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015-03-30 22:48胡星荣
地理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常州市课题中学

摘要:名教师工作室对其成员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通过阅读和网络学习,扩大专业成长视野;通过名师指导,加速专业成长步伐;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成长理念;通过论文撰写,分享专业成长经验等。

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2005年我成为常州市第五中学的地理教师,转眼十年飞逝。十年是成长中的一个节点,按照常州市教师专业成长的五级梯队建设,我从常州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到常州市骨干教师。在参加工作三年后,我通过申报有幸加入了常州市中学地理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成为专业成长中经历的重要 “关键事件”。2008年底正式成为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属于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第二批成员,按照常州市教育局的要求,周期为三年。这期间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对我专业成长的作用和影响甚大。

一、阅读和网络学习,扩大专业成长视野

你乐意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时间就回报你什么样的乐趣。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笔者非常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工作室活动写下3个人三年的发展目标和发的第一本书《空杯心态》,笔者意识到: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和要努力做到主动付出、及时归零。三年期间,李老师为工作室每位成员提供了《教学风格论》、《教师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科研最需要什么》、《Word绘图技巧及教学应用》、《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在一次次的阅读与交流中,丰富了我的理论素养,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经过李老师的指导,我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对不同版本的初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国国家地理》等地理专业期刊进行通读与精读,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书籍进行广泛阅读,如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 杜殿坤 (编译)的《给教师的建议》、林金炎的《教师成长那些事》、沙润的《苏派教学书系: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唐少霞,毕华等著;关文信编的《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丛书: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中学地理卷)》、刘祥的《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之旅》、朱良才的《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刘波的《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

网络学习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学习方式。李老师常给工作室成员推荐网络学习资料。在网络教研中,笔者先后通过星韵地理网、K12地理教学论坛等网络认识了一批有绝活的地理教师,如南京六合高级中学蒋小润老师的Word制图、赣州三中谭礼老师的Goole Earth应用、吉林江城中学杨剑老师的GIS绘图、爱弄PPT的老范——范国雄老师、通州高级中学张剑平老师的网络教学、郑州四十七中赵伟杰老师的地理课外拓展活动、乐于网络带徒的淮南二中刘登宇老师、淮南一中朱庆龙老师的博客书写等,他们的绝活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先后加入了常州地理教研团队(群号:91688187)、李万龙工作室(群号:20588262)、星韵地理超级群 (群号:54136684)、刘登宇地理第一工作室(群号:41479968)、百强校高考地理研讨群(群号:391273581)、蓝月亮中学地理群(群号:220975740)等QQ群,感受到不同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的热爱与追求,交流、分享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如曾在鲁爱华老师主持百强校高考地理研讨群中,看到地理特级教师周建中教师的建议,我以“注重学习、科学实践、累积反思、促进成长”为主题写下近2万字的总结,后来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师梦·地理教师成长叙事》中个人叙事的一部分。笔者还积极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的地理名师课堂直播和网上优质课、公开课视频的学习,常被名师地理课堂中精湛的教学技艺所折服。

二、名师指导,加速专业成长步伐

在刚步入教师这个行业时,我们怀着教育理想,带着工作的好奇与激情的精力,更有成长的渴望与需求,此时如果有优秀教师成为“师傅”,那就是青年教师一生难得的机遇。一位地理老师的成长,在工作的前几年非常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积累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的发展水平。

常州一中李万龙老师是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江苏省知名中学地理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有着全省一流的专业水平和令人称颂的人格魅力。

在工作室每次活动中,李老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境界,上课、活动中“随和融洽、自然轻松、民主平等、条分缕析、充满思辩、逻辑严密”的风格让人佩服不已。工作室活动时,李老师给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加强了对常州市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建议的落实、用概念图对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文本的解读、对不同版本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对比研究、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坚持写博客记录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等。每次工作室活动笔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聆听专家讲座前做好相关论文的阅读,在观课前拟好课堂观察量表,议课时积极表达自己的收获与想法;作为工作室成员开课,精心备课,注重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积极参加每一次的地理野外考察;及时记录每一次活动的过程并写好反思等。2014年我制作的地理微课《喀斯特的“前世今生”》,经过李老师多次建议与修改,最终参加常州市评比获一等奖和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二等奖。

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到常州、宿迁等示范学校学习、观摩。其次,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组内成员间积极参加教学实践,观课、议课,通过听公开课、示范课,互相学习,认真交流、反思,在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中逐步领悟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更何况名教师具有一定的人脉资源,会创造机会让你认识更多优秀的行业人才,比如常州中学地理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和镇江市中学地理侯建成名教师工作室联谊活动后,笔者也常通过网络向侯老师请教,收获颇丰,侯老师还让笔者在江苏省丹江高级中学开设了一节示范课。在优秀地理教师耳濡目染下,相信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会走得更远。

三、参加评优课、基本功竞赛,获取专业水平认可

站稳讲台以后,参加省市校级的各种评优课、基本功竞赛是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得到认可的重要机遇,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素养的重要平台。每次遇到此类教学比武活动,李老师特别要求我们每一位成员主动积极做好准备,在各个环节给与针对性地指导,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回想笔者参加常州高中地理评优课时的情景,前一天下午5点告知题目,然后对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不断地修改;努力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新课导入的新颖、素材选用的适切、问题设置的梯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有效突破、师生互动的表现、过渡的自然、黑板的利用、练习的分层、结语的精炼等;晚上躺在床上一遍又一遍的设想课堂中的流畅与意外;第二天早上比赛前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回顾课堂的教学环节;抽完签就进行讲课。面对各位优秀选手,最后我获得常州市二等奖,自己的地理教学信心大增。十年来30多节公开课的历练,成为我地理教育教学生涯中重要的一页。

2011年、2012年经过常州市区、大市五轮比赛后获得常州市地理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后,笔者取得在南通中学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地理基本功竞赛的资格,想想当时2天的情景,面对省内其他25名优秀选手,内心充满了忐忑和不安,笔试时的认真答题、板图板画板书时的规范、即兴演讲时的紧张、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时亮点的设计、模拟教学时教态的从容,在通报结果时获得省一等奖的激动,现在都历历在目,成为专业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人生记忆”。

四、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成长理念

课题研究一定是有步骤、分层次逐步进行的。我是在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期间接触课题研究的,李万龙老师主持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课题《导向优质教学的地理教师教学风格研究》,是笔者逐渐熟悉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加深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增强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阅读,明确了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李老师指点下,2009年在常州市第五中学上了同题异构课《地球的圈层结构》,让笔者从更高的立足点来审视地理教学工作、为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了重新定位。后来我还参加了李万龙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直观教学研究》,强化了直观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参加了常州二中汪红艳老师主持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省级课题《基于分层教学理论的“学案导学”模式研究》(编号JK9-L054),充分意识到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利用学案导学的可操作性;参加了常州五中沈斌校长主持的“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国家级课题《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编号GHB093192),明确了地理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渗透,笔者的《地理教学有效进行艺术素养渗透初探》发表于2012年第7-8期《地理教育》。

在参与优秀教师主持的课题后,笔者逐渐熟悉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便从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小课题”进行研究。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脑海中基本没有对地理科学观点形成的认识,平时在地理课堂上就适当渗透地理科学史的知识,如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介绍哥白尼与“日心说”;学习热岛效应时介绍英国气候学家赫华德与《伦敦的气候》;学习全球气候变化时介绍竺可桢对地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习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时介绍时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学习喀斯特地貌时介绍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学习人口数量的变化时介绍马寅初与《新人口论》;学习人口容量时介绍胡焕庸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学习城市等级的服务功能时介绍克里斯泰勒与“中心地理论”;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介绍杜能与杜能圈;学习季风水田农业时介绍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学习工业的区位选择时介绍韦伯与工业区位论;学习可持续发展时介绍蕾切尔·卡森与《寂静的春天》;学习海底地形的形成时介绍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赫斯和迪茨的“海底扩张学说”、勒皮雄的“板块构造学说”等。经过长期的积累,现在笔者正主持着课题《地理科学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到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从课题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到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从围绕课题的开课到课题研究论文的撰写等,加深了笔者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五、论文撰写,分享专业成长经验

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要努力做一个善于思考、反思、总结、分享的教师。把自己对一节课的设计、一节公开课的展示、一个问题的思考、一次试卷的讲评、一次原创试题命制、一次比赛的反思等,都可以作为素材和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坚持一月至少活动一次,笔者平时用一本厚度适中的本子及时记录每一次活动的过程并写好反思,并在常州市李万龙工作室网站上坚持写博客记录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加入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以来,笔者在研究地理教材方面,《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新变化》发表于2008年第10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在教学设计方面,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发表于2012年第10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在研究地理高考试题方面,《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江苏卷评析》发表于2009年第5期《地理教育》、《一道2012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发表于2012年第9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在参加江苏省地理基本功比赛后,《在砺练中成长吧——江苏省青年教师地理基本功比赛心得》发表于2013年第1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在研究微课程方面,《例谈高中地理微视频的制作》发表于2014年第7~8期《地理教育》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笔者认为,地理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改变地理教师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地理教师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除以上所述外,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还有地理试题命制、地理竞赛指导、制作地理实验、地理野外考察、地理讲座、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心理辅导等,这些也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经过三年的跌打滚爬,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自己感觉到颇有收获。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正是因为李老师对工作室成员的高要求,促进了成员们的专业成长,同时对师德与做人、教育教学阅读、教师职业规划等多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经过三年的努力,2012年10月笔者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第二批名教师工作室优秀成员。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让地理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拥有更多的“机会”,在优秀地理教师耳濡目染下,相信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会走得更远。在李万龙名教师工作室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不会,也不能停止追寻教育理想的脚步,我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让自己能更专业、更从容的行走在地理教育教学之路上。

猜你喜欢
常州市课题中学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