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会议纪要

2015-04-02 06:55曹海霞BoShen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脂肪性脂肪肝肝病

曹海霞,庄 辉,Bo Shen,范建高

2014年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会议纪要

曹海霞,庄辉,BoShen,范建高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会议纪要;2014年

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会议暨国家级脂肪性肝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2014-03-03-238)和特殊类型炎症性肠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2014-03-03-042),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美国克里夫兰医学基金会、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联合主办,《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协办,于2014年9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大会主席庄辉院士及徐卫国、Arthur McCullough教授、执行主席范建高和Shen Bo教授主持了会议,演讲专家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新加坡和我国大陆、香港、台北等地,内容涉及肥胖症、酒精滥用及其相关肝病和炎症性肠病的内科、内窥镜诊治和外科手术处理的热点与难点问题,600余名医务人员(其中境外代表19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文简要介绍此次大会各国专家的主要演讲内容。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施军平教授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NAFLD小鼠和NAFLD患者肝脏内募集,使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及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可减轻NAFLD小鼠肝功能生化异常和肝组织学损伤,提示中性粒细胞可作为NAFLD潜在的治疗靶点。深圳大学管又飞教授报告了其团队在脂肪肝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他们采用肝脏脂滴蛋白组学方法筛选出17 beta-HSD这一新的功能蛋白,并通过过表达及SiRNA抑制等方法证实17 beta-HSD参与NAFLD的发病。台北大学附属医院陈培哲院士介绍了雄激素受体(AR)在肥胖和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通过模型动物研究发现AR表达与肥胖、高脂血症以及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肝脏AR过表达可促进雄性小鼠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癌的发生,提示针对肝脏AR的表达可能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

范建高教授重点讲解了脂肪性肝病的诊治对策。他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工作,提出肝脏瞬时弹性和受控衰减参数(Fibroscan+CAP)测定结合血清CK-18检测可提高NASH的诊断效率;CAP可以敏感检测轻度肝脂肪变并区分轻度脂肪变与中重度脂肪变,但其对中重度脂肪变的区分能力有限,CAP所反映的肝脂肪变不受病因的影响,但皮肤至肝包膜距离大于25mm会导致CAP值“假性”增高60db/m左右。香港中文大学VincentWong教授介绍了NAFLD的无创诊断进展。目前,针对肝脏脂肪变、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均有一些无创诊断方法,Fibroscan和FibroTouch等非侵入性检测技术可有效检测轻度肝脂肪变和进展期肝纤维化,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临床诊断以及对疾病的随访。

美国克里夫兰大学Arthur McCullough教授介绍了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的最新进展。他指出,日益增多的NAFLD并非一种良性的疾病,其不但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发密切相关,还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相关残疾和死亡增高有关。他详细介绍了NAFLD的定义、重要性及防治对策,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减重、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以及必要时酌情应用维生素E及吡格列酮等药物。针对NASH的保肝药物治疗至今仍处于临床试验求证阶段,在常规推荐用于NASH治疗前需开展更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武汉协和医院徐可树教授讲解了发生NAFLD的风险与预后,NAFLD与结直肠息肉和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并需重视NAFLD相关肝癌的诊治问题。漳州正兴医院郑瑞丹主任医师分享了1例手术证实的NAFLD相关肝癌。此例患者癌旁组织并无肝硬化,提示在中国人中亦存在不通过肝硬化介导而直接由NAFLD进展为肝细胞癌的病例。临床医生需考虑肥胖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NAFLD亦是肝细胞癌的病因或危险因素,NAFLD可以不通过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就发生肝癌,这方面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2 酒精性肝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Bin Gao教授介绍了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Gao-Binge Model”可以较好模拟人类酒精性肝炎的病理生理改变;中国人饮酒脸红是由于乙醛脱氢酶缺乏所致,而乙醛脱氢酶缺乏的模型动物在长期饮酒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显著,但血清转氨酶往往不高且脂肪肝程度轻微;糖皮质激素联合白细胞介素(IL)-22治疗可能成为将来重症酒精性肝炎新的治疗措施。Arthur Mc-Cullough教授介绍了ALD的诊疗进展,认为TMA呼气试验诊断酒精性肝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好,而Maddery判别函数、肝性脑病和MELD评分有助于酒精性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使用激素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应用激素治疗1周不应答者可改用己酮可可碱口服,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进行早期肝脏移植。

Bin Gao教授从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和预后转归等方面详细分析了ALD和NAFLD的异同,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相似,发病机制亦有许多共同之处,去除病因(戒酒和减肥)至今仍是重要的治疗选择。通常,酒精性肝炎病情严重且往往合并进展性肝纤维化,重症患者近期病死率高;NASH患者肝病症像隐匿,10年至15年后才有部分患者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肝外表现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酒精性脂肪肝比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显著增高(20%对1%);NAFLD可以不经过肝硬化这一步骤直接进展为肝癌。

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刘秀丽副教授详细解读了脂肪性肝病的常见病理学改变及其诊断困境。ALD和NAFLD的病理学诊断需紧密结合临床特征,并需要排除肝豆状核变性、肝毒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引起的脂肪性肝炎。此外,尚需警惕ALD与NAFLD并存,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炎与NASH或酒精性肝炎并存等情况。

3 特殊类型的脂肪肝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处置能力,本次大会的“天士力脂肪肝学院”特别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探讨了特殊类型脂肪肝的诊治问题。

上海中山医院高鑫教授讲解了代谢综合征合并脂肪肝的治疗进展,强调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抗炎保肝治疗和改善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何方平教授分享了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处理经验,指出强化降糖的同时联合抗炎保肝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范建高教授就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作了专题报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本身并不诱发代谢紊乱和肝脂肪变甚至减少NAFLD的发病率,但当前慢性乙型肝炎合并NAFLD的患者愈来愈多,并存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肝脂肪变尽管可能并不影响抗病毒药物的病毒学应答反应,但会增加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为此,需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和脂肪肝的防治。施军平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处理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及处理对策,建议关注此类病人抗病毒治疗中的不完全应答及长期随访等问题。云南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庄林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完全应答,特别是有病毒学应答而无生化学应答时,需重视可能并存的脂肪肝的治疗。在减肥的同时,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可能有助于提高这类患者的治疗疗效。

新加坡中央医院Wan-Cheng Chow教授在“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演讲中指出,肝脂肪变在丙型肝炎患者中高发,其成因既有病毒学因素(HCV基因3型感染),也有宿主的代谢因素。肥胖、糖尿病及其相关肝脂肪变不仅影响丙型肝炎的抗病毒应答,还会促进肝病进展,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尽管HCV感染本身已能治愈,但需重视合并脂肪肝的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上海新华医院徐正婕副教授介绍了儿童脂肪肝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其诊治对策。儿童NASH的病理改变与成人不同,汇管区炎症通常重于小叶内炎症;儿童特别是在无肥胖且年龄很小的患者,有脂肪性肝炎需排除遗传代谢性肝病等少见病;黑棘皮症见于1/3~1/2的NAFLD患儿,有助于提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儿童NAFLD的临床处理方面有其独特性,需强调妊娠期体质量的管理并预防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出生,同时需鼓励母乳喂养。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炳元教授介绍了老年脂肪肝的发病率、病因、危害、诊断及治疗,老年人脂肪肝的发生与内脏器官衰老密切相关,在脂肪肝的的管理和随访方面需强调老年患者的特殊性,重视各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NAFLD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通常就是发生在老年阶段;需谨慎联合应用多种药物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其并发症,并防治药物性肝损害。

4 保肝药物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上海华山医院施光峰教授在保肝药物在肝脏炎症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的演讲中指出,病因治疗固然重要,但是抗炎保肝药物治疗亦是各种活动性肝病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病因不明及无法去除病因的各种肝炎患者可能更易从保肝抗炎中获益。重庆西南医院王宇明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了2013年发布的《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提醒大家在病因治疗的同时不要忽视保肝抗炎药物的重要作用。

重庆大坪医院陈东风教授介绍了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其治疗对策。肝脏生物膜结构的破坏是各种肝病发生的共同基础,“多烯磷酯酰胆碱”通过修复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于NASH等肝炎的防治。北京医院许乐教授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指出“强肝胶囊”对NAFLD的治疗效果并不亚于“多烯磷酯酰胆碱”,且中成药治疗有其独到之处。范建高教授认为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和保肝药物可兼顾防治NASH和糖尿病,二甲双胍联合双环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糖调节受损和NAFLD患者。北京地坛医院谢雯教授介绍了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等保肝药物可能有助于抗结核药物相关肝损害的防治。

此外,德国慕尼黑大学Denk教授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治进展”的讲座中指出,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及对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良好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好;对UDCA治疗不完全应答者可以联用布地奈德;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容易发生胆管癌,即使应用UDCA联合内镜下胆管扩张治疗亦难以改善其不良预后;非UDCA治疗时代的到来将可能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远期预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Vicente Arroyo教授介绍了人体白蛋白注射液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及全身炎症反应中的治疗作用,全身炎症反应参与肝硬化并发症特别是肝衰竭的发病,额外补充白蛋白可有效预防腹腔穿剌放液及细菌感染相关的循环障碍,并有助于防治肝肾综合征。

5 内窥镜和外科手术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Philip Schauer教授介绍了针对胃的前肠减肥手术在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减肥手术可安全有效减轻体质量并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各种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质指数(BMI)≥3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减肥手术;内镜下减肥手术亦可用于顽固性病态肥胖患者的减肥治疗,其优点是微创;内镜还可用于评估和治疗外科手术减肥的并发症。

同样来自克里夫兰的David Barnes教授介绍了内镜和(或)口服药物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卡维地洛可替代普耐洛尔作为最佳的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预防首次EVB,药物联合内镜下套扎是急性EVB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下套扎治疗则是预防再次出血的最佳选择。此外,Jean Ashburn教授介绍了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外科手术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为先切除原发病灶再处理肝脏转移灶,在特定的情况下可同时行结肠及肝脏的病灶切除,未来甚至可能会出现先切除转移性肝癌再处理肠道疾病的手术方式。

6 脂肪性肝病的规范化诊疗和临床科研

自2011年以来,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先后在全国70家三级医院成立了脂肪性肝病诊治中心。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脂肪性肝病的诊疗行为,此次大会在赛诺菲公司资助下特别邀请各家脂肪性肝病诊治中心专家进行研讨。上海华东医院保志军教授详细介绍了脂肪肝专病门诊的综合管理模式,包括专病门诊的建立、多学科合作以及与医院体检中心合作的重要性,指出需定期在医院和社区进行健康宣教,从而使更多的脂肪肝患者受益。厦门中山医院陈立刚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该院脂肪肝中心诊治流程的标准化问题,而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钟碧慧教授则介绍了该院多学科协作诊治脂肪肝模式的运作方式。

为了提高广大临床医生的科研及论文写作水平,大会邀请上海中山医院陈世耀教授详细讲解了脂肪肝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给出了脂肪肝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试验的模范案例。中华医学会游苏宁教授就如何正确看待循证医学作了精彩的报告,游教授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及风趣幽默的漫画图片讲解了循证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指出循证医学的真实含义是将证据、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意向结合起来进行最佳的临床决策。《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陈从新教授介绍了科研论文的撰写及投稿需知,分析了常见的退稿原因,并介绍了天晴甘平“金蝶杯”征文进展情况。

7 炎症性肠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夏冰教授介绍了东西方炎症性肠病(IBD)的流行病学特点。目前,我国IBD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东西方人种遗传易感性有显著差别,幼儿时期应用抗生素会增加克隆病危险性,但抗生素应用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不明确,阑尾切除手术和吸烟是克隆病的危险因素,而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因素。成都华西医院唐承薇教授介绍了儿童和青少年IBD的特点及其处理对策。早期诊断并及时规范化治疗对于儿童患者非常重要,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且尽可能少影响患儿读书。美国克里夫兰Aaron Brzezinski教授介绍了复杂性克罗恩病的内科治疗方法,合并感染、静脉血栓形成、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克隆病患者预后差,需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随访,对于治疗效果差或不应答的患者应重新考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克里夫兰Bo Shen教授介绍了IBD内镜诊断和内镜下治疗的最新进展,有肠道肿块、息肉、肠腔狭窄、瘘管及窦道的IBD患者需在内镜下予以干预,但需谨慎处理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疾病严重的患者以及肠腔多处狭窄的患者,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肠穿孔并及时向外科医生求助。Jean Ashburn教授介绍了肥胖的IBD患者结直肠手术的风险大且预后不良,需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有效控制体质量可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上海新华医院崔龙教授报告指出,全结直肠切除并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是治疗重症和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标准手式,尽管难度大且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术后90%患者生活质量是满意的。

总之,此次会议演讲和主持专家阵容强大,会议时间安排紧凑。成军、潘晨、刘杰、谢渭芬、周平红、陆伦根、袁平戈、傅青春、冉志华、凌文华等教授积极参与讨论,为学术争鸣创造了浓厚的氛围。北京大学庄辉院士在大会闭幕式总结时指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聚焦脂肪性肝病及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涵盖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诸多方面,演讲者都是该领域临床实践和科研方面的顶尖专家,参会代表多且认真参与学术讨论。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学者在脂肪肝和肠道疾病诊疗方面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提高了我国临床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收稿:2014-09-30)

(本文编辑:陈宗炳)

第一作者:曹海霞,女,33岁,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肝病防治研究。E-mail:caohaixia204106@126.com

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5.01.033

作者单位:200092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曹海霞,范建高);北京大学医学部微生物系(庄辉);DigestiveDiseaseInstitute,ClevelandClinicFoundation,Ohio,USA (Shen Bo)

通讯作者:范建高,E-mail:fanjiangao@gmail.com

Brief introduction of Shanghai Conference of Digestive Diseases 2014Cao Haixia,Zhuang Hui,Shen Bo,Fan Jiangao.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nhua Hospital,Affiliated to Jiaoto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hool,Shanghai200092

【Key words】Conference of digestive diseases;shanghai

猜你喜欢
脂肪性脂肪肝肝病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