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液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03-25 01:13苏伟龙
当代医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泌尿科氯化钠埃希菌

苏伟龙

冲洗液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临床分析

苏伟龙

目的 对冲洗液是否能起到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将56例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使用0.9%氯化钠冲洗液清洗留置导管。收集2组患者术后引流液,经细菌培养后检测细菌阳性率。结果 2组引流液细菌检测阳性率:对照组检测出16例阳性患者,占57.1%;观察组检测出3例阳性患者,占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有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有9例;观察组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2例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引流管逆行感染效果比对照组更佳。结论 使用0.9%氯化钠冲洗液清洗留置导管,明显减少了逆行感染的可能性,是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最简单、安全的有效措施。

冲洗液;泌尿科;引流管;逆行感染

泌尿科术后患者通常会留置引流管方便引流,利于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与并发症征兆。然而,留置导管容易发生逆行感染,且导管留置时间越久,就更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1]。引流管逆行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倘若处理不及时将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2]。相较于及时展开治疗,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预防逆行感染的发生更有意义。本研究选取56例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冲洗液是否能起到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作用进行研究,为冲洗液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鹰潭市人民医院2013年3~2013年6月泌尿科接诊的56例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65~78岁,平均(71.5±7.6)岁。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0±5.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患者留置导管各种类型,对患者行常规尿道护理。采集患者术后1、2、3d的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后检测细菌阳性率。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术后回访后,医护人员即可进行临床护理,于患者留置导管上端,用2%碘酊棉签消毒周边皮肤。随后使用75%乙醇脱碘待干,使用无菌小纱条固定引流管下端。定期使用3000mL 0.9%氯化钠溶液,冲洗引流导管,冲洗过程中,冲洗液沿引流液方向顺行,冲洗过后的药液回流至引流袋。在推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时,应实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引流液外渗[3]。

1.3 引流液细菌的检测 采集半固定培养基,将等量引流液加入其中,全程行无菌操作。将引流液与培养基摇晃至混合均匀的状态,放置于37℃恒温箱内使其充分反应。15min后,利用血培养基分离细菌,将分离产物立刻送检,了解细菌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引流液不同时间段细菌阳性率 2组引流液细菌检测阳性率:对照组检测出16例阳性患者,占57.1%;观察组检测出3例阳性患者,占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07,P<0.05)。

2.2 2组引流液中菌株类型 对照组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9例;观察组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7.791,均P<0.05)。

3 讨论

泌尿外科患者术常行留置引流导管处理,便于观察病情改善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留置导尿管的逆行感染发生率已超过70%[5]。相较于及时展开治疗,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预防逆行感染的发生很有必要。

常见泌尿系统感染细菌为大肠埃希菌[6]。0.9%氯化钠溶液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发挥杀菌消毒的临床效果[7]。另外,0.9%氯化钠溶液制成冲洗液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成本费用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在本研究中,本院泌尿科接诊的56例泌尿系疾病手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以及引流袋。观察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冲洗液,反复冲洗留置引流管与引流袋。医护人员所冲洗的留置导管均为一次性硅胶管,具有一定弹性,将0.9%氯化钠溶液推注闭合能够大大降低细菌存活率。2组患者阳性检测情况:对照组阳性16例,占57.1%;观察组阳性3例,占10.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8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9例;观察组细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2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观察组预防引流管逆行感染效果比对照组更佳。

综上所述,使用0.9%氯化钠溶液做冲洗液对留置导管进行反复清晰,可有效消除导管内细菌,降低导管逆行感染的发生率。另一方面,0.9%氯化钠溶液做冲洗液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不会给患者家庭造成经济负担,也能够有效提高预后质量,避免感染,优化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8]。因此,0.9%氯化钠冲洗液能在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国雄,姚谦明,何启,等.神经外科ICU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9):1468-1469.

[2] 陈华,杨雪英,付秀莲,等.开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长短与颅内器官腔隙感染的前瞻性关联研究[J].现代医学,2009,9(11):11-12.

[3] 刘泽飞,马福贵,杨仁伟,等.洁悠神抑菌剂预防引流管感染效果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杂志2012,34(12):119-121.

[4] 李德桂,周新艳.预防泌尿科手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1997(5):259-261.

[5] 袁展望,李武平,刘冰,等.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5):366-399.

[6] 熊利华,潘翔军,张芳,等.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4):348-350.

[7] 宴晓青,徐军,杨红岩,等.扩张器或假体置入术后留置引流管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3057-3060.

[8] 王钢,温海涛,朱伟智,等.冲洗液预防泌尿科患者术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10-24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23

江西 335000 鹰潭市人民医院 (苏伟龙)

猜你喜欢
泌尿科氯化钠埃希菌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手术室泌尿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的临床效果分析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对泌尿科患者病情的影响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