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国口袋公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究

2015-03-20 2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服务半径口袋公园

余 浏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的增长,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邻里之间互不相识,城市的空气质量变差等.在人口和建筑高度密集的城市中,人们迫切需要足够的高质量绿色户外活动空间,用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以此作为人们户外活动交流的空间场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市民触摸自然的机会.

口袋公园这一新型城市公共绿色开放空间至其问世以来,便因其面积小、布局灵活、贴近市民生活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在我国也掀起了口袋公园的建设热潮,然而,目前我国对口袋公园的研究相对较少,可见的研究著作大多都是对口袋公园的概念范畴、面积大小、功能特点等方面的描述,对口袋公园具体该如何设却计鲜有深入的研究.许多口袋公园因在建设时得不到足够科学合理的指导,而造成在建成之后的口袋公园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主要指出当前我国口袋公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分别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使口袋公园建设的更为合理完善.

2 口袋公园概述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其以点状斑块形式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空隙与角落中,为周边市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街头绿地、小广场、社区组团绿地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1].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63年,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由风景园林师罗勃特·宰恩的“宰恩布润联合公司”提出的“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提议而产生[2].在展览会上罗勃特.宰恩与他的设计团队展示了最初的口袋公园设计,为位于建筑物之间,面积只有15*30平米的大小,主要为了方便附近的职工与购物者休息,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坐下来得到休息片刻的免费场所.直至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标志着这一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绿色空间问世,也标志着口袋公园的正式诞生[3].

与综合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等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相比,口袋公园具有占地少、选址灵活、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贴近市民、方便可达等优点.对于当今建筑与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来说,它能够在不占用大片土地的情况下灵活的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空隙之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口袋公园不但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同时也缓解了部分市民对大型公园的需求.

3 当今口袋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今国内外虽均有不少关于口袋公园的研究专著与文献,但从总体来看,口袋公园的相关理论的研究深度和进度与其建设速度并不成正比.许多口袋公园在设计时因得不到足够科学的理论指导,致使大量口袋公园在建成后都普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突出反应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口袋公园的新建往往是由政府所主导的,因口袋公园能够填补城市的空隙与角落,美化市容,从而新建口袋公园成为政府提高其政绩的一种方法.这也导致了许多的口袋公园仅仅是为了填补城市的空白,美化市容而新建的,在设计口袋公园时,并没有对口袋公园的选址进行足够科学的思考,而是以“见缝插针”的方式,盲目新建口袋公园,致使许多口袋公园在建好之后因其所在位置不当等原因而很少被人们所使用,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不必要浪费.如在美国的圣.路易斯,一个花费15000美元而建设的口袋公园,因其地理位置偏僻和周边环境糟糕等原因,很少有人愿意使用这个口袋公园.最终又一次花了15000美元改建成了一个停车场[4].

其次,在微观层面上,口袋公园具有改善局部小气候,为城市提供小型氧吧的生态功能.当今许多口袋公园在设计时为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或者为了提高绿化率而达到国家规定的绿化标准,常常会出现盲目种植大量植物的情况,而这些植物很多又是与人完全隔离的,人们更本无法进入植物种植区域,其结果是绿化率提高了,可人的活动空间不够,出现了植物与人争抢空间的问题.且存在口袋公园的内部空间设计不够合理,服务设施不够人性,可坐率低下,可坐舒适度低的问题,导致了人们在口袋公园内的停留时间短,甚至不愿意在口袋公园中停留的结果.

针对当今口袋公园建设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4 口袋公园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4.1 口袋公园宏观设计解决对策

对于当今口袋公园所流行的“见缝插针”式设计方法来说,其的确能够极大提高城市的绿量与口袋公园的数量.但也常因其盲目的选址布局,而使许多口袋公园选址位置不当,从而口袋公园建成之后得不到足够的利用甚至荒废,在经济和土地上造成了大量的浪费.针对这种因“见缝插针”建设而产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宏观层面上的以下三点来解决.

4.1.1 确定口袋公园服务半径

口袋公都有自己的服务范围,很少有使用者愿意走很长的路程去使用一个远距离的口袋公园.在宏观上对口袋公园的选址布局设计时,应明确口袋公园的服务半径为多少.国内对口袋公园的服务半径并无明确规定,只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表2.0.4中,列出与口袋公园规模性质相仿的小区游园的服务半径,其服务半径为300-500m.我国大多数人每次步行的距离通常为500m左右,对于多数人而言,在日常情况下步行500m~1000m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对儿童(6~15岁)、老人(60岁及以上)和残疾人来说,合适的步行距离通常要短些.多数儿童和老人能接受的步行距离为500m以内,使用者在选择去口袋公园的交通方式上多以步行为主[5].以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每次步行距离为参考,口袋公园的服务半径应该控制在500m左右,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地方的具体情况对口袋公园的服务半径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在使用人群多、老人和孩子为主的区域可以适当减少这一服务半径.而使用人群少,年轻人为主的区域这一服务半径可以适当增大.

4.1.2 以可达性作为口袋公园服务半径的补充

在城市中,由于被道路、河流等因素阻隔的原因,人们走到口袋公园的路线往往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实际步行距离会远大于口袋公园的服务半径,从而降低了人们的可达性,违背了口袋公园方便使用的原则.因此在口袋公园宏观选址布局的设计时,应以其可达性作为其服务半径的一种补充,确定口袋公园服务半径的同时,在分析口袋待公园周围的主要使用人群以及周围的交通环境情况下,确定人们是否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口袋公园,在平面布局上图上不再是以口袋公园为中心,以服务距离为半径而简单的画圆.

4.1.3 确定区域范围内对口袋公园的需求量

由于城市中不同区域的使用人群密度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工作性质不同,以及区域内是否存有其它可替代口袋公园的绿地等因素,造成不同区域内对口袋公园的需求量也不同.如不顾及区域内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量而盲目的建设口袋公园,同样会造成大量的口袋公园得不到足够的利用,或者区域内的口袋公园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量.因此在宏观层面上规划口袋公园数量时,还需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而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口袋公园的数量.如:区域内人口密度大,主要使用人群为退休老人和孩子,户外活动需求强,则应在此区域适当增加口袋公园的建设量.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存有其他可以替代口袋公园的其他绿地存在,且现有绿地能够满足区域内人们的使用需求,则可适当减少口袋公园的建设或者不再新建.

4.2 口袋公园微观设计解决对策

在微观层面上,针对许多口袋公园内部出现的植物与人争抢空间的问题,以及因口袋公园内部空间设计不合理、设施不人性,致使人们在口袋公园的停留时间很短,甚至不愿停留在口袋公园中停留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微观层面上的以下三点来解决.

4.2.1 增加绿化覆盖率以及垂直绿化率

口袋公园所具有的高利用率与面积小等特点,决定不能为了简单的提高“绿量”而盲目在口袋公园中种植植物.在设计中,考虑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时,也必须考虑为人们提供足够的休憩活动空间.种植高大乔木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增加垂直绿化是两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公园的“绿量”而且为人们保留了足够的树下活动空间.如佩雷公园,在公园的主体区域为树阵广场,每颗皂荚树间距3.7米,在树下能为使用者提供足够宽敞的活动空间,使用者的头顶上是大片的皂荚树冠[6].日本东京的三菱一号馆的口袋公园,其中心为一个建筑支撑柱,柱子上爬满了藤本植物,而人们在柱子下停坐休憩[7].增加绿化覆盖率以及垂直绿化,在竖向上错开人的活动空间与植物的生长空间,不仅能够解决植物与人争抢空间的问题,同时能使人亲近植物,近距离的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4.2.2 营造平衡的半私密半开场空间

一个成功的口袋公园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应该具有能够吸引人们逗留的空间.凹处是驻足停留的好去处,它提供了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半公共半私密态势,人们只有部分朝外,如果希望更隐私些,只要略向为阴处后退就行了[8].人们在休憩的时候通常会选则安全、舒适、便捷的空间作为停留点,在空间形式和位置的选择方面,人们比较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逗留,这样既有对公共活动的参与感,又能看到人群中的各色活动,随时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另一方面,使用者也是在一个有一定私密性的保护的空间之中,能够给使用者带去安全感[9].所以应该根据口袋公园所在的环境,营造开场性与私密性相平衡的半私密半开敞空间,为人们提供他们所愿意停留的场所.

4.3.3 合理布置足够的休憩设施

在口袋公园的微观设计上不仅要营造舒适的半隐私半公共的停留空间,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增加人们在口袋公园中的逗留时间,随着人们逗留时间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程度也会变得更广阔更为深入,如此便为各种美妙活动的发生创造了机会.只有创造良好的可坐条件让人们安坐下来,才可能有较长时间的逗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差,人们就会侧面而过.这样不仅意味着在场所的逗留十分短暂,而且还意味着许多有魅力和有价值的户外活动被扼杀了[10].因此口袋公园内应该合理的布置休息设施,然而我国大多数的口袋公园在这方面都很欠缺,并且休息设施种类单一.能否设置足够合理的休憩设施是增加人们逗留时间从而提高公园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5 结语与展望

口袋公园因其布局灵活、分布广泛、方便使用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在人口与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口袋公园的存在就如沙漠中的绿洲.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脚步来看,口袋公园这一新型城市公共绿色开放空间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口袋公园的快速发展要求其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理论作为其建设指导.鉴于在我国的公园体系中并无口袋公园这一公园类型.根据国情,建议应将口袋公园作为一种新的公园绿地纳入城市公园系统中,加强对口袋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完善城市公园理论体系,并制定相关政策以指导口袋公园的发展建设.本文主要指出当今口袋公园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能够为今后口袋公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葛舒眉.浅析城市口袋公园建设的意义及规划设计[J].江西农业学报,2012(03):18-22.

〔2〕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04):47-53.

〔3〕周建猷.浅析美国袖珍公园的产生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

〔4〕AllenFreeman.Peopleplace—ThomasBalsley ProvidesaPopularLittlePlazawithLotsofPlaces toSit[J].LandscapeArchiteture,2006,10:132-169.

〔5〕王进.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6〕AlanTate.GreatCityParks[M].Londonand NewYork:SponPress,2001.

〔7〕HerzeleAV,WiedemannT.Amonitoringtool fortheprovision ofaccessibleandattractive urbangreenspaces[J].LandscapeandUrban Planning,2003(63):109-126.

〔8〕罗易德.伯拉德(德).开放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9〕杨至德.风景园林设计原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0〕扬.盖尔(丹).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服务半径口袋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浪漫口袋
在公园里玩
神秘烟口袋
19万个北京充电桩建设提速充电服务半径小于5公里
借口袋
会喝酒的大口袋
电子商务冲击下城市分区中心商业中心的服务门槛人口与居住密度研究
基于成本约束的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规划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