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粮油作物优良品种推介

2015-03-22 01:00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穗长飞虱全生育期

成都市粮油作物优良品种推介

1 华选7号(玉米)

1.1 品种名称

华选7号。

1.2 品种来源

系四川华龙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系2032与外引系4011组配而成。

1.3 特征特性

春播全生育期120d,叶色深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0~280cm,穗位高105cm。花丝红色,穗长24~26cm,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g。经两年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56g/L,粗蛋白含量10.0%,粗脂肪含量5.0%,粗淀粉含量72.7%,赖氨酸含量0.31%。

1.4 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丘A组区域试验,两年18点次15增3减,两年平均产量525.4kg/667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7.4%;2004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55.7kg/667m2,比对照川单13平均增产17.7%。

1.5 栽培要点

适宜中等肥力以上土壤栽培,适宜密度为3200株/667m2。注意防治黑穗病。

1.6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2 长玉13(玉米)

2.1 品种名称

长玉13。

2.2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山西省农科院谷子所于1998年引进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自交系H92-1为母本,自选自交系1572为父本组配育成。由武胜县农科所和四川省种子站引进。

2.3 特征特性

春播平均生育期120d,与对照相当。幼苗叶片绿色,长势强。株型较平展,穗上部叶片上冲。株高250cm,穗位90cm,总叶片数20叶,雄穗花药黄色,护颖绿色,花粉量大,雌穗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5cm,穗行数16.4行,行粒数35.4粒,百粒重32.1g,出籽率86.5%。品质测定结果:籽粒粗蛋白含量9.5%,粗脂肪3.59%,粗淀粉71.81%,赖氨酸0.32%。抗矮花叶病、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感纹枯病。

2.4 产量表现

2002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539.2kg/667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7.82%;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508.4kg/667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10.78%,两年平均产量523.8kg/667m2,比对照增产9.3%。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产量591.8kg/667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15.2%。

2.5 栽培要点

春播,在3月上旬至4月初为播种适期,密度2800~3000株/667m2,施足底肥、重施攻苞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2.6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我省平坝、丘陵、低山区域种植。

3 川麦42(小麦)

3.1 品种名称

川麦42(原名:川99-1572)。

3.2 品种来源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SynCD768/SW3243//川6415选育而成。

3.3 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平均196d。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苗叶窄,长势旺盛。株高90cm,植株整齐,成株叶片长、略披。穗长锥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平均穗数25万/667m2,穗粒数35粒,千粒重47g。接种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和条锈病免疫,高感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2003~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74~806g/L,蛋白质含量12.0%~11.5%,湿面筋含量22.6%~22.7%,沉淀值25~26mL,吸水率54%~54%,面团稳定时间1.4~3.9min,最大抗延阻力325~332E.U,拉伸面积70.0~71.8cm2。

3.4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流域冬麦区上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54.7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6.3%(极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产量406.3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6.5%(极显著)。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90.9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4.3%。

3.5 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早播,播种期霜降至立冬。基本苗14~18万株/667m2,较高肥水条件下适当控制播种密度,防止倒伏。施纯氮10kg/667m2左右、磷7kg/667m2、钾肥7kg/667m2,重施底肥(50%),追施苗肥(10%)、拔节肥(20%)。注意防治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和蚜虫。

4 川育20(小麦)

4.1 品种名称

川育20。

4.2 品种来源

SW3243//35050/21530,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选育。

4.3 特征特性

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91d左右。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生长势旺。株高92cm左右,略开张、整齐,成株叶片中等长宽、斜上举。穗层整齐,结实性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平均穗数22.5万/667m2,穗粒数39.5粒,千粒重45.7g。抗倒力较弱。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0g/L、796g/L,蛋白(干基)含量13.0%、13.99%,湿面筋含量27.5%、29.3%,沉降值23.5mL、24.7mL,吸水率64.0%、68.2%,稳定时间2.2min、2.1min,最大抗延阻力185E.U、175E.U,延伸性15.0cm、14.6cm,拉伸面积36.8cm2、33.0cm2。

4.4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72.4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6.5%;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产量386.8kg/667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4.9%。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64.1kg/667m2,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3.53%。

4.5 栽培要点

立冬前后播种,适宜基本苗12~15万苗/667m2,宜在较高肥水条件下栽培。注意防止倒伏。

5 F优498(水稻)

5.1 品种名称

F优498。

5.2 品种来源

江育F32A×蜀恢498。

5.3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2d,比对照Ⅱ优838短2.7d。株高111.9cm,穗长25.6cm,有效穗数15.0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89.0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8.9g。株型适中,叶鞘、叶缘、颖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耐热性较弱。感稻瘟病和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2%,长宽比2.8,垩白粒率21%,垩白度4.9%,胶稠度80.5mm,直链淀粉含量23.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5.4 产量表现

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34.2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7%(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产量608.4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1.3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9%,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82.6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5%。

5.5 栽培技术要点

5.5.1 育秧 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5.5.2 移栽 秧龄35~40d,合理密植,栽插1.5万穴/667m2左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

5.5.3 肥水管理 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施纯氮10~12kg/667m2,氮、磷、钾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忌断水过早。

5.5.4 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6 川谷优918(水稻)

6.1 品种名称

川谷优918。

6.2 品种来源

川谷A×宝恢918,由四川喜旺种业有限公司选育。

6.3 特征特性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0.2d,比对照Ⅱ优838长2.1d。株高116.0cm,穗长26.1cm,有效穗数14.5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75.2粒,结实率79.0%,千粒重31.4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3%,长宽比2.8,垩白粒率52.0%,垩白度10.5%,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22.6%。

6.4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03.2kg/667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610.2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5.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06.7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6.2%。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2kg/667m2,比Ⅱ优838增产9.3%。

6.5 栽培技术要点

6.5.1 适时早播 培育多蘖壮秧。

6.5.2 秧龄35~40d 大田栽插株行距16.7cm×20.0cm或16.7cm×23.3cm。

6.5.3 科学施肥 底追并重,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速结合、多元配合,稳氮、增磷、增钾,底肥60%、分蘖肥30%、穗粒肥10%;该品种对氮肥较为敏感,在氮肥用量过大的情况下叶片偏大且易披垂,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6.5.4 水分管理 坚持“平水移栽活棵、掌水护秧保苗、薄露发根促蘖、够苗轻晒控蘖、浅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排水落干促熟”的原则,抽穗至灌浆期断水不宜过早。

6.5.5 病虫防治 注意防治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6.6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猜你喜欢
穗长飞虱全生育期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广东稻区褐飞虱对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敏感性测定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