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BTI的不同年级军校学员的人格类型分析

2015-03-27 01:20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军校直觉人格

鲁 娟 王 悦 刘 斌

中国.第二军医大学训练部(上海) 200433 E-mail:lujuan506@sina.com △通讯作者

人格特质是个体特有的内在心理取向,是个人外在态度及行为的内部归因[1]。健康的人格有助于提升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2-3]、促进个体成长进步,因此很多单位将人格作为考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诸多人格评估工具中,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脱颖而出,自1942年首次问世以来,经过70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性格测试,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有MBTI的应用经验[4],每年全球使用者多达200多万[5]。

MBTI是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划分8种人格类型的基础上,由美国的非专业人士凯恩琳·布里格斯(Katherine Briggs)与她的女儿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 Myers)共同研制出的一种人格类型评估工具[6]。MBTI人格理论从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角度,分析人的精力来源、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规律,并解释人们行为差异背后的个性偏好。该理论立足点是人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即“感知J”和“判断P”,即大脑获取信息和做出决定的那一瞬间的两个阶段。这两大基本功能首先受到精力来源和适应环境差异的影响:“E-I”内外向,代表着个体不同的精力来源,是通过与外界交流还是通过自我思考获得精力;“J-P”判断感知,反映个体的生活方式,即在适应外部环境的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的是感知还是判断。其次这两大基本功能中感知阶段又可分为触觉感知和直觉感知两种倾向即“S-N”,判断阶段又分为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两种倾向即“F-T”。因此,不同个性取向的人,最终的决定就会大相径庭。个体通过MBTI量表测试,可以了解自己在4个维度上的立体化的人格类型,最终学会了解他人,理解、尊重、接纳每个类型的天赋和差异[6]。

由于MBTI具备经典理论基础;测量人格类型,而非人格特质;可用于专业评估,同时易于向大众解释其测试结果等优势,因此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职场、教育机构及咨询中;而国内MBTI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主要集中于职场,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7]。本文以某军校学员为例,分析和研究了不同年级学员的人格类型的差异,以期对不同时期的学员进行深入的心理解析,更好的辨识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6月,对某军医大学所有在校学员(实习学员除外)进行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207份,有效回收2098份(95.1%)。其中男1788人,女310人。专业构成:临床医学1223人,海军医学465人,中医51人,心理52人,生物技术33人,护理122人,药学86人,卫管66人。年级分布:一年级568人,二年级661人,三年级497人,四年级372人。年龄15~27岁,平均(20.67±1.652)岁。

1.2 方法

MBTI量表从4个维度阐述了人格的倾向性。每个维度都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偏好:内向-外向(Extroversion-Introversion,EI),描述与外界的互动方式;感觉-直觉(Sensing-Intuition,SN),描述收集信息的方式;思维-情感(Thinking-Feeling,TF),描述决策采用的方式;判断-认知(Judging-Perceiving,JP),描述个体所倾向的生活方式,根据各维度得分高低确定受测者在该维度中的偏好。这4个维度相互组合可以形成16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分别用4个缩写字母表示,例如ISTJ。每个字母代表8种偏好中的一个[8]。每个维度的两极强度,分值越高表示越极端。MBTI通过迫选和自我报告的方式评估性格,可操作性很强[5]。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2 结 果

2.1 不同年级学员MBTI中4个维度百分比分布情况

由表1可见,在MBTI各维度中,内外向和思考情感维度在不同年级学员中没有差异,而感觉直觉维度、判断感知维度有统计学差异。结合具体百分比,随着年级的升高,感觉S、感知P的百分比呈波浪式起伏,最终到达四年级有所升高,直觉N、判断J则相反,随着年级的升高呈波浪式起伏,最终有所下降。

2.2 不同年级学员MBTI中16种人格类型的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不同年级学员的人格类型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χ2=82.481,P=0.001)。对每一种人格类型均进行4个年级之间的比较,见表2。EST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四年级学员中最高,三年级学员中最低;ESF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二年级学员中最高,其余3个年级相差不大;ENTP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尽管都不高,但在三年级学员中相对较高;ENF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一年级学员最高,四年级学员最低;ISTJ、ISF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二年级学员最高、四年级最低;INFJ的比例在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三年级学员最低。其余各个类型在4个年级学员中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不同年级学员MBTI各维度比较[n(%)]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不同年级学员16种人格类型的比较[n(%)]

表3 不同年级学员各偏好的标准化分数比较

2.3 不同年级学员MBTI 8个偏好(端点)的标准化分数比较

本次调查将8个字母所代表的偏好(端点)的得分转化成标准化分数进行比较,即将某一维度某一偏好的得分除以该维度的总分,使每个维度的两个偏好的标准化分数相加为1,该偏好分值越高表示强度越大或者倾向性越强。不同年级学员的内向I、感觉S、直觉N、判断J、感知P的标准化分数有差异,见表3,即不同年级学员这5种偏好的强度不同。对有差异的各项进行SNK检验,可见内向I的强度四年级学员小于其他年级,感觉S的强度二年级小于其他年级,直觉N的强度三年级学员大于其他年级,判断J的强度二年级学员大于其他年级,感知P的强度二年级学员小于其他年级(P均<0.05)。

3 讨 论

3.1 不同年级军校学员个性类型不同,在校期间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时期

本次调查经过与干部部门交流了解,证实该校近4年的招生对象在地域来源、性别构成、成绩分布、心理测试结果等方面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因此,本研究忽略了4个年级学员本身的心理差异,而将4个年级学员的人格差异看作在校期间学员成长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作为学员人格变化的一个间接证据。

MBTI终身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到25岁左右会趋于稳定;在25岁之前逐步发展[6],本次调查印证了这一点。本次调查的2098名学员中,年龄均在15~27岁之间,平均(20.67±1.652)岁,26岁的只有13名,27岁只有2名,两者合计不到学员总数的1%,占数量很少,可以忽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MBTI4个维度、8种偏好、16种类型中,不同年级军校学员均有差异:在4个维度中,感觉直觉维度、判断感知维度有统计学差异,在4个年级中呈波浪式起伏,随着年级的升高,感觉S、感知P最终有所升高,直觉N、判断J最终有所下降;在8种偏好中,不同年级学员的内向I、感觉S、直觉N、判断J、感知P的强度不同;在16种人格类型中,ESTJ、ESFJ、ENTP、ENFJ、ISTJ、ISFJ和INFJ的比例在4个年级中有差异。说明在25岁之前的学员个性仍在不断变化,至少在大学期间还在发展完善中。

3.2 不同年级军校学员个性特点不同,要科学辨识教育对象,提高教育水平

目前对军人或军校学员进行系统的人格调查和分析的研究少见报道,仅有文献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报道基层官兵的人格特质情况[9]。本次调查对军校学员不同年级之间的人格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教育管理者更加科学的认识教育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办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显示,不同年级军校学员的人格特点有所不同。就8种偏好的强度来看,相对来说,一年级学员的人格偏好倾向不明显,二年级学员判断J的强度最大、感觉S、感知P的强度最小;三年级学员直觉N的强度最大;四年级学员内向I的强度最小。就16种人格类型在各年级学员中所占百分比来看,一年级学员ENFJ比例最高;二年级学员ESFJ、ISTJ、ISFJ比例最高;三年级学员ESTJ、INFJ的比例最低;四年级学员ESTJ比例最高、ENFJ、ISTJ、ISFJ比例最低。比如,一年级学员刚入校,外向直觉情感判断型的比例相对较高,在中学时,因为升学的重压,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到了大学,希望积极和外界交往,在接触信息时,学生心理能量指向外部世界(E);大一学生对未来多有美好的向往,因此多考虑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描绘未来的“全局图”,而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N);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着重考虑如何取悦他人或者能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F);因为是军校学员,喜欢按照计划,有条理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做事(J)。再如,四年级学员外向感觉思维判断型的比例最高,也符合实际情况:四年级接近实习和毕业,学员迫切需要了解工作单位的情况,因此更加喜欢与人交往、偏向外向(E);这时候比较着眼现实,安于现状、倾向于由感觉器官获取具体的信息(S);经过大学四年生活,个性趋于成熟、倾向通过客观分析作决定,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T);喜欢按照计划,有条理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和做事(J)。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在课程设置、教学干预和效果评估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激发个性化的思考,帮助学员修正和完善个性和行为,提升综合素质。

[1]史灵,刘金兰.基于心理资本和MBTI人格影响机制的高校学生成长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100-107

[2]晏海珍,郑丽霞.武警女干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78-1181

[3]吴花林,孙永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9-131

[4]杨海琼,孟晓蕾.MBTI人格类型量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J].商情,2013,25(41):172-173

[5]曹建斌.基于MBTI性格测评的大学生职业指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136-138

[6]顾雪英,胡湜.MBTI人格类型量表:新近发展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700-1708

[7]杨渊,沈成晨,王永遐,等.大学生人格类型与学习风格浅谈[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2):45-48

[8]陈静,苗丹民,王扬,等.不同专业军校学员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43-545

[9]王玉琴.驻疆某边防团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834-836

猜你喜欢
军校直觉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拉马努金——天才的直觉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