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中医疫病流行的现代研究概况

2015-04-03 13:12雷,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六气五运六气运气

曹 雷,苏 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中医疫病流行的现代研究概况

Modern research overview of the epidemic diseases in TCM based on the Wuyun Liuqi theory

曹 雷,苏 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五运六气理论;疫病;防治;综述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通过天地、自然、气候、物候等周期性变化,阐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同时对疫病的防治具有着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体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被人们重视,尤其是SARS、禽流感等疫情后,五运六气理论在疫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气候与疫病发病的关系被众多学者高度关注,相继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

1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疫病流行的理论研究

1.1 古代五运六气理论文献的价值研究

孟庆云[1]指出五运六气是中医学探讨气候、物候、病候防治规律的理论,并被视为疾病防治的专著而流传至今。关于五运六气理论中疫病发病的研究,现代许多学者挖掘古文献记载,进行了理论探讨,顾植山[2]认为五运六气失常是疫病发生的病因;《黄帝内经》论述疫病的发生非常注重“伏气”的概念,其中“三年化大疫”理论是中医伏气致疫说的极致。苏颖[3]认为《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提出了五运六气的变化可使气候、物候异常改变,可致使人体发生疫疠的观点,对现今温疫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与启示。岳冬辉[4-5]发现清代著名医家余师愚、吴鞠通均重视五运六气理论在温疫防治上的应用,并且强调君相二火加临对温疫发生的影响,认为其防疫治疫经验对现今温疫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1.2 疫病病因病机研究

从五运六气角度研究疫病的病因病机意义重大。顾植山等[6]结合五运六气理论分析,认为SARS具有内燥外湿、内热外寒的症候特点,与五运六气理论吻合,SARS早期即出现极度乏力是庚辰年刚柔失守产生伏燥伤肺的重要指征。卢红蓉等[7]收集1950-2009年全国中医治疗的麻疹临床病例4 920例,整理60年麻疹临床报道文献,发现麻疹多在五运六气变化剧烈出现异常的温热之年发生,其临床病机表现为肺胃二经热毒壅盛,外可兼挟风寒、风热、湿、燥热之邪伤人卫表,其具体病机随五运六气的变化而不同。

在疫病的病因病机研究方面,不少学者强调要重视“三虚相合易发疫疠”。苏颖[8]对《素问·本病论》《素问·刺法论》中三虚相合易发疫疠的观点进行分析,认为某些年份的异常气候是导致疫疠发生的重要外在因素,人体五脏之气不足、精气与神气失守是致病的根本。顾植山[2,9]分析《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的“三虚”致疫说,阐释了疫病产生的三大因素。杨威[10]认为对五运六气对每岁天人邪气变化特点及相应临床诊治趋势进行分析,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三因制宜辨治思维的具体体现。

2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疫病流行资料的研究

2.1 五运变化与疫病流行规律的研究

高春廷等[11]分析安徽省60年乙脑发病资料,认为乙脑发病与干支理论、五运六气理论有一定相关性。通过复Morlet小波研究,付帮泽等[12]发现猩红热发病存在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准周期现象和多周期叠加现象。有学者研究发现岁运太过、不及之年与疫病流行存在一定相关性,如陈涛等[13]发现湖北省在气化太盛和不及的年份更能引起相关疫病的爆发或流行,其中痢疾、疟疾、伤寒和副伤寒、出血热等均高发于岁运太过之年,而肝炎和梅毒则高发于岁运不及之年。张轩[14]分析北京地区35年疫病、气候资料,发现疫病多出现在五运中的水运;乙脑和麻疹与岁运关联较为明显,其中乙脑多出现在火运太过、金运太过和水运不及之年,麻疹多出现在火运不及和土运太过之年。

2.2 六气变化与疫病流行规律的研究

韩鑫冰等[15]研究中国历年发生疫病的文献,发现己丑年疫病发生有一定周期性特征,而2009年墨西哥、美国、欧洲多国及中国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时间恰好与《内经》所描述的“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相吻合。顾植山[16]曾分析指出2005年是疫病多发之年,疫情主要集中在二之气,年初和年末需要高度警惕,三之气要注意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其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有学者对多种疫病流行进行了研究报道,池晓玲等[17]发现从初之气到终之气的六气推演变化与当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证候有着密切相关性。汤巧玲[18-19]及张轩等[20]研究认为北京地区痢疾、伤寒、副伤寒及猩红热的发病与六气和气象密切相关。

2.3 异常气候与疫病流行规律的研究

刘玉芝[21]分析郑州地区1953-1983年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流行性感冒、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资料,发现在发病高峰年中,绝大多数年份为太乙天符、天符、同天符、天刑、小逆、不和,实际发病情况与五运六气理论的结论基本符合。徐建华[22]分析连云港(新浦)台1954年-1983年气象资料,发现非平气之年的符合率较高。苏颖等[23-24]通过对1949-2006年长春地区部分流行病资料与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异常气候年及平气之年的流行病发病情况比较分析,发现运气异常年与长春地区部分流行病发病具有相关性;同时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推演的1997-2000年气象情况与长春地区实际气象情况基本相符。

2.4 “三年化疫”理论研究

白贵敦等[25]分析2001年暖冬的异常气候,认为是导致SARS病毒突变的气候条件,并根据SARS疫情分析客气的周期是6年,每隔6年就会出现一次在泉相火的暖冬气候和一次主、客君火加临。暖冬的异常气候使得冬季病毒变异携带“火”的生物信息。刘敏雯[26]通过对103例SARS患者发病的中医时间和运气特点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造成SARS大范围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即“非其时而有其气”。刘忠第等[27]选取北京市35年的痢疾高发年份,依据“三年化疫”理论,分析其3年前的气候变化特点,发现痢疾的高发与3年前的异常气候变化相关,尤其是年干为戊、癸、辛的年份。张轩[20]研究1970年-2004年北京地区九种疫病发病资料,从“三年化疫”角度初步建立乙脑、痢疾、伤寒、副伤寒、麻疹、百日咳等五种疫病的气象预警模型。

3 五运六气理论应用于疫病防治的相关问题探讨

李星[28]认为用五运六气理论来测知疫病的发生,主要是回顾印证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要在疫病的前瞻性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还需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将时间、空间、地理等方方面面因素结合起来。关于适合五运六气理论应用区域的观点,程彦杰等[29]研究认为五运六气适合的地区不应仅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南岭以北的中东部地区可能比较合适。吴弥漫[30]则认为可以把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分别加以研究,要充分考虑时间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从笔者查阅整理当前国内多省市的文献研究显示:包头地区[31]、北京地区[32]、湖北地区[13]、长春地区[24]的实际气候变化基本符合五运六气理论;而北京[27]、湖北[13]、长春[24]、包头[31]、郑州[33]、陕西省[34]、安徽省[11]等地区部分疫病流行情况与五运六气理论发病规律具有一定的符合率。

对于五运六气理论应用于疫病防治的研究,许多学者提出需要辨证对待。黄玉燕[35]认为须从实际气候出发,着眼于实际气候与当时当地正常气候的差异,结合五运六气理论中相似的气候变化模型来进行判断。邢玉瑞[36]认为近年来对五运六气理论的研究逐渐趋于理性,越来越基于其合理内核,而抛弃了干支推算等不科学的成分。吴弥漫[30]指出现代研究已证明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认为运气理论以气候为中介,由时间预测疾病的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杨威等[37]提出疫病发生、流行与自然、社会、人身的多种变化规律相关联,需对其复杂规律进行多角度深入探讨,以期发现疫病发生的规律,增强疫病辨证论治的能力。对于五运六气学说预测疫病流行的理论,顾植山[16]提出需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用辨证的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现代防病治病及疫病预测做出应有贡献。

4 结 语

总结近年研究情况,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中医疫病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验证了五运六气的变化与疫病流行关系密切。对于五运六气理论适用的地域差异等问题以及适合于本地区的疫病防治研究,将随着各个地区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明晰。从文献查阅情况来看,依据五运六气理论,多种学科相统一,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是中医疫病防治研究的主要方向。目前研究重点主要突出了自然气化因素,尚未综合社会、经济、人口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如能进一步加强五运六气理论的科学实证性研究,继而增大样本、多地区进行长时限的系统研究,必将提高人们对疫病的认识,使中医理论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1]孟庆云.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2):81-85.

[2]顾植山.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因的认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5):648-649.

[3]苏颖.《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之疫疠观对防治温疫的重要启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23.

[4]岳冬辉.余师愚从运气规律认识温疫防治策略的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 307-1 308,1 310.

[5]岳冬辉.吴鞠通从运气学说论治温病的贡献与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6(12):1 094-1 095.

[6]顾植山,孟庆云,柯资能.2003年SARS与五运六气的关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6-02-09.

[7]卢红蓉,马晓彤,吴新名,等.麻疹病机与五运六气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20-22.

[8]苏颖.试述《素问》三虚相合易发疫疠的医学思想及其对预防温疫的启示[J].吉林中医药,2014,34(3):223-224,248.

[9]顾植山.“三虚”致疫-中医学对疫病病因的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5):350-351.

[10]杨威.五运六气分析己丑岁天人邪气变化特点的启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6):405-406.

[11]高春廷,柯资能.安徽乙脑发病的运气学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0):1 061,1 070.

[12]付帮泽,汤巧玲,黄羚,等.北京市猩红热发病周期的小波分析及其与五运六气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338,342.

[13]陈涛,邓李蓉,左帮平,等.湖北地区气象变化与部分传染病发病规律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5):59-61,72.

[14]张轩.《黄帝内经》干支运气理论与北京地区疫病发生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5]韩鑫冰,颜新.应用五运六气理论解读“甲型H1N1流感”疫情[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0):1 742-1 743.

[16]顾植山.五运六气疫病预测的科学态度与方法[C].南京:全国五运六气高级培训班疫病预测多学科研讨会讲稿论文集汇编,2010:1-23.

[17]池晓玲,蒋俊民,田广俊,等.2009年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与运气学的相关性探讨[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583-585.

[18]汤巧玲,刘宏伟,高思华,等.从六气角度探讨北京市痢疾发病与气象变动的关联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938-942.

[19]汤巧玲,马师雷,刘宏伟,等.北京地区1970-2004年猩红热发病与六气及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33-336,344.

[20]张轩,祖丽胡玛尔·艾尼瓦尔,刘忠第,等.基于运气理论探讨伤寒副伤寒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2):797-801.

[21]刘玉芝.运气学说与预防医学[J].江苏预防医学,1998,8(4):31-34.

[22]徐建华.运气学说的现代气象验证初探-连云港(新浦)台1954-1983年气象资料分析[J].北京中医,2001,20(3):8-9.

[23]苏颖,刘芳芳.运气学异常气候年与长春地区气候及部分流行病发病规律的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119-120.

[24]胡亚男,苏颖.中医运气学理论与长春地区部分异常气候年流行病发病率比较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4-6.

[25]白贵敦,毛小妹.从中医运气学看SARS的流行趋势[J].天津中医药,2003,20(3):65-69.

[26]刘敏雯.103例SARS患者发病的中医时间和运气学说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4):208-210.

[27]刘忠第,张轩,贺娟,等.基于“三年化疫”理论探讨痢疾发病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 427-1 430.

[28]李星.五运六气学说临床研究回顾[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5):1076-1078.

[29]程彦杰,黄铁银,杨宝琴.五运六气产生与适合的疆域问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12-13.

[30]吴弥漫.内经问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3.

[31]李保双,徐朝英.包头地区十五年气象、部分流行病与运气学说之关系探讨[J].中医研究,1998,11(6):1-3.

[32]刘忠第,张轩,贺娟,等.干支运气与北京地区60年实际气候变化的吻合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8):529-533,537.

[33]刘玉芝.郑州地区六种传染病流行资料对运气学说的验证[J].河南中医,1988,12(5):2-7.

[34]陈震霖.陕西气候、疾病与运气理论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35]黄玉燕.以“非时之气”推断疫病发病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1 192-1 193.

[36]邢玉瑞.运气学说研究进展述评(二)[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35(3):1-3.

[37]杨威,于峥.温疫与六气之少阴、少阳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9,28(10):778-780.

(编辑:翟春涛)

R226

A

1671-0258(2015)01-007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768)

曹雷,在读硕士,E-mail:363618612@qq.com

苏颖,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925095995@qq.com

猜你喜欢
六气五运六气运气
运气
基于“治未病”理论研究五运六气与脑出血发病的影响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百乐眠治疗“丙申之岁三之气”失眠的体会
五运六气对新疆克州罹患西北燥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岂止是运气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词义解奥(一)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一)——五运六气是中医学术理论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