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治疗

2015-04-03 11:56杜拥军,王业华,赵静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前列腺炎尿路难治性



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表现及治疗

杜拥军, 王业华, 赵静燕, 周广臣, 姚浩, 顾晓,

丁雪飞, 杨进, 顾沈阳, 袁晓红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关键词:前列腺炎; 尿流动力学

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率很高,约占泌尿外科门诊量的25%~30%。虽然CP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目前对CP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CP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CP患者常常伴有下尿路功能障碍[1]。作者对2010年10月—2014年12月63例经长期治疗未痊愈的CP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年龄17~50岁,平均30.5岁,病史0.5~11年,平均5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会阴部酸胀、尿道口“滴白”、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及排尿不畅症状,所有患者均经尿液分析及尿培养,除外泌尿系统急、慢性炎症,并排除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明确的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性传播疾病。EPS:WBC>10个/HP。入选本组的病例: ① 符合CP的诊断标准; ② 在多家医院以“慢性前列腺炎”就诊; ③ 经过禁酒、忌辛辣、避免不洁性生活等生活方式调整; ④ 至少4周的口服抗生素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

1.2 方法

1.2.1尿流动力学检测:采用加拿大Laborie公司DELPHIS(UDS-94-BT型)尿流动力学检查仪,按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标准方法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2]。测定参数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PVR)、最大尿道压(UPP)。

1.2.2治疗方法: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对于尿流动力学检查无明显异常者,采用心理疏导,必要时加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于存在膀胱颈压高、膀胱出口梗阻(BOO)或逼尿肌功能受损的患者使用坦索罗辛、黛力新联合治疗。对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和/或膀胱感觉过敏的患者选用托特罗定、黛力新、坦索罗辛联合治疗。疗程3~5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使用美国国立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行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疗程结束后门诊随访时再次进行评分: ① 无效: CPSI减少<5分者; ② 有效: CPSI减少5~15分者; ③ 显效:CPSI减少>15分者。

2结果

本组63例中,残余尿0~120 mL, 平均30.8 mL; 最大尿流率5~32 mL/s, 平均18.5 mL/s; 表现为BOO 21例(33.3%), 逼尿肌功能受损34例(54.0%), 膀胱感觉过敏22例(34.9%), 逼尿肌过度活动19例(30.2%), 前尿道有高压波7例(11.1%),低顺应性膀胱6例(9.5%),逼尿肌-外扩约肌协同失调6例(9.5%), 检查结果基本正常10例(15.8%)。63例患者,经门诊治疗3~5周后,显效21例(33.3%), 有效33例(52.4%), 无效9例(14.3%)。

3讨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CP的诊断意义大家仍有不同看法,加上此类患者往往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以及盆底、会阴部疼痛,导致这一类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方法极其复杂化。慢性前列腺炎为不同病因所致的临床疾病,长期以来细菌感染被认为是该病主要致病原因。大量病原学研究[3]提出,非感染性因素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许多年轻的下尿路症状患者常常被误诊为CP,而且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因而对于容易导致误诊的一些同时合并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动力学检查有着无可争议的鉴别诊断意义[4]。

本组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54.0%)表现有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比例较大。此类患者残余尿量增加,此类患者不能靠症状诊断,尿动力学压力-流率检查是唯一方法。常规使用坦索罗辛治疗本病,坦索罗辛为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对改善患者后尿道高压、逼尿肌过度活动、BOO均有作用,安全性好。而症状严重者需耻骨上膀胱造瘘或自行导尿[5]。逼尿肌-外扩约肌协同失调患者,行为疗法以及生物反馈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6]。

本组中有33.3%的患者表现有BOO,该情况与膀胱颈或者三角区黏膜及前列腺腺体长期充血、慢性炎症有关[7],出现膀胱颈堤坝样结构,导致后唇抬高而发生BOO症状。对于老年男性最可能的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而对于年轻男性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膀胱颈纤维化。其治疗的常用方法是α受体拮抗剂,其中一些患者能够得到部分缓解,很多患者仍要通过膀胱颈切开来获得根本的缓解[8]。本组63例中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为19例(30.2%),而出现膀胱感觉过敏却高达22例(34.9%),提示尿频、尿急并非完全由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引起,使用M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作者的治疗方法选用抗组胺类药物(如黛力新),疗效满意[9-11]。

CP是引起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常见原因之一。根据前列腺炎NIH分类,Ⅲ型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可能原因: ① 病原体感染; ② 排尿功能障碍; ③ 精神心理因素; ④ 神经内分泌因素; ⑤ 免疫反应异常; ⑥ 氧化应激学说; ⑦ 盆腔相关疾病因素; ⑧ 下尿路上皮功能障碍[12]。本组6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分析提示包括BOO、膀胱过度活动、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在内的3种尿动力学指标异常可以互为因果、互相促进。黄邦高等[13]认为,这种功能异常也许只是一种重要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对于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尽早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Walsh P C. Campbell′s Urology [M].8th.Philsdelphia: W.B Saunders, 2002: 603.

[2]Liao Limi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urodynamics-Introduce thestandardized reporting of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J].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a, 2005, 11(11): 875.

[3]王省博, 卢子杰, 苏昀, 等.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3): 297.

[4]Gonzalez R R. Te AE: Is there a role for urodynamics in 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J]. Curr Urol Rep, 2006, 7: 335.

[5]陈亮, 陈敏, 孙丰云, 等. 难治性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尿动力学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4(1): 18.

[6]Nitti V W, Lefkowitz G, Ficazzola M, et al.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in young men: video urodynamic findings and correlation with noninvasive measures[J]. J Urol, 2002, 168: 135.

[7]Metcalfe P D, Wang J, Jiao H, et al. Baldder outlet obstruction: progression from inflammation to fibrosis[J]. BJU Int, 2010, 106(11): 1686.

[8]杜拥军, 王业华, 赵静燕, 等. 尿动力学检查在以LUTS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3): 49.

[9]李勋华, 葛成国, 周洋, 等.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欲减退相关因素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7(15): 1534.

[10]卢凤迎, 廖新红, 李智贤, 等. 微血管密度在经直肠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测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慢性前列腺炎中的应用及其评价[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3(5): 1104.

[11]刘沛. 前列欣胶囊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5): 83.

[12]翁感. 左氧氟沙星联合盐酸特拉唑嗪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7): 141.

[13]黄邦高, 诸靖宇, 宋晨, 等. 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尿流动力学分析[J]. 浙江医学教育, 2015, 14(1): 61.

通信作者:王业华

收稿日期:2015-05-28

中图分类号:R 6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4-159-02

DOI:10.7619/jcmp.201524065

猜你喜欢
前列腺炎尿路难治性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要想不被“尿路”困扰 就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