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高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03-20 20:00朱娟花胡建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实验

朱娟花,吴 昂,胡建东

(河南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

高校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校必须调整、创新现有教学模式,科学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引导教师投入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合格人才.搞好教学模式创新,是适应这一现实需要的主要途径[2].

2 当前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从内涵上看,我国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 教学人员严重匮乏

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是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普通高校,教学人员短缺现象非常严重.据某省属高校机电工程学院2014年12月数据统计,该院有行政人员13人,理论教学人员65人,实验教学人员20人,10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894人,从本科生师生比看,该院本科生师生比达到1:30,而美国高校师生比一直保持在1:10至1∶12,世界性的大学师生比一般为1∶15至1∶20.如按1:20计算,该院教师缺口40多人.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老师没有时间了解本课程的发展情况、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课.作为大学的老师,如果不了解本课程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热点,教学仅仅是照本宣科、赶进程,自然就难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2 缺乏课程教学竞争机制

选课制的存在,应让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站在讲台上讲课与真正讲好课有天壤之别.自主选课在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在老师中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老师们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来吸引学生,即便是人气很高的老师也并非高枕无忧.有竞争,自然就存在优胜劣汰,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听的课程就会被淘汰出局.双向选课对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不少高校虽然也引入了选课机制,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学生不能双向选择,只有选与不选的权利,没有选择讲课老师的权利,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3 实验教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虽然高校在不断地引进大批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但是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室教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并没有多大变化,这就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僵化、枯燥、缺乏新科技的更新.实验课时数较少,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多为验证性实验,只为应付教学任务,创新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少;实验教材种类繁多,缺乏统一性和规范化管理;教学手段落后、形式单一方法死板,难以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老师事先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学生课前没能全面理解和认识实验项目,实验缺乏积极性;实验缺乏创新,实验报告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学生实验成绩考核不合理,大多忽视实验过程的考核,而以实验报告来定论,以上都不利于学生创新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代实验教学要求,在完成验证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如何优化实验教学手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4 教师的评价指标中教学绩效评价权重过小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很多大学对教师的所有考评,包括职级晋升与年度考核都无一例外地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积累,且与津贴待遇挂钩.这样的制度设计与评价导向,直接导致教师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教师的评价指标中教学绩效评价权重过小,使得真正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学校各类绩效评估中失去应有的权利.每阶段的业绩考核仅在教学工作量、发表文章的数量和级别上有所规定性,但是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单一的指标化使教学效果的评价处于“有指标而无标准”的状态.学校评价机制导致教师过分重视教学成果的培育,忽视教学过程.为了追求绩效,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赶进程,割裂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工作地位被严重冲击.

2.5 现有教学模式使教学评价难以量化

教师劳动的认真程度、备课花费的时间、课堂效果不能及时体现等等指标难以衡量,这些均给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量化带来了困难.由于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不同、研究成果形式的不同,这很难找到一种普遍适用于所有教师的评价标准.

3 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

3.1 探索人才引进机制

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是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人数,要将师生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潜心教学,钻研科研,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专业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

3.2 探索理论教学模式创新

理论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围绕如何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如何保障教师教改的利益,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使得教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师责任感[4].

3.2.1 探索建立以课程为导向的教学激励机制

为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建立以课程为导向的教学激励机制,有效地将教师导向教学,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3.2.2 探索引入课程竞争机制

探索引入课程竞争机制,多名老师讲一门课,让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开学前两周内可试听所选课程,可以根据老师的讲课情况决定是否退课或选择其他老师的课程.教务处根据学生对所选课的评价和对任课老师的调研来更新课程设置,依据学生的要求,学生不喜欢不愿意听的课程就会被淘汰出局.双向选课对老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能起到重要作用.

3.2.3 探索本科课程网络平台建设

建设比较详细的课程网站,让学生了解本课程讲授的内容、课程设计和评价方法等,授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不断完善网站内容,实现立体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2.4 探索多个老师参与一门课程的讲授

多个老师参与一门课程的讲授,跳出传统的由一个老师来讲一门课的方式.每门课程设立一个教学团队来负责教学计划与教学设计,可以有多个教师参与一门课的讲授,发挥不同老师的特长,把课讲精、讲透,提高教学质量.

3.2.5 探索取消本科统一的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找工作和考研都集中在大四,一些毕业生迫于就业和考研压力,直到论文提交的前几个星期才开始动笔写论文,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只能进行抄袭、剽窃、拼凑.大多数本科生写论文在敷衍,难以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毕业答辩也普遍存在走过场现象,正如某位大学博导所写的博文《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在高校很少学生因为毕业设计问题而毕不了业.

本科毕业设计弊端日益显现,可以考虑取消本科统一的毕业设计,采用多种方法评价本科生的毕业前水平,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考试方式作为评价的标准,少部分学生做毕业论文.

3.3 探索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体制的创新

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的设计不但要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内容既要强调基础知识,更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增加一些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项目,可以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引为实验内容,让学生能及时分享到教师的科研成果.

3.3.1 探索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设计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验教学标准.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多设计一些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重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如每个课程的实验不超过6个,每个实验时间4小时,每组人数小于4人,真正通过实验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

3.3.2 建立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

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对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通过采用网络预约选课方式,改变集中的实验教学,授课时间由教师和学生按照自己的课余时间自主选定.通过预约的分批次进行,可降低对相同实验设备的台套数要求并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统一,授课时间统一和实验室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3.3 研究制定新的实验报告制度,严禁抄袭

高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教学形式,实验报告是体现这些实验教学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抄袭实验报告现象日益严重,同一个班级的报告几乎千篇一律,很难看出实验报告的创新之处.当前需要重新制定实验报告制度,严禁抄袭,如可规定将抄袭的报告作为学术欺诈来处理,杜绝学生抄袭的不良学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4 结语

创新高校教学模式是必要而且迫切的,推进理论教学模式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评价体系创新,促进高等学校和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理论和实验教学水平.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2015-05-13.

〔2〕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李颖.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基本观念、设计策略与实施保障[J],江苏高教2014(02):113-115.

〔4〕张西方.教学创新的内容体系与创新性教学模式[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6):157-159.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