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技术的探讨

2015-03-22 03:47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

刘 念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交通运输局)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技术的探讨

刘念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交通运输局)

摘要:农村地区因为经济条件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公路安保工程效果不尽人意,经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影响其发展。从遵义市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入手,结合交通体系构建情况与环境特点,阐述农村公路安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技术。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安保技术

1当前农村公路安保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养护资金匮乏

农村地区交通建设与城市交通建设相比,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农村地区危险路段较多、线型复杂,所以需要在安保方面投入巨额的资金,才能保证公路安保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公路建设方面可用的资金捉襟见肘,远不能满足标准的安保建设等级,导致安保工作流于形式。

1.2 公路设计人员综合能力较差

农村地区因为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都比较落后,所以高科技工作人员很少会主动到农村地区去工作,这一情况导致农村地区公路设计质量低下。虽然在资金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之下,地方政府可以将公路设计工作委托给相关设计单位来完成,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资金都是匮乏的,仅有的资金通常会使用在工程建设上,而安保工程项目因为与道路建设的关联性不大,所以经常被人们忽视,或者是由农村地区当地的一些非科班出身人员进行设计,不仅缺少设计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关的尖端设计理念与设计技术。

1.3 指导标准不规范

农村地区并没有科学性的规范化指导标准,因为缺少相应的规范指南,所以通常农村公路安保设计都是暗潮一些等级公路设计方案来进行的,但因为各个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等级公路的设计方案和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会影响方案的正常实施,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工作陷入混乱。

1.4 危险路段的防护设施少

一些路段存在邻水或者临崖的情况,但是路边却没有相应的防护设施,提升了车辆冲出路侧的几率,如果出现事故,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部分小半径弯道路段实际视距远不能满足要求,小半径弯道位置通视三角区内存在山林和房屋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会阻挡车辆驾驶人员的车距,导致驾驶人看不到来往车辆的情况,这一问题在小半径弯道下坡路段格外明显。因为车辆的行驶速度比较快,所以一旦驾驶员没能在第一时间转完或者采取了一些不科学的操作方式,车辆极容易冲出路外,造成交通事故。

1.5 信息提示少

一些路段的走向是从山脚位置走向山顶的,整体道路呈现出蜿蜒起伏的状态,上下坡比较大,而且各种小半径弯道接连不断的分布在路段当中,但是许多地区都没有设置减速设置,也没有粘贴交通警示语,车辆驾驶员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提示信息,如果驾驶员对路段的实际情况不够熟悉,则容易产生超速等问题,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1.6 横向交通干扰较大

部分路段路面比较窄且村内房屋密布,住宅区和硬路肩相互连接,安全区的宽度完全满足不了行人的需求,横向的交通干扰比较明显,车辆和行人容易出现相撞等事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完善农村安保工程技术的方式分析

2.1 急弯路段隐患及措施

通常情况下, 农村地区的公路平面线形是直线、回旋线以及曲线这三部分构成的,为了保证曲线路段在横向角度上的稳定性,在对圆曲线半径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综合该农村公路路段的设计时速,路段的最小半径也要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的要求。但是从近年来参与的农村地区道路设计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公路圆曲线半径和规范中要求的圆曲线半径相差甚远,给交通的实际使用效率及使用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所以急弯路段是农村地区经常出现交通事故的一个地区。

针对该情况,在对农村公路急转弯路段进行设计时,必须综合道路等级、车辆行驶速度、工程项目施工资金以及事故产生多发地区等多方面的原因来制定解决措施。可以从改良线行的方面入手,针对容易产生事故的弯道路段进行改造,提升小半径弯道位置的交通安全程度,通过平面线形调整等方式提升安保工作质量。相关的公路养护部门也可以根据该工程所在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所有危险路段进行排序,分批次的进行线性改良,提升安全性。在急转弯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慢行或者是前方急转弯一类的标志,可以起到警示驾驶人员的作用。工作人员也可以制作路面标线,通过路面标线来提升安全性。也可以在路边位置设置一些防护措施,在一些车流量大且车辆运行速度较快的地区,做好路侧位置的危险评估工作,将危险评估的结果作为基础,设置和危险评估结果相对应的路侧护栏,用护栏的方式强行提升公路安保工作质量。如果该路段的主要使用人员是非机动车或者是农用小型车辆, 可以通过设置护柱的方式,护柱失控车辆,诱导其正常行驶。可以通过在弯道的外侧位置设施一些诱导设施的方式,让驾驶员改变既定的危险行驶方向,保证驾驶员可以按照正常的行驶线路运行。通过设置视线诱导设施的方式,让驾驶员更好的掌握前方道路状况,提前做好准备,提升安保工作质量。从遵义市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将波形梁应用到公路安全防护中,效果良好。

2.2 急弯陡坡路段风险及防控

因为车辆在下坡的情况下行驶速度比较快,所以急弯陡坡路段比较容易产生交通事故,经常会有车辆冲出路面、车辆对撞等情况发生。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急弯位置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常规的急弯陡坡位置都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在即将进入到弯道之前,先在直道上布置一些减速慢行的警告标志,让驾驶员在遭遇弯道陡坡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通过设置路牌的方式让驾驶人员自动控制车辆形式速度,保证车辆在度过急弯陡坡路段时是安全的。如果在路侧的位置发生危险事故,可以通过设置减速护栏的方式对车辆进行控制,避免车辆冲出道路。

2.3 横穿关键位置的道路

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城市健全,所以如果道路需要横穿学校以及集镇等地区,十分容易产生危险。因为这些地方分别是学生活动密集区以及成人活动密集区,道路秩序相对来讲较为混杂,经常会产生各种交通事故,后果严重。针对该情况,首先需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驾驶员驾驶车辆横穿学校及集镇时,机动车容易和行人、自行车等发生碰撞, 所以必须要规范行车行为,并且强制性要求所有车辆在经过学校或者集镇时,放缓车速,慢行。可以通过密集型警告标志的方式,反复提醒车辆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问题,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针对横穿关键位置道路的实际情况,可以在道路周边设置警告标志,在特定路段,车辆需要限速在40 km/h以下,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在进入学校区域内之后,如果有学生穿越公路路段,需要设置相应的人行横道标志,让驾驶人员提前控制车辆形式速度,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在医院以及幼儿园等位置,可以强行设置过街保护设施,提升人行横道的使用效率。在视距不良或者是容易超速的路段,必须设置强制性减速措施。

2.4 急弯路段处理

急弯路段通常都伴随着下坡,弯道内的山体容易遮挡驾驶员视线,弯道边坡比较高,所以车辆的行驶速度比较快,但是车道却比较窄,弯道半径小,视距不良。可以在弯道前方设置类似于“急弯路”一类的警告标志,在外侧的车行道边缘位置画上标记,强化视线诱导。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的通过改变土质山体的方式来优化视距。在道路外侧位置设置护栏,控制车辆行驶速度,避免车辆冲出路外。

3结束语

近年来,许多农村地区频频发生交通事故,究其根本原因,大多是因为安保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农村地区公路安全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三方面入手,分别阐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旨在提升农村地区公路使用的安全性,完善农村公路安保工作。

参考文献:

[1]许雪大,李克山.公路安保工程建设标准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0):111-113.

[2]胡思涛,项乔君,朱艳茹.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农村公路典型路段事故风险评价方法[J].公路,2012,1(3):99-101.

[3]颜春,刘唐志,周海东,马良成 .山区农村公路急弯路段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8(10):66-68.

[4]米晓艺,翟宁群,吴京梅,李金海. 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有效性评价指标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4):77-81.

[5]朱汉容,唐伯明,刘唐志,朱珣. 重庆市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公路,2012,12(24):222-224.

收稿日期:2014-12-21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5)08-0178-02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435万公里
“十三五”以来辽宁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7×104km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改革的研究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全国农村公路重大会议回顾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