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薄修复足部皮肤缺损

2015-03-24 09:09赵金铭周宜文田红军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筋膜游离皮瓣

赵金铭 周宜文 田红军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155100)

足部皮肤缺损临床较常见,常有骨、肌腱的外露,需要用皮瓣修复。我们2012年5月~2014年10月,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缺损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8~56岁,平均32岁。足背溃疡瘢痕1例,足部外伤11例,皮肤缺损最大面积21cm×13 cm,最小面积为12 cm×7cm。其中急症11例,择期1例。

1.2 方法

1.2.1 皮瓣的解剖股前外侧皮瓣位于股前外侧区,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蒂供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下行,体表定位为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手术前病人取平卧位,在对侧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附近用多普勒测听肌皮动脉浅出点位置,并标记,同时尽量测听标记点上下和附近是否有穿出点,再根据缺损部位的需要,以髂-髌外上缘连线为轴线设计并画出皮瓣,上届可自阔筋膜张肌的远端,下届至髌上7 cm左右,内侧至股直肌内侧缘,外侧至股外侧间隔。

1.2.2 皮瓣的切取 解剖并游离第一肌皮动脉穿支或肌间隙支是切取皮瓣的关键,按术前设计线,在内侧切开,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并将皮缘与深筋膜缝合数针,以免牵拉损伤皮支,在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间隙,寻找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如为肌间隙穿支,游离较容易,术前设计线从外缘切开,向内侧游离,发现肌皮穿支后,切开穿支周围股外侧肌,并游离出肌皮穿支,如为多个穿支,可尽量多游离到皮瓣内,切开下端皮瓣,掀起皮瓣,在皮瓣上端,深浅筋膜之间可以找到白色的股外侧皮神经,向上游离一段后切断并标记,将皮瓣根据皮支位置,适当修薄皮瓣,最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至根部结扎并切断,放置到足部后与创缘皮肤缝合数针后,将旋股外侧动脉与胫前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胫前动脉的伴行静脉或大隐静脉吻合,缝合皮肤,并置橡皮条引流,石膏托外固定。供区一期缝合,或取腹股沟全厚皮打包植皮,石膏托外固定。

2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成活率100%。12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功能均满意,无破溃。

3 讨论

3.1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足背部的皮肤外伤性缺损,多为撕脱伤或碾压伤,常常有骨骼、肌腱外露,一般创面大,污染重,易感染;骨髓炎等慢性感染病灶,病灶清除后也无法植皮,所以多用皮瓣修复。局部皮瓣或带蒂皮瓣,受长宽比例限制,只能修复较小的创面;交腿皮瓣固定体位,让患者常常难于接受,还需要二期断蒂;吻合血管的皮瓣面积常可取的较大,背阔肌皮瓣、胸脐皮瓣等常可切取较大,但在神经的修复方面效果欠佳。手术后足背部比较臃肿往往还需要二期修薄。我们认为选择一期修薄的股前外侧皮瓣来修复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3.2 一期修薄股前外侧皮瓣优缺点 股前外侧皮瓣具有面积大、质地优良、弹性好、供区部位隐蔽;血管蒂解剖恒定,蒂长,管径粗,可以提高吻合质量,血供充分,可以一期修薄,去除阔筋膜及皮下部分脂肪层,只保留浅筋膜的脂肪组织符合足背创面对皮瓣的要求外形美观不臃肿,同时游离皮瓣在高位吻合,使血管置于质地优良的血管床上,有利于减轻对血管蒂的刺激,减少血管危象的机会;血供较好的皮瓣抗感染能力强,加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旋股外侧动脉不是下肢主干血管,切取后不影响下肢血运,患者易于接受;缺点:供区留瘢痕;男性患者常有毛发生长;有些患者供区附近麻木;血管蒂解剖常常有变化,增加了解剖的困难,容易损伤血管;皮瓣修太薄时,容易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建议在放大10倍以上显微镜下修剪。

我们认为足背皮肤缺损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薄修复,皮瓣切取大,创面覆盖完全,,外型美观,不臃肿,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猜你喜欢
筋膜游离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