雨量1600~2000mm,蒸发量1100mm,相对温度80%。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暴雨和寒流[1]。

2 防火树种的科学选择

2.1 防火树种选择原则

选择的树种必须是抗火性能好,能适应当地土壤生长的树种,所以树种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树枝枝叶繁茂,叶子含水量大,所含油脂少,不易点燃。

(2)生长迅速,适应土壤能力强,萌芽力强。

(3)树种来源丰富,培育造林技术操作简单,容易上手。

(4)病虫害虫不喜在该树种上寄生。

(5)满足防火要求的同时,最好具备一些经济效益。

2.2 防火树种的选择

专家采用直接火烧法、火场植被调查法、目测判断法、实验测定法、综合评判法以及实地营造法这六种防火树种选择方法对蕉城区的主要树种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采样。主要是通过采集树木的含水量和热值等燃烧性特征,调查树木的物候期、萌芽力和林分等生物特征,考虑树木对日照、水分和土壤的要求,将采集的样本进行量化,然后参考蕉城区林带配置模式,最后筛选出适合蕉城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的防火树种,有木荷、油茶、杨梅、茶叶、火力楠、相思树、杜英、天竺桂和深山含笑等树种[2]。

3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

3.1 蕉城区生物防火林带概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福建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以及蕉城区森林资源的总体分布以及现有防火林带的分布现状对蕉城区生物防火林带进行规划。防火林带重点规划应设在城区周边、主要交通通道、重点乡镇林场、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重点风景旅游区和火灾多发的区、乡、村交界处。这是因为蕉城区属于南方集体林区,田林交错,山脚林缘线长且广,土壤肥沃、杂草丛生,农事用火极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因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既可以促进森林的生长,又可以降低保护森林的成本,还能发挥防火林带的防火功能。目前,蕉城区规划到2020年建设面积896.4hm2的生物防火林带。

3.2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蕉城区的自然环境多样,植被大不相同,所以防火林带的营造要依据自然环境的特点、森林植被的类型、火灾发生的情况、火灾的起因等,营造不同类型的防火带,做到适地适树。

(2)突出重点原则。

针对林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火灾多发区这些容易火灾或是说一旦火灾所造成的经济安全损失较大的区域,重点保护和防范,加大营造力度,在此基础上,兼顾一般地区。

(3)防火同时兼顾效益原则。

在保证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作用下,营造能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的防火林,将防火林带的建设同当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调动当地居民种植防火林木的积极性[3]。

3.3 生物防火林带的设计

3.3.1 营造方式

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采取与采伐迹地和宜林荒山等森林保护手段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方式进行,保留原有的防火林带,建设新的防火林带、在山脚农田附近可以营造果树林防护林带,不断设计和创新,布局好防火林带,让防火林带形成一个圆形,更好的保护好森林资源。

3.3.2 密度设置

生物防火林带是森林防火工程的主体工程。生物防火林带密度的设置合理与否,关系到阻火效能和防火效率的发挥。依据蕉城区的实际情况,防火林带将耕地、山脊、道路、防火线等地方连接形成网络,再将其划分为块状,依据火灾火险等级,确定好防火林带密度。林木集中区域和人流集中区域网格面积控制在10~ 15hm2;深山次生林或林木疏散区网格面积可以控制在8~10hm2。总的说来,密度越大,防火效果就越好。

3.3.3 宽度设置

防火林带的有效宽度以林带成林后林带冠幅的宽度为准。因此,按照林带的布设区域和防火要求,可以将蕉城区防火林带宽度进行划分。像主山脊的林带宽度应扩大到30~50m,次山脊的林带宽度为15~30m,山腰部分的林带宽度为15~20m,山脚农田边的林带宽度设置为10~25m,林带连续长度需大于1000m,陡坡和峡谷地段的林带宽度可以定位在18m以上[4]。

3.4 生物防火林带营造

3.4.1 新建型生物防火林带

新建型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有多个方面,有山脊防火林带、林内防火林带、田边防火林带、道路防火林带、自然景区防火林带和墓地周边防火林带。其中,山脊防火林带最有代表性。

像山脊这样防火林带的建设重点是放在树种的适应能力上,维护好树群郡落的稳定性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宜的树种有木荷、油茶、杨梅、茶叶、火力楠等。林带的配置有两方面的要求:①林带的结构;②树种的生长特征。山脊防火林带的营造多以单层结构的林带为主,所以此处可选乔木或乔木混交林。具体的行距可以选择1m×1m,1.5m×1.5m两种,宽度在15m以上。山脊防火林带苗木多选择新长的裸根幼苗,比如1年生、2年生的。清理方式选择穴状或块状整地,先进行整地和杂草的清除,然后对地方进行施肥,最后栽种。另外要记得林木郁闭前进行幼苗的抚育。栽种方式有长方形、三角形、梅花形等形式[5]。

3.4.2 改建型生物防火林带

改建型防火林带又可以分为部分改建和全部改建两种类型。部分改建指的是进行局部更新,在立地条件好的防火林带处,通过在树冠下造林,等待幼苗长大,逐渐伐去老林,以新林代替旧林。全而全部改建指的是当防火林带周边处于无林木状态时,选址一处背风营造新的防火林带,等新林郁闭后,砍伐全部的老林。改建型的林带需要的树种生长力强、萌芽力强的树种,木荷、含笑就很适合。另外,可以在缺漏处补植一些耐火的林种,如石砾。在补植的初期每年需要进行抚育1~2次,未成活的树苗及时更换,保证林带的闭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好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林火阻隔网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做好防火树种的科学选择和生物防火林带的持续建设,可以帮助蕉城区森林防火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做贡献,为加快蕉城区林业发展、建设“六新大宁德”做出重大贡献。

[1]徐喜占,许俊新,谷兰兰.防火树种的科学选择及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4,23(07):158~159.

[2]张珍珠.福安市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树种选择浅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2,22(01):288~289.

[3]范书杰,董树国,张晓阔.防火树种选择和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2,11(04):408~409.

[4]赵洁.浙江地区生物防火林带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J].浙江林学院,2010,16(03):257~258.

[5]夏丰昌,郭际荣,张明东,裴卫国,杨伟杰.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26(03):119~120.

S762.33

A

1005-7897(2015)08-0046-02

2015-8-15

吴海燕(1982-),女,助理工程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森林防火工作。

猜你喜欢
蕉城区林带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宁德市蕉城区人社局为退役军人就业保驾护航
体育合作学习对初中生体适能培养的实验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为例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
宁德市蕉城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