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基于《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若干思考

2015-03-20 12:59林俊夏欢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法治意识

林俊 夏欢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基于《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若干思考

林俊 夏欢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前,在高校不断推进依法治校的历史背景下,新形式下适应新常态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主要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教育是应有之义,同时以培育校园法治文化,不断拓宽法治文化宣传途径,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求实现有效搭建起全面法治化社会的国民基础。

大学生;思政教育;法治意识;校园文化

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不可忽视的环节,是依法治校的必要途径,也是以思修课程为载体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方面。本文对高校传播法治文化、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以课堂教育为主要途径,同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多维一体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作理论研究,以期对效搭起法治化社会的国民基础产生重要意义。

一、理解对思修课程中法治意识的核心精神

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主要是依托思修课而实现,是引导教育莘莘学子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原则下,培育符合国家所要求的——具备崇高的世界观,良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及法治理念的人才。那么法治是什么?简言之即以民主政治为基础,用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和社会。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行为主体都必须遵从法律所要求的权利和义务。它是国家、社会、民族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文化则是在践行法律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自我认识,形成对法的敬畏与信仰并扎根于思想的法律理念。正如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换言之国民心中有法,这就是法治文化。纵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家的发展方针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性,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前后两者的统一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中的法律章节直点主题“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2]以及“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3],对大学生从意识到行为提出了不同要求。在思想意识上对受教育者强调认识和领悟社会主义的法律形态,国家所坚定的法治理念,树立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法治精神。在动机行为上要求大学生知行统一,深刻认同履行法律义务的必要性及法治理念的正确性从而能规避违法乱纪行为,最终实现个体自觉遵纪守法,全员营造法治氛围的愿景。

二、有效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价值诉求

高校传承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为了育人,而培训大学生群体的法治意识,学习法治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法治意识的培育这一范畴,其价值诉求有:

(一)为构建平安法治高校提升软实力

高校是社会不可分离的部分,也是社会的缩影。从广义上说在道德无法约束和调节的纷争中,积极为青年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的价值在于运用学校规章及法的强制性给予调整,以法来定纷止争,保障校园的平安和谐。从狭义上说,价值在于有效维护全体教师及学生利益,加强师生双方的主体意识,提升自我防范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最终实现在校园中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联动防范机制,构建法治校园。

(二)为搭建起全面法治化社会良好局面夯实基础

国民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则是全体国民中接受高等教育,掌握先进技术、站在多元文化思潮前沿的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和实现法治社会的生力军。塑造大学生积极的法治思想观念,对这个社会特殊群体进行良好的法治教育无疑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三)为培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格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主流法治价值,也是公认最低线的法治意形态识。因此,高校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必须先为大学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与社会发展相融的意识。

三、探索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基于《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关内容,教育大学生具备法治意识最终是为满足社会发展所需,其实现目标的关键一是构建体验式教学;二是将法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校园文化两者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才能为培养法制化社会人才而服务,才能为全面建设法治社会而服务。

(一)构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性课堂教学,以实现大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思修课是教育部为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政治学科体系与建设,国家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新问题所实施的有效举措。教材关于法律知识部分要求学生不仅应具备法治知识文化更要注重行为实践,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与自身的大学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切实将理论认知内化与心并身体力行。

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首先要传播积极正确的法治理念为基础,使学生明确辨析值得肯定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学会法为己用,增强心灵美感。一方面,使学习到的法治文化成为个体探索客观世界的工具,以提高法治素养增强心灵美感;另一方面,学生力行心灵的美,使知识文化在生活中得以实践。大学生学习法治文化、投身建设法治社会最终实现个人思想与行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之根本目的。

(二)坚持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以增强内驱力为始点

校园文化是高校基于传承与创新知识、培养人教育人的显著特点而孕育的文化,它包含了物质、制度和理念三个层面的文化。而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4]。在校园文化中孕育法治文化则是以法治为主要价值理念产生依法治校的文化效应。

高校中开展以法治为主题的活动无疑最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实施形式多样的法治活动并形成品牌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参与度是弘扬法治精神,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一种重要途径。总之,只有坚持将法治文化融入校园,丰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内驱力,校园法治文化才能全方位多维度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发挥为人师表弘扬法治精神的典范效应

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改革大潮中,高校培养大学生法治文化的重任赋予了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强校之基,同时是为大学生传播法治文化的具体实践者、第一责任人和直接推动者。高校为拥有一批具有丰富法治文化、精湛法治业务、崇高法治理念的教师队伍应从三个方面实现。

一是提升教师队伍法治文化意识。努力创造为校园中每位教职员工学习法律规章制度的机会并贯穿教师学习培训始终,帮助教师知法、懂法,将树立高尚的师德与法治意识相结合。

二是展现教师队伍法治文化素养。一方面,课堂中教师依法施教是弘扬法治精神典范的关键,身体力行切实维护高校教师之尊严,不逾越法律规范的红线,在学生面前收获尊重与敬仰,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工作中教师依法办事体现个人具备法治能力。教师面对具体问题依法办事,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各项事务,从自身积极践行法治精神,展现教师队伍新时期法治面貌。

三是搭建教师队伍服务平台。

(四)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合力作用,共筑法治文化圈效应

大学生是社会繁荣的可靠力量,是国家富强的无限希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法治社会和提升大学生法治文化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纵观对人的教育,国家的总体方针无疑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巨大作用,但要全面推进法治教育就务必紧密联系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为培养大学生法治文化开垦出一片成长的沃土。

首先,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法治文化的实施者,势必对落实法治教育给予相当的重视。在形式上如上文所述,以课堂教育为主要途径多管齐下,不断探索充实法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真正确保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走出校园回报社会,参与到社会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去。大学生将个人在学校收获的所学所思所为去感染社会上更多的公民,帮助社会其他群体了解法、知道法,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增强个人学习法治文化的成就感,强化弘扬法治精神从我做起的动机,用自身的正能量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最后,积极动员学生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法治教育合力。学校应动员家长投身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进而在不断提高家长自身法治理念的同时并能够指导和教育学生,这无疑是在家庭中起到先进榜样作用,能够同学校在培养学生法治文化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法治校下立足思修课为主要渠道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并发挥教育功能,不断拓宽法治文化教育途径是弘扬法治精神,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更是实现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客观要求。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8:118.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8:152.

[3]赵任凭,论高等学校法治文化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36).

责任编校:饶敏

On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Law and Order——Reflections Based on"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LIN JunXIA Hua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China)

In the background whe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givingpublicitytothe concept ofrunningthe university by law,it is a duty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lawand order through a series of actions to adapt toChina's newnormalcy.The main approach to improve students'legal consciousness is to offer the course"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Tobuild a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 society ruled by law,it is necessary to fullyexert colleges'function ofeducation byfosteringon campus a culture oflawand order and further broadeningthe publicitychannel ofleg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consciousness oflawand order;school culture

G641

A

2095-7955(2015)06-0087-03

武汉商学院2015年校级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KZ001)。

2015-11-26

林俊(1984-),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夏欢(1964-),女,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法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