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

2015-04-02 10:54
关键词:礼仪规范道德

娄 春 婷

(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

娄 春 婷

(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对礼仪教育具有引领作用,同时礼仪教育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礼仪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礼仪教育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同时可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礼仪教育;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一)关于礼仪与礼仪教育

1.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中“礼” 主要指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人际关系中各个角色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内容,是制度法则,是观念意识;“仪” 是依据“礼”的规定而形成的人类社会活动的程序,是形式,是礼的具体体现,起着体现和强化“礼”的作用。“礼”与“仪”二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根据礼仪的适用对象和范围,目前学术界一般将礼仪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等几个基本分支。其中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主要按照行业划分,是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也称为职业礼仪;而社交礼仪、国际礼仪主要以交往范围为依据划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也称交往礼仪。[1]5-6

2.礼仪的特点

礼仪不同于法律,不具有强制意义,而是以一种精神力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衡量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衡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法律法规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礼仪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礼仪具有共同性,要求礼仪准则和礼仪规范为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礼仪规范是人们在共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同一社会中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同并用来调节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其大部分内容以已约定俗成的民族习性、特定文化为依据,能够集中反映一定范围内人们共同的心理、文化和习惯。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可,才能在相当范围内通用,这就决定了礼仪的共同性。

(2)礼仪具有统一性,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讲究礼仪要以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艺术修养为基础,要求内在素质与外在表现协调统一。对礼仪规范应做到从必须遵守到自觉遵守到习惯遵守,直至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礼仪修养“必须做→应该做→自觉做→自然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不断加强修养实现外在形式与内在素质有机融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升华自己的过程,也构成了民族文化不断升华的过程。

(3)礼仪具有继承性,人们将在长期社会生活及交往中遵循的原则和习惯以礼仪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世代沿袭、实践、修订,发展成为今天大家公认并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今天的文化,没有今天的礼仪。现代礼仪是对以往人类文明行为准则中积极进步因素的继承和发扬,目的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完美,团结、平等、友爱、互惠互利。[1]3

(4)礼仪具有发展性,其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礼仪的发展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礼仪规范的发展变化受时间、对象、地点的约束,也就是礼仪规范本身具有差异性。讲究礼仪的时候一定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不能墨守成规。第二,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与扩大,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渗透和影响,礼仪规范的时代性和国际性愈加鲜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各民族都很重视礼仪改革,其总的趋势是更加文明、简洁、实用。[1]5

3.礼仪的社会作用

礼仪对个人具有提升内在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交往技巧和沟通能力的作用和价值,对于社会则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和社会教育价值。

(1)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道德、礼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三大法宝。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反映了社会文明、民族文化发展的程度。同时礼仪也反作用于社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用礼仪来约束人的交往行为,调节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礼仪具有社会教育价值。礼仪的统一性特点要求礼仪修养与道德修养必须相辅相成,达到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因此,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熏陶、感染等教育形式,倡导人们按照礼仪规范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使人们不断纠正不正确的习惯行为,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水平,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4.礼仪教育的含义

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关于礼仪规范、礼貌礼节的教育,更是一种道德修养、道德提升的教育。

(1)礼仪教育的概念。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礼仪教育就是指一定社会或集团根据礼仪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礼仪知识、礼仪实践、道德教育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建立或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对公民灌输礼仪传统、礼仪知识、礼仪规范以及人格修养等相关理念。因此,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礼仪规范建立和礼貌礼节教育,更是一种道德修养、道德提升的教育。

(2)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概念。大学生礼仪教育是指以高等学校为主的社会集团或组织根据礼仪规范、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礼仪教育活动。大学生礼仪教育既是大学生个人良好品行和道德意志形成的基础,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素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一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礼仪的意义,在充分了解礼仪的渊源、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掌握礼仪的规范、原则和技巧,提高交往合作的能力,养成良好个人品质,形成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二是要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让礼仪知识扎根于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礼仪习惯升华为道德行为,进而带动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道德发展。三是要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自觉担负起传承传统礼仪文化的使命。[2]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利益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对其成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本阶级利益需要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活动,[3]4它以政治教育为主导,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目的是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一种政治观点、思想信念、道德规范,并外化为一定的自觉的行为形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人的心理、人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5]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着手创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逐步形成、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原则、内容、方法、制度,并形成了优良作风和传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引领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是我党、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思想道德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主体的明确性。[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就是校园、课堂。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育人”环境,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采取针对性强、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通过实施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教育内容的渗透性。[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仅仅浮于表面,而应以一种渗透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日常行为养成等模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往、成长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阶段内短期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长期连续的。要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调整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做好长期教育准备。

(4)教育效果的外化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然外化为一定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语言行为的变化上,可以通过这些变化,检验教育效果,有针对性地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

二、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从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礼仪教育蕴藏的内涵,是礼仪教育的灵魂。礼仪教育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开展才能避免表面化、形式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才能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大学生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目标一致性,礼仪教育涵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易被接受、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礼仪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礼仪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礼仪教育的发展,礼仪教育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礼仪教育是孤立的、苍白的,也是没有实际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礼仪教育的发展方向,礼仪教育的内容必须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才能不流于形式、不流于表面。

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也是礼仪学发展的理论源泉,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4]礼仪学属于人文社会学科,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民俗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礼仪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仅包含概念探讨、理论研究,更服务于社会实践,对人们的社会交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学习礼仪不仅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实践,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因人、适时适地适人。礼仪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仪的理论,为现代礼仪的发展和现代礼仪教育提供了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西方公共关系礼仪又为现代礼仪的发展和礼仪教育提供了原理、方法和理论依据。[4]在礼仪教育和实践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理解和把握各种礼仪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勇于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展开论述,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出了重要指导思想,也是礼仪教育取之不竭的理论源泉。

(二)礼仪教育辅助思想政治教育

1.礼仪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礼仪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对公众道德判断的影响、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5]

(1)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一定行为方式,个体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促使公民形成道德自觉、建立起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礼仪教育对个体道德行为的教育价值体现在约束、规范个体的外在行为,促进个体塑造道德品格,教育和感染公民遵章守纪等多个方面。礼仪教育强调规范的建立和使用,强调个体对规范的实践,强调知行合一,强调内外统一。礼仪教育从具体的礼仪规范出发,对人们的自身形象、个人举止、交往礼仪、公关礼仪、职业礼仪等方方面面提出明确的约束,使人们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素质修养时找到明确的方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礼仪所确定的很多行为规范,与社会公共道德要求是一致的,良好的礼仪行为有助于促进道德进步,提升公民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自觉性。

(2)对公众道德判断的影响。礼仪教育不仅侧重对礼仪知识的传授和礼仪规范的使用,更关注公众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礼仪教育对公众道德判断的影响,是通过人们对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的了解、认同和普遍遵守,促使共同道德观的形成,使公众在一定道德观的支配下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而最终形成的。通过礼仪教育,人们理解、亲近、认同良好的礼仪规范,并做出积极的肯定和遵从,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仪规范的要求。这些行为,又对人的道德情感产生深刻影响,影响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良好道德规范的构建,进而形成正向的公众道德判断取向。

(3)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道德观念是人们对自我、对人与人关系、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系统看法与认知,主要指善与恶、荣与辱、美与丑等观念,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指导作用。社会道德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道德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价值判断、道德倾向的相对稳定的认识,高尚的社会道德观念是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维护的有力保障,是保持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坚强后盾。礼仪教育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主要作用于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认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讲究公德是最基本的公共礼仪要求,是礼仪的重要基础;讲究礼仪又是讲究公德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的外在表现。对个人而言,讲究礼仪一定要讲究公德,而讲究公德反过来又会对个人的礼仪修养提供很好的帮助,产生良好的影响。[6]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共同遵守礼仪规范和社会公德达到理解和认同,既维护了社会稳定,体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也有助于社会公德的传承和发展。

2.礼仪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机制

礼仪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其价值,一是礼仪意识内化为道德认同,二是道德认同外化为道德行为,三是个体行为升华为社会普遍行为。[5]

(1)礼仪意识内化为道德认同。礼仪意识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礼仪价值取向的心理认知过程和由此产生的礼仪观念,是对礼仪活动必然性的一种认识。道德认同是社会成员对道德体系的认知和行为作用的过程,包括对一切具有道德属性和道德特征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认同活动。只有通过礼仪教育,将礼仪意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认同,礼仪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礼仪教育是建立在“礼德”基础上的综合教育过程,是一个将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的培养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知行合一的系统过程。受教育者在礼仪意识的指引下,对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不断影响自身的道德情感和价值判断,从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同。只有形成道德认同,受教育者的礼仪行为观念、行为规范才会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

(2)道德认同外化为道德行为。道德认同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在实践中起到规范、引导、调节、完善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礼仪规范不仅要内化为道德思想,还要通过姿态、仪表、语言、行为、活动等表现为道德行为,真正实现礼仪规范在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上的统一。将内在的道德认同转化为外在道德行为,要重视情感和意志的力量。一个人的语言行动、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情景环境、不同的表达形式,都可以引起、激发情感的产生,而情感经常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影响心情和态度、影响判断,要充分利用人们的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行为实施与道德思想素养提升的统一。使礼仪意识和道德认同外化为道德行为,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长期的坚持。毛泽东在评价雷锋精神时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不是靠一时的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最普通、最平常的小事开始一直坚持下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意志坚定可以使人们自觉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言行,按照正确的规范坚持行动,能更有效地将道德认同、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行为。

(3)个体行为升华为社会普遍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道德品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要将礼仪行为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既追求个人道德完善和社会道德进步,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礼仪教育不仅要求人们了解、践行礼仪规范,更要将个人的礼仪行为不断运用到整个社会生活,升华为全社会的普遍道德行为,从而实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价值。

(三)礼仪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礼仪教育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维度的,内容非常广泛。礼仪教育因其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较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大学生礼仪教育是指高等学校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礼仪养成、道德修养训练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礼仪教育也不能孤立进行,而应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礼仪教育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抽象内容,如观点、意识、理论等外化成具体的礼仪形式、礼仪行为和礼仪实践,使教育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使受教育者更直观地把握教育内容,更容易接受其教育思想和道德内涵。比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时,可增加升旗仪式、观看阅兵仪式录像等礼仪内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现场的礼仪知识讲解和礼仪训练,既可收获活动本身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果,又可收获附加的礼仪教育成果,丰富活动的教育内涵。

2.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的层面,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的环节,加强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教育手段。礼仪教育不仅是概念探讨、理论研究,更是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指导。礼仪教育可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规范具体到学生的言行中,把这些规范和要求变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文明交往的工具,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道德品质的形成。在礼仪实践中,学生的礼仪认知升华为礼仪行为,礼仪行为升华为礼仪情感,礼仪情感升华为道德认同,再反过来,由道德认同指导礼仪行为升华为道德行为。如在“尊师重教”教育活动中,倡导学生开展“我为老师擦黑板”“我为老师调试电脑”“我向老师问声好”等礼仪实践活动,倡导恢复上课前向教师鞠躬问好的仪式。这些实践活动和仪式,刚开始只是一种行为,长期坚持,可以使尊师重教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嵌入学生的意识,形成自觉。

3.礼仪教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礼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要通过一定的外化形式加以检验,也就是要通过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检验其内在的思想素质水平。道德修养决定礼仪修养,礼形于外、德成于中,有什么样的道德修养就有什么样的礼仪修养。我们在大学校园内经常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在宿舍、教学楼内吸烟,穿拖鞋进课堂,上下课路上随意并行占道不避让车辆,网络交流不注意语言文明,男女同学交往公共场所行为轻佻等,与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份严重不符。上述不文明行为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礼仪认知的缺失,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不强,道德标准降低。因此,加强礼仪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

[1]卢志鹏,康青.大学生实用礼仪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刘佳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方丽香.艺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D]. 锦州:辽宁工业大学, 2015.

[5]国金平. 礼仪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途径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2.

[6]金正昆.大学生礼仪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杨 爽)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iquett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Lou Chunting

(CollegeofScience,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255049,China)

Etiquette has been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transmiss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tiquette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works as an essential means i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es etiqutte education, while etiquette education functions as a posiotive supplymentary in students maturity and growth. The key roles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e in that: etiquette education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works as an effective routh for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n turn reinforces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tiquette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5-05-08

娄春婷,女,山东诸城人,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法学硕士。

G641

A

1672-0040(2015)05-0076-06

猜你喜欢
礼仪规范道德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