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

2015-03-27 23:18杨忠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全球化成果

杨忠科

(《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 鄂州 436099)



全球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

杨忠科

(《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 鄂州 436099)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级社会的必由之路。要使全球化不走弯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大国——中国,应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引导全球化,使全球化朝着更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文章基于全球化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全球化的辩证关系,旨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其发展规律。

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日益成为当今世界显著特征。当代全球化喜忧参半。喜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主要以中国为代表;忧的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资本主义世界。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级社会的必由之路。要使全球化不走弯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大国——中国,应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并正确引导全球化,使全球化朝着更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全球化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全球化的辩证关系,旨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发展路径及其发展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全球化的辩证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世界化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后从德国传播到俄国,从欧洲传播到亚洲以至全世界,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实践,并在俄国首先取得了成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世界化过程第一个理论成果就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又从俄国传播到中国等国家,马克思主义世界化进入到又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取得了更多更大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包括中国等国家在内先后出现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还有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理论成果,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等等。从以上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历程来看,没有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1](P3)没有马克思主义,更谈不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产生的,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无可置疑地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或者准备阶段。”[2](P7)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各民族化各国化 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世界意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学说,其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马克思主义又必须在一个个国家和民族进行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谈得上马克思主义世界化。

“马克思主义必须依靠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它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世界化。没有社会主义的发展,准确地说,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必须通过民族化才能展开和实现”。[2](P1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过程,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前提,在各国、各民族中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并且通过改变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从而影响着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是民族化与世界化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是建立在民族化的基础上的。”[2](P16)

苏东剧变以后,马克思主义世界化运动走向低潮,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其中中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代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发展,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在继续发展,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正呈现出勃勃生机,给全世界人民和一切正义力量以极大鼓舞、信心与力量。可以说,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在某种程度上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成功,必将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复兴打下良好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离不开全球化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世界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全球化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世界历史大潮。在资本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同时也逐渐传播开来。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等国家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资本的国际化、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传播到中国来,当然也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同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顺利发展,则离不开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更离不开全球化。

(四)全球化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世界化正确引导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又给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来挑战,甚至灾难性后果。而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全球化、民族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特征”。[3](P62)“早期的全球化完全可以说是资本扩张的同义词,在全球化拓展的同时,不平衡、不对称、不公正也随之产生,落后民族不仅在政治上受到压抑,民族文化也受到极大冲击,面临许多边缘性问题。”[3](P69)马克思指出,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4](P405)江泽民指出:“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5](P474)

但是,“讲全球化由西方主导,并不等于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特别是美国化。”[6](P267)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在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因此,可以说,“真正的‘非美国化’是无所不在的民族化或中国化”。[7](P13)而且“全球性的民族国家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随着多种力量、多数国家、多个民族参与全球化,多方面因素对全球化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非资本、非西方的因素和力量不断发展,全球化开始和纯粹的资本扩张拉开了距离,并推动着资本扩张方式的改变。”[3](P70)

可以说,当代全球化有了中国的参与后,里面的正能量不断积累,并不断纠正全球化不足,不断减少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不断促进全球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最起码使全球化有了中国这样的健康力量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当然中国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就会偏离原有的轨道。”[2](P13)如果中国偏离社会主义轨道,抛弃马克思主义,演变到资本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失败了,更为关键的是全球化大潮中可能没有强大的健康力量影响全球化进程与方向,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可能会更加显著,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可能难以想象。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全球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最重要体现 苏东剧变以来,中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且中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世界形势使中国实际上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最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人也不辱使命,不负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厚望,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进入‘世界历史’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8](P83)“中国是世界的重要部分,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精神上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信,在思想和道路上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的借鉴。在此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是世界的理论和实践,是世界发展的文明成果。”[8](P84)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最重要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球化浪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综合实力得到了空前提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9],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10]“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仍在增长。与GDP超过15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一美国相比,中国的GDP约为7.5万亿美元。”“未来3年中国经济就将超越美国。”“无论惊奇与否,中国不需要以10%的增速就能进入繁华盛世。7.5%的速度足矣。”[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下,“打虎拍蝇”,涤荡“四风”,[12]全面深化改革,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开共和国中兴气象”。[13]而且,“国际舞台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同样大动作频频。”中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更突出、更主动。“去年3月始,习近平的足迹已遍及亚、欧、非、美四大洲许多国家,用中国独特的方式,广结、深结世界朋友。”“强化、改善与俄罗斯、印度两大邻居的合作关系,发展、平衡与中亚、韩国、东盟国家间关系;推进、巩固与欧盟及欧洲重要国家间的经贸关系;继续扩展、深化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和实体合作;不失时机地全面进入拉美这个美国传统‘后院’。”“中美关系这对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不断的合作与博弈中稳步向前推进,保持了斗而不破。”[12]总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充分显示了高超智慧与治国理政能力,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促进全球化向正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背景下,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充分履行大国应有的责任,并“通过全球上层建筑作用机制对全球化进程进行政治设计和文化牵引,扬弃新老殖民主义、新老自由主义的全球秩序和全球设计,推动全球化向更公平、更合理的方向发展”,[3](P72)“促使负面的全球化向正面的全球化转换。”[3](P87)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全面实行‘走出去’开放战略,很快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对外投资母国,跃居全球最大的跨国要素流动目的地和中转站之一,尽享全球化正面之利。”[3](P89-90)“2008年弗兰西斯·福山在他的新书《出乎意料》中,一改二十年前的‘历史终结论’,预测未来世界将转向中国式社会主义:‘人们将许多不平等现象归咎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全世界对这些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可能将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而结束美国的霸权地位。”[3](P10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发展路径

(一)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全球化 1.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化、全球化,与时俱进是关键。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全球化。在这里,与时俱进是关键。虽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但理论品质不会自动发挥作用,需要一批批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事业中不断进行艰辛探索与努力,才能使这一理论品质体现出来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搞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全球化的前提。在当代,如果连马克思主义中国一国化都没有搞好,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多国化、世界化、全球化了。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一国化搞成功了,才有说服力,才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越是民族化,越有生命力,才越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全球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P69)

搞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梦。只有实现了中国梦,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复兴与世界化提供有力支撑。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但仍有如中国等国家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取得巨大成就,在世界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在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势必极大鼓舞世界上一切信仰社会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者为复兴世界社会主义、复兴马克思主义世界化而奋斗。

3.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重要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成果还必须宣传好,重要方法是充分利用好现代各种新媒体向国内外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这种宣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向国内广泛宣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育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鼓舞人民,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更伟大的成就;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掌握群众,并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物质力量;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并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和更加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向国外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成果。在这方面,中国领导人在外出访问期间做得很好。中国领导人在外出访问期间经常向出访所在国政治家、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等情况。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让中国全面走向世界。通过互相学习、借鉴与交流,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一步走向世界、积极影响世界,推动世界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从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世界化、全球化。

(二)积极参与全球化并积极主动发挥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都难以回避的。江泽民指出:“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14](P201)正因为如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全球化并积极主动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参与全球化的中国化,又是立足中国化的全球化”,[3](P62)而不是孤立的闭关自守的游离于世界文明之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逻辑延伸与现实推广”。[15]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都以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换句说,实际上是以实现共产主义全球化为最终奋斗目标。要在全世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或实现共产主义全球化,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积极参与、利用、引导当代全球化,使资本为主导的当代全球化不断演变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进而演变到共产主义全球化。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陈德潮.世界历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广州:广州大学,2011.

[3]靳书君.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李惠斌.全球化:中国道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俞可平.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谢金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及世界意义[J].枣庄学院学报,2014,(4).

[9]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R/OL].(2013-03-18)[2014-08-04].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8/c_115064553.htm.

[10]李克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R/OL].(2014-03-05)[2014-08-04].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05/c49150-24536558.html.

[11]肯尼思·拉波扎.美媒: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正迅猛攀升[EB/OL].丁雨晴,译.(2013-04-07-02 )[2014-08-04].http://oversea.huanqiu.com/political/2013-04/3800758.html.

[12]陈仁泽.追梦一年半:习近平的三大建树[J].(2014-08-12)[2014-08-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812/c1001-25448324.html.

[13]伍俊飞.中兴领袖习近平[J].(2014-08-12)[2014-08-12].http://news.ifeng.com/a/20140812/41538806_0.shtml.

[1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5]王四达.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层面的考察与现实层面上的追问[J].理论学刊,2009,(5).

责任编辑 周觅

A81

A

1003-8078(2015)01-0015-04

2014-09-21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1.04

杨忠科(1964-),男,湖北鄂州人,《鄂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教授。

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g495。

猜你喜欢
中国化全球化成果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验收成果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全球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