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测绘及教授方法探讨

2015-04-02 10:54耿庆雷
关键词:民居绘制测绘

耿庆雷,王 军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淄博250049)

民居测绘及教授方法探讨

耿庆雷,王 军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淄博250049)

民居属于人类物质文化,其在形制、结构、材料等方面有独特之处,反映了地域文化和时代风貌。民居测绘的任务就是通过实地测量,得出准确的数据,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记录,可为传统民居的修复、复原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研究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工具。民居测绘的方法包括绘制院落总平面图,绘制单体建筑测绘图,测绘辅助工作及后期工作等环节。民居测绘的工具包括测量工具和绘图工具。在测绘中应注重强调对民居地域特色的整体把握,从建筑的空间形态、平面布局特点、建筑立面形式、营建构造特点以及建筑物细节等方面进行测量与整理。民居测绘的教授有其独特方法。

传统民居;民居测绘;蒲松龄故居

民居建筑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广大民众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营建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特质的建筑类型,它有别于宫殿、寺庙和官邸。“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以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散落在国土的各个角落”。[1]1民居建筑在中国建筑形制中具有自身完整的体系并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民居测绘是通过实地测量,得出准确详实的测绘数据,并运用严谨科学的方法加以记录,是研究民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建筑遗产继承与保护的依据,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具有借鉴意义。民居测绘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本文以蒲松龄故居这一清代北方典型三合院建筑的测绘为例,探讨居民测绘的特点及授课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测绘的工具,掌握测绘的方法,熟悉测绘的步骤,领悟测绘的内涵。

一、关于民居测绘的内涵

民居测绘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这门课要求有严谨科学的测绘方法和准确细致的测绘数据,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成完整的建筑图纸。民居测绘一方面是为了保留原始建筑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将来的修复与复原提供依据。“民居测绘主要是测量不同位置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比如说其正房、厢房、倒座、耳房、院门等建筑,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相应的平、立、剖面图纸,这是测量民居的主要内容”。[1]22通过这门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融会于实际的操作中,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

“中国传统民居测绘调研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营造学社。创办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系大员朱启钤先生。营造学社内设法式、文献二组分别由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分头研究传统民居建筑形制和史料”。[2]以梁思成为首的学社成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现代建筑学的方法,对国内传统民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勘测,其研究数据对今日的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在的民居测绘仍然延续当时实地测绘与文献整理的方法。大学民居测绘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院落总平面图;其二,院落总建筑平面图;其三,院落横剖面图、纵剖面图;其四,单体建筑测绘图;其五,测绘报告。这些内容有难易之分,最主要的是单体建筑测绘图的绘制,因为这涉及民居建筑的诸多细节。

对民居进行实地测绘、勘察,可以了解建筑的格局以及构造特点,同时可以更好地掌握其文化背景以及文脉流传的特征。民居测绘不是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需要分三步走:首先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这些建筑的完整详尽的背景资料;其次要进行现场的勘察和实地测量,从地理条件、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诸要素中求得详尽的科学数据;最后是数据的整理以及图纸的绘制。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仅仅可以了解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制和特征,还能够概括出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以及人居环境特点,例如人文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这样既丰富了测绘的内容又可以使测绘资料更加丰富,为系统化地对民居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制和建筑装饰风格特征的研究提供依据。为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选取鲁中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蒲松龄故居作为练习素材。

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蒲松龄纪念馆的一部分。“故居是一所方形小院,有‘聊斋’正房三间,坐北朝南,东西厢房各有一间,东向的大门位于小院的东南角。方正石及乱石墙基、土坯、草顶、小青瓦接檐,青砖柱门窗套,是典型明清风格的北方农家三合院建筑”。[3]105三合院是四合院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四合院中的南房(倒座)用院墙代替的一种建筑样式。

蒲松龄故居三间正房建造得高大宽敞,东西厢房则低矮狭窄。正房的地基采用方正的青石块铺砌,厢房的地基则采用乱石铺砌,并且正房基石高于其他房屋。正屋的房顶采用的是青瓦覆顶,厢房则使用麦秸杆砌顶,而且正屋青砖的窗套也更宽大粗壮一些,这既是量力而为形成的建筑形式,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族制度在建筑上的表现,了解其文化内涵对于民居测绘有重要意义。

蒲松龄故居作为清代典型的民居,其规模不大,运用简单的传统建筑测绘方法就可以完成。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故居及其相关的人文等信息进行采集、测量、更新、整理,并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记录下来,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坐标系统、编制图纸、工程测量、误差测量处理等方面。故居的测绘从技术上可以归类于测绘学科分支中的建筑工程测量,这是对传统民居相关物理、几何、人文信息等实地采集、测量、处理、显示、管理和利用的技术性活动,也是建筑遗产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居遗产的研究评估、管理维护、设计规划、保护修缮、周边环境的建筑控制以及宣传展示等。

二、民居测绘的方法

测绘时,从建筑群落的整体出发,首先需确定院落测量的基准点、建筑之间的间距、室内外地面高差等,然后再进行局部测绘工作。测绘要以详细的数据作为依据,不能根据视觉或者通过猜想进行主观判断。测量和绘图统一以厘米为单位,这样既可以避免数据的混乱,也可以保持数据的精确。测绘的过程本着先整体后局部、先大后小的原则,先测量院落的整体面积,再测量主体建筑的位置与面积,其后测量附属建筑,最后测量单个建筑。

(一)绘制院落总平面图

民居测绘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测和绘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要熟悉测绘的现场,对工作的流程有一个基本的预想,然后现场绘制基本的草图,草图力求接近实际效果,这就需要依靠平时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草图的绘制要确定大致的比例关系,如果草图的比例确定得过大,建筑的一些部分就会超出画纸,如果比例确定得过小,又会造成标注的混乱和模糊。草图的每一根线条都要清晰有力,不要反复修改,可以先用自动铅笔轻轻地勾出轮廓再进行描绘,尽量不要使用橡皮进行修改。

在速写本上用草图的形式绘出整个院落及房屋所在位置、门窗的位置、植物的栽植、地面铺装等,同时注意各部位比例尽量准确。接着对整个院落进行平面测量,测出院子的长度和宽度,再依次测出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踏步数量及尺寸、墙厚。根据房屋的厚度绘制出内部的平面形状及摆设,并测出尺寸。对于正屋要区分三开间的大小,通常情况下其尺寸是相同的,东西厢房若呈完全对称的格局,为节省时间也可以只测量一面。

(二)绘制单体建筑测绘图

单体建筑测绘图的绘制可以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速写能力,因为暂时没有数据的支持,只能凭感觉绘制,所以部分学生会在比例上形成一定的误差,但没有太大关系,最终落实到正图时还要以实际尺寸为依据进行修改和调整。为了感官的舒适,建议学生先用最细的活动铅笔勾勒轮廓,然后用较细的签字笔画出正立面图。测量的数据主要为高度的尺寸(因为长宽尺寸在绘制平面图时已经测出),一般是由下往上进行测量。首先测量基石的高度,然后是门窗的高度,之后是青砖门窗套的尺寸,最后是屋檐到地面的高度。每一次测量都要清晰地记录在尺寸标注线上,甚至每一块砖的长度、高度和厚度都要记录下来。

对于正屋侧立面的测量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侧面的难点在于屋脊的测量,因为高度的原因需要准备梯子或脚手架等工具,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测量出屋脊三角形的高度,再根据侧面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屋顶的倾斜度。对于厢房的测量采用的也是同样的方式,因为厢房只有一个门、一个窗、两间房,所以测量起来相对要简单得多。有了实地所绘制的草图和测量得到的数据就可以进入到下一步骤的课堂正稿阶段。

(三)测绘辅助环节

在进行图纸正稿绘制的时候,有些部分很难完全依靠测绘图来完成,因此可以使用照相机来完善测绘。选取正确的视点和角度采集影像信息,对于短时间难以描绘的细节之处尤其重要,拍照的时候可以放上一把直尺,这样就能够准确地反映细节的比例等信息,为了测绘的需要建筑的细节应尽量采用正投影角度拍摄。

(四)后期工作

根据现场绘制的测绘图按照合适的比例完成绘制图纸正稿,可以使用电脑辅助完成虚拟三维模型。过多地依赖电脑会弱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强调电脑辅助设计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建议多采用传统的尺规作图和徒手速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立、剖等图纸的绘制。

三、民居测绘的工具

(一)测量工具

现在测绘方面的工具越来越丰富,作为初级的训练使用最为简单的工具即可,一把高质量的卷尺不可或缺,这里不建议使用电子的测距仪器。另外,还可以准备一根长而且挺直的竹竿作为卷尺的辅助工具,在测量建筑高度的时候可以代替梯子。虽然现在有了激光测距仪,而且使用起来简单准确,但还是不主张用这种容易产生松懈心理的高级设备。学生在使用卷尺的过程中,卷尺的收缩与伸展更能够加强他们对长度大小的切身感受。另外,铅垂、水平仪、高度仪、照相机、手电筒、望远镜等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是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不建议使用。

(二)绘图工具

绘制的画笔尽量选择较细的签字笔或中性笔,这主要是为了保持画面的整洁,也可以更加方便地描绘一些建筑的细节。为了标注各部分的尺寸,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签字笔,这样可以使建筑图样与所标数据更加清晰分明,如用黑笔画建筑,就可用红笔标尺寸。另外,可以适当准备一些较细的活动铅笔,在绘图起稿阶段使用比较方便。

绘图时,一个硬皮速写本也是必不可少的,选择16开本、纸质较好的速写本即可。因为速写本的硬质封面可以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在现场就可以方便地徒手描绘和记录,也可以免去携带画夹的麻烦。

四、民居测绘的教授方法

由于网络的普及、科技的发展,获取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便捷,导致了目前部分大学生基本功薄弱、实践能力差、眼高手低,并且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懒惰情绪严重。通过实地的测绘实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由于本课程的突出特点,要完成教学内容势必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互助互谅的精神。但是一些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组织意识比较淡薄,缺乏沉下心来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踏实劲,这些都影响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效果的落实”。[4]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基本情况,其次就是把课程分为测绘与考察两个部分,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训练。

学生进行分组测量,各个小组制定测绘计划,实行组长负责制,每组4~6人为宜,组长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按计划进行现场草图绘制、数据测量及标注、实景拍照等工作。

进行分组训练时首先是进行现场的勘察,现场采访、查阅文献、搜集完整详尽的背景资料,研究建筑材料、营建工艺、建造格局和营造特点;其次是调查研究当地的地理位置、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商业发展状况、人居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再次是测绘工具的使用训练和测绘方法的训练。

作为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民居测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中外建筑史、设计制图、建筑设计初步、计算机制图等知识和技能,使之融会贯通,这将为学生综合运用测绘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

五、结语

民居测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建筑实体的研究上,还要通过理解、探索、体验和认知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蕴涵的东西。质朴的美感是民居建筑的精髓,这些建筑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成果,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是民俗文化与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通过测绘可以掌握民居建筑的形制与格局,通过对形制与格局的分析可以了解中国封建传统体制下社会家庭的伦理道德,了解封建家庭的内外有别、长幼有序、兄弟和睦的伦理观念和宗法制度,进而挖掘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了解人们的生活习惯、居住特点以及民间习俗等实际情况,也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生存状态、行为方式、审美情趣和处世哲学等内容。“民居是当地老百姓在居住生活上智慧的结晶,是最为理想的最本原的居住环境,其顺应自然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造格局,值得深入挖掘与学习,这些精髓可以通过测绘和设计实践的再创造得到延续和传承”。[5]

民居测绘课程就是通过实地考察,来训练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并加之灵活运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带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民居及其周围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历史蕴涵等等无不对当地的民居有着影响,“其目的在于探究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和人居环境设计理念,服务于今天的居住生活需要,贡献于明天的环境创造”。[6]在居民建筑测量的过程中,坐标系统的设定、工程测量误差的处理、图纸的编制以及人文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均需要运用不同技术和手段。这就需要我们要求学生在工作中进行全面细致的训练和系统化的统筹,这不仅仅需要从书本中获取居民建筑营造专业知识,还要对当地实际环境、建筑材料和建筑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求。在此过程中一些不易被常人留意的民居建筑方面的细节,往往会引起专业人员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发掘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加深对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中国传统民居朴实的风格也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民间淳朴的生活方式也会对人的素质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热情,为克服重重困难要有吃苦耐劳的决心,现场的测量、徒手的描绘和数据的统计,将改变离开电脑无所适从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

[1]吴昊.民居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索朗白姆,丁真翁加,郝占鹏.传统民居测绘调研课教学思考[J].文学教育,2011,(8).

[3]周雁翔.蒲松龄纪念馆[M].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3.

[4]陈望.《民居建筑考察与测绘》课程的教学实践[J].纺织教育,2009.(5).

[5]海继平,吴昊.注重民居测绘实践挖掘建筑本原文化[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6).

[6]蒋蒙.从建筑测绘看中国民居特点[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责任编辑 杨 爽)

2015-06-15

耿庆雷,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TU241

A

1672-0040(2015)05-0095-04

猜你喜欢
民居绘制测绘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超萌小鹿课程表
放学后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