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治疗40例溃疡性结肠炎回顾性分析

2015-03-20 07:00楚书梅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

楚书梅

摘要: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中收治的40例溃疡性肠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予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方法进行治疗,10个月后统一进行检查。检测研究两组患者溃疡性肠炎的控制情况。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溃疡性肠炎的基本知识、饮食以及运动疗法和面对疾病的处理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遵医情况,其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更好。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溃疡性肠炎;回顾性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也被称作UC,它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理的改变大多数都是糜烂和溃疡,主要累及在黏膜下层以及乙状结肠[1],在临床上的表现是黏液脓血便,腹泻以及腹痛等。UC病程时间一般都较长,而且反复发作,采用现代比较优秀的药物美沙拉嗪虽然能够治疗溃疡性肠炎,但是效果不是那么显著并且存在着一些副作用。我院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中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肠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中收治的40例溃疡性肠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女11例,男9例,年龄12~79岁,平均年龄38.4岁;对照组女30例,男10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37.2岁。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参苓白术散治疗,并且不存在并发症。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患都进行饮食和休息上的健康指导,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口服,4次/d,1g/次。对观察组进行加服参苓白术散,3次/d,6g/次。在接受治疗的期间两组病患均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等一些不利于消化的食物。两组都连续接受治疗并且以12w为一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①显著:腹痛,腹泻,发热等现象消失,排泄次数和形状恢复正常,粪便镜的检测结果为阴性;②有效:腹痛,腹泻,发热等现象发生了明显的改善,排泄的次数和形状基本恢复正常,粪便镜的检测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都小于十个/高倍镜;③无效:腹痛,腹泻,发热等现象没有产生任何好转,排泄次数和形状还是不正常,粪便镜的检测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比组(P<0.01),见表1~3。

3 讨论

当代医学对于溃疡性肠炎的病因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就目前而言,认为其主要的病因是自身的免疫和遗传基因,感染、精神和饮食因素也在其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临床的科学表明,控制溃疡性肠炎[2]的大前提是控制其发病率,缓解发病时的痛苦,减少发病率和防止并发症,药物对病情的功效是抑制免疫功能和抗炎,而经常使用的药物是抗生素,糖皮质激和美沙拉嗪等,但这些疗效都不够理想,针对此现象,联合参苓白术散的治疗在临床表现较为明显。

参苓白术散能够阻止自由基损伤,减少胃肠黏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促进胃液分泌,从而形成保护胃肠黏膜[3]的效果,极大的较少了溃疡发生的概率。参皂苷能够增强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脾虚等症状。白术煎剂有促进肠胃排空和促进排便的功能。山药富有大量的糖,具有调节和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对抗苦寒泻下药物所造成的胃肠亢进[4,5]运动,缓解肠胃,对于溃疡性肠炎所引起的腹痛,腹泻和脓血等并发症都有优良的效果。薏仁能够抑制肠胃盐酸溃疡的形成,并且可以抑制腹泻。砂仁对离体大肠的运动和痉挛都有很好的效果,能够防治结扎性溃疡。

综上所述,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肠炎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更好。

参考文献:

[1]Jiang Li,Xia bing Li,Jin MD,et al.Risk Facrors for Uleerative Coliti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An Age-matched and Sex-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nenterology,2007,41(3):280-284.

[2]符健,邝少轶.枫蓼肠胃康颗粒对非特异性和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366-368.

[3]汤依群,陆为民.溃结灵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NF-k8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TNF-a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5):396-398.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545-550.

[5]Jiang Li,Xia bing Li,Jin MD,et al.Risk Facrors for Uleerative Coliti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An Age-matched and Sex-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nenterology,2007,41(3):280-284.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回顾性分析
广州局部地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