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方法研究

2015-04-02 06:21张采芳黄金刚
软件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考核方法多元化评价程序设计

张采芳 黄金刚

摘要: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殊性,分析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将平时学习效果考核、实践能力考核、讨论和协作能力考核、期末考核等结合起来,并给予不同的权重。旨在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及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编程实践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并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就业奠定牢固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程序设计;考核方法;多元化评价

DOIDOI:10.11907/rjdk.143859

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

编号:16727800(2015)002016502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文华学院质量工程项目(j0900740530)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采芳(1975-),女,陕西商洛人,硕士,文华学院信息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黄金刚(1981-),男,湖北枝江人,文华学院信息学部讲师,研究方向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

0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事业单位对软件类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已从单纯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转向计算机软件编程实践技能。而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其人才培养计划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感受不到程序设计类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差异,引不起重视,更谈不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课程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而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及就业打下牢固基础。学生编程实践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专业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成败。因此,程序设计类课程对于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基础和至关重要。对于应用型本科学生而言,学好程序设计类课程并不容易,有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尝试了很多新的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1\]、任务驱动法等。

但上述方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仍然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要求,在强大的就业竞争形势下凸显不出竞争优势。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考核方式的不科学等,都导致难以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生能力进行正确衡量,而且扼杀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考核方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是一个不容被忽略的因素。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有必要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24\]。可通过设置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该类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传统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方式基本上采取一次考试定成绩,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种方式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全面,而且试卷设置主观性较大,不仅不能突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殊性,而且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不能引起学生对该类课程的重视。并且,由于考核方式不科学、不合理,扼杀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5\],限制了学生特长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提出科学、合理、与课程特点相匹配的考核方式。

通过改革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方式,摒弃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知识融于实际程序开发中,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置大型的、复杂的项目,让学生在程序开发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6\]。

2多元化考核体系构建

摒弃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局面,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包括平时学习效果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学生讲解讨论能力和协作能力考核、期末考试的合理考核等。考核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多元化考核体系

2.1平时学习效果考核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种不良现象,即平时不努力,期末考试时期待教师能划出考试重点,然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的确有部分学生通过这种“突击式学习”通过了课程考核,但这种方式并非理解性记忆,考核完后对所记忆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更别谈对知识的掌握了。因此,有必要设定一个对平时学习效果进行强化的考核机制。在传统考核方式中,对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出勤情况来判定。这种机制只是一个表面化的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到了课堂不一定能认真听讲,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一定能消化吸收,而且不断点名也占用了教师正常的上课时间;对于课后作业的抽查,传统的方式是学生课后完成,然后提交给教师批阅,其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教师检查而去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这种方式通常也达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查缺补漏的效果。如果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作业以上机作业方式实现,效果可能较好。为了避免学生上机作业互相拷贝代码的现象,设计一个在线作业系统,学生在线完成作业,不能拷贝,并且实现在线提交和在线自动批改,教师只需要查看汇总结果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将教师从繁重、低效的作业批改过程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可以督促和强制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作业。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而言,学生通过完成在线作业,可以提高程序编写能力,同时也可以巩固课堂上讲到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为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借助在线作业系统,对于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可以根据章节内容,设计一些基础性题目,让学生将基础打牢,规定完成10次在线作业后才能参加最后考试,否则没有参加考试的机会。在线作业需分时间段完成,比如一周必须完成一次在线作业,不能累计到最后突击完成。本项考核定为总成绩的10%。

2.2实践能力考核

实践环节作为系统教学后的一个应用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实践环节的考核对每个学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随机抽取出10个编程题目,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由这10个题目的成绩决定。对于编程结果检验,可以由作业管理系统和教师人工辅助来完成,主要考虑程序代码的正确性,以及程序思路的独创性。实践能力考核所用的题目比平时学习效果考核的作业更复杂,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本项考核设定为总成绩的20%。

2.3表达和协作能力考核

为了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在课程教学中要进行口头表述和与人合作方面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一项任务,而在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通常都比较复杂,常常是以多人组成一个课题组来完成一项任务,因此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即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自己观点的表述能力。为了让学生与其他队员通力协作,还要培养学生与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协作能力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在课程系统教学中和系统教学后安排讨论课,通过讨论课的形式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此项考核占总成绩的20%。

2.4期终考核

程序设计类课程同样需要学生牢牢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如变量类型的定义、程序的流程控制语句、系统内部的函数等。这些内容在程序设计中相当重要但又不用死记硬背,必须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因此不宜使用纯开卷或闭卷考试。期终考核可以采取半开卷的方式,即学生可以将自己认为掌握不牢固但在课程中又比较重要的内容写在规定类型的纸张上带入考场,这样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而且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来选择所带内容,促使学生总结和归纳课堂所学知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传统的开卷或闭卷方式相比,这种半开卷的方式更科学,能够检验学生实际编程水平。在总成绩评定中,本项考核占50%。

3结语

全面、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不仅能客观、公正、科学地检验学生对课程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本文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殊性出发,设计多元化考核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个性化发展。同时将作

业管理系统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平时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在轻松的教和学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陈优良,李恒凯,徐昌荣.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0(4):5455.

\[2\]杜承烈,姜学锋,刘君瑞.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2):3639.

\[3\]刘潇,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6):3942.

\[4\]孙惠琴,姚双良,谢婷婷.创造教育和考试制度改革\[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0(2):98102.

\[5\]冀宋.兴趣教学法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3):5253.

\[6\]贝洪俊,白玉华.基于合作性学习的大班上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解读——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49152.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孙娟)

猜你喜欢
考核方法多元化评价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