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模式下的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2015-04-02 06:33成江荣
软件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成江荣

摘要:为了改变当前计算机课程“重教轻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将“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提出运用“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综合实验教学。以身边的优秀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开展以完成实际应用项目为导向的综合实践设计活动,并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实验方式及考核策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以身边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项目驱动”的MIS系统设计开发,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促进计算机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是有效提高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关键词: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4384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2019003

1计算机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有效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计算机课程没有列入高考,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计算机的学习情况良莠不齐,学生普遍基础差、动手操作能力弱;②由于大学计算机课程与各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觉得计算机课程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不愿花过多时间来学习该门课程,因而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主动性;③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利用“讲授概念-举例说明-上机练习”模式授课,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差;④从考核方式来看:通常是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占70%,学生平时出勤和作业占30%。其中一部分学生上课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佳。

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内容,而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和应用知识,更不能将计算机学习与专业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加强综合实践课教学,提高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值得思考。为此,本文依托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在计算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开展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2“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

主体。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才能

有效获取新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程序进行信息收集、项目设计、评估总结,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常因为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与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及恰当的项目及指导等问题,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分析成功案例的过程中认知经验、共享经验、扩大认知面,激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习惯\[1\]。但它也因师资及典型案例不足等问题,而在我国推行缓慢。

将“项目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开展旨在加强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的“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对传统教学方法、实验手段及考核策略进行改革。从2011级开始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必修或选修课中试行综合实践教学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发现,学生计算机综合实践成绩与往年相比,有10个以上百分点的提高。师生普遍认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较好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特点,从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角度,教师运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通过分析学生的优秀作品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在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增强信心,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开展项目驱动实践活动以来,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用

本文将“案例引导、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综合实践部分,该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3.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要求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是数据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为中心。教学内容涉及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SQL、关系模式规范化、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等\[2\]。数据库设计是综合实践教学的重点,主要内容有:①建立数据库,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建立字段和记录的有效性约束、建立索引、创建表间关系等;②使用表单操纵数据库,包括设计表单、创建表单、为表单添加对象,以及定义表单和表单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③设计用户视图,包括创建不同的用户视图,实现用视图来控制更新数据库中数据的目的。

3.2实施“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以理论部分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一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体相同,具体应用涉及较少,不能将已学习的程序设计课程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应用,课程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没有被重视,导致教学中出现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无法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3.3“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模式实施过程

为了避免该课程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实践中对该课程的理论学习时间进行适当压缩(一般只是前半学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项目开发为切入点,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实施“项目驱动”和学生优秀作品“案例引导”的计算机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MIS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能提供信息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其中数据库设计是MIS的核心,同时MIS系统的人机界面一般可由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Visual C++或ASP等语言实现。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以通讯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②界面必须始终一致;③界面友好、操作方便;④具有容错功能。

“项目驱动”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些可以参考的设计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题目以项目开发的方式去完成。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考勤管理信息系统、仓库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维修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展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探究学习。

“案例引导”是指以往届学生自己设计开发的优秀作品为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将要开发的项目具有相关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典型性,教师从问题提出、数据库设计到实现逐步进行案例分析。重点分析往届学生在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方法,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教学实践表明,由于选择的教学实例是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如“超市MIS系统”、“基于B/S结构的电子商场系统”、“基于VC++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等。

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MIS系统设计的热情会延续到课程结束直到毕业设计阶段。在典型案例引导下,学生通过MIS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及界面实现,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激发,特别是那些选修或自学过有关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Visual C++或ASP等语言的学生。

3.4实施“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模式需解决好的关键环节

(1)选好题目是前提。在选题环节,学生需做好充分调研及与教师的交流。教师应对学生选定的题目在可行性、工作量方面进行把关评估,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确定具有一定意义、难易适中的选题\[3\]。

(2)依托资源找帮助。鼓励学生查阅文献、上网学习相关知识,查找与自己题目类似的实例,并通过对实例的消化、模仿完成自己的程序。允许学生在实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适当修改,移植到自己的程序中,使程序更合理,内容更丰富。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大块抄袭现象,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学生改正。

(3)协作完成同提高。遵循互补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组建项目开发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对优秀学生采用启发式教育,给落后生多一些个别辅导及鼓励。并倡导组内学生之间、项目小组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对知识的掌握与问题解决有很大益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进行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及相互探讨是迅速提高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4)明确规则保进度。学生在互教互学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些保障实践教学各环节顺利实施的规则制度及计划安排,如开题、过程提问、阶段性汇报评比、程序演示、辅导制度、开发计划等,以保证各环节顺利有序进行。

(5)制定计划常检查。教师需要制定较细致的阶段性任务计划,并随时检查学生的完成进度。

该模式实施以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创新教育的新模式。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计算机应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教学开始时将期末的考核办法明确告知学生,一方面使学生有清晰的目标,另一方面可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监督作用。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成绩评定较为复杂,同时成绩的评定模式也直接影响综合实验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虽然开设这类课程的初衷很好,但如果没有有效的考核制度作为保证,则很难保证其效果。成绩评定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考勤;②平时抽查提问题;③软件系统设计程序、调试;④简单的答辩等。具体可以让学生重复编写一小段程序;让学生在自己编写的程序中删除一些关键性语句并当场调试;针对一些基本理论及程序的常识性问题进行提问,要求学生解答。

实践中发现,计算机综合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引导、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有效改进。但如果管理不好,容易出现抄袭现象,而这种现象是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实验中阻碍学生学习的最不利因素。为了有效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平时应细致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对学习态度、进度及内容进行评定,并随时提示学生。项目完成后,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评价,当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估出入较大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重新单独测试。由于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在课程初期已对学生进行了明示,学生都会自觉学习,并抵制抄袭等不良现象。由此可知,考核制度的细致化可以起到加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作用。

5结语

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基础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这项工作既重要又具体,它需要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改进。本文是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开展计算机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同时,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验手段及考核策略来促进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新时代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7.

\[2\]王宁,王珊.数据管理课程群的构建和实施方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6):6265.

\[3\]翟国栋.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7(5):106107.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孙娟)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