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类及血脂的临床检验分析

2015-03-24 14:41吴剑联蒲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酶类参考值脂蛋白

吴剑联 蒲刚

(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凯里 556001)

血脂检查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血液、血浆标本,进行其相关脂类指标的一种检测方法;而酶类检验则是对患者血液标准进行血清分离,并对其所含各类酶进行活性分析的一种检验方法。对患者进行血脂及酶类的检验,可有助于医生根据其检验结果判定其病情情况,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病情的确诊起重要的作用[1],下面本文将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门诊进行酶类及血脂检验的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84例;年龄55-85 岁,平均年龄(69.5 ±11.5)岁。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其中A组为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血脂及血清酶检验;B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进行心肌酶检验;C组为冠状动脉患者,对其进行血清对氧磷酶检验。

1.2 检验方法:150例患者在进行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时,均需采取坐位休息5 分钟后再进行采血,并确定其在3 天之内没有服用过血脂类、激素类或降压类等药物。且对患者血液的采集均需采用压脉带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抽取,并抽取患者空腹12 小时的静脉血作为检验的标本。对A组的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检测仪器及试剂,进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及载脂蛋白(APOA、APOB)的血脂检验;对B组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清酶和心肌酶的检验,将其血液标本放入无抗凝管、分离胶促凝管中进行血清测定,并采用YMPUSAU5400 生化分析仪对其乳酸脱氢酶(LDE)、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CK MB)进行检测;对C组的冠状动脉患者进行血清对氧磷酶检测,其标本的采集需在其进行第一次PCI 治疗前进行提取,血液的抽取需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标准为10 毫升,然后将其放置在密闭的干燥管内,并融入含量为10%的30μl 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及40μl 抑肽酶,之后将其摇匀,并于2 小时后在4 摄氏度的环境下将其离心10 分钟,以每分钟转速为3000 转的时速进行分离[2],之后取其上清液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用x2检验计量计数资料,用P <0.05 表示两者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脂的检验情况:A组糖尿病患者血脂的检验结果显示,总胆固醇为2.57-4.73mmol/L(正常参考值为2.84-5.6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81-1.85 mmol/L(正常参考值为1.14-1.4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58-13.52 mmol/L(正常参考值为2.1-11.0 mmol/L);载脂蛋白A(APOA)为1.21-2.57g/L(正常参考值为1.1-2.0 g/L);载脂蛋白B(APOB)为1.11-1.88g/L(正常参考值为0.4-1.2 g/L);通对比可以看出,A组的各项检查指标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其结果显示患者均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

2.2 心肌酶检验情况:B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酶检验结果显示,肌酸刺激酶同工酶(CK-MM)为97-100%(正常参考值为94-96%);肌酸刺激酶同工酶(CK-MB)为19-76%(正常参考值为小于6%);乳酸脱氢酶为212-502U/L(正常参考值为150-450 U/L);肌钙蛋白为0.07-0.11ng/ml(正常参考值为小于0.01ng/ml)。B组的各项检查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可确定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需对其其他相关指标进一步进行检查后确诊。

2.3 冠状动脉患者血清对氧磷酶的检验结果:C组经血清对氧磷酶活性检验后发现,其分解成为乙醇和羧酸,并经乙醇和羧酸再次氧化实验后发现,其数据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为其病情的确诊起指导作用。

3.讨论

通过本文的探讨分析可以看出,血脂及酶类的检验对患者病情的确诊起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对患者血样抽取时,尽可能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的血液作为标本[3]。之后对其相关血脂的观察指标进行检验,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并可根据其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对比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本文则对患者糖尿病症状进行了判断。而对患者进行酶类检验时,可根据其心肌酶、对氧磷酶及血清酶的检验结果,判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变情况。本文则根据患者心肌酶的检验结果,并根据其各项指标的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对比差异,确定了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情况,但对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确诊不能只根据这一项指标就对其病情进行确诊,还需对其进行相关的心脏、心电及肝功能等检查[4],之后根据多项关于此病情的检查结果进行判定。但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酶类及血脂的检查可对患者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多种病情状况进行判定和引导。因此,对酶类及血脂的检查,可为医生对患者病情的确诊提供准确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聂晓云;王宇.血液标本的留取与检验结果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7):180-181.

[2] 霍晓光;邰怡.检验标本的留取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调查[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09):1398.

[3] 王彦冰.溶血脂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54-6755.

[4] 胡锐.血脂及酶类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3):107-108.

猜你喜欢
酶类参考值脂蛋白
六西格玛度量在心肌损伤酶类项目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怕冷还是怕热?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开水冲泡会破坏蜂蜜营养成分
“吃掉”尼古丁的细菌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