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5-04-05 02:41王雅莉
山西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针叶幼林油松

王雅莉

(太原市国有林场,山西太原 030003)

油松造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王雅莉

(太原市国有林场,山西太原 030003)

油松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天然林分布广泛。本文对油松特性、造林地选择、整地、抚育管理等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油松常见的病害和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油松;造林;病虫害防治

油松为松科松属中国特有的针叶常绿乔木,四季常绿,它保持水土和绿化环境功能特别强,是我国北方14个省(区、市)主要的乡土造林树种,从北到中都有广泛的分布。海拔范围集中在100m~2 600m,山西省是其分布中心(山西省的省树)。为加快荒山绿化步伐,提高造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培育出大量合格苗木,近年来,油松苗木培育造林各项技术都深入研究,以便大幅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干旱地区荒山造林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从油松造林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油松造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为解决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以寻找出油松造林的最佳方法。

1 选地、整地

选地和整地是油松造林前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为了有效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科学细致合理有效的进行选地、整地。整地最好在头年的夏季或秋季进行。首先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坡度在<30°的阴坡或半阴坡山地,然后进行整地,要深耕至25cm~30cm。到来年春天气候渐暖,土壤解冻后,即可以进行施肥,浅耕18cm~20cm施入堆肥、绿肥、有机肥和磷酸钙,然后把表土层疏松平坦。这样可以蓄水保墒,改善幼苗生长的立地条件,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健壮生长。

2 选择苗木、造林

土壤的水分含量是油松栽植以后成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油松造林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干旱低山地区的阴坡或者半阴坡是最好的选择,采用水平沟(阶)、鱼鳞坑等整地方式,如阳坡造林,头年要整地,为改善土壤条件,将表土和心土交换位置,以保持土壤蓄水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造林密度过大,影响油松生长和自然整枝,还会使造林地环境变差;密度过小,容易形成“小老树”,造成林地资源的浪费。所以要采取合适的造林密度,通常为每公顷1 500株。选择2.0a~3.0a生的幼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早春和雨季适合油松造林,栽植时要避开中午太阳强射时段,这样可减少造林成本,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证造林质量。种植操作时,要用湿土覆盖根茎的下部并踩实,防止水分流失和透风,有条件时应浇水或向苗木喷水保湿。

3 抚育管理

造林后要连续3年进行抚育管理,给小苗松土除草,以改善土壤结构,蓄水保墒,促进幼林生长,提高其成活率。油松高生长比较慢,但侧枝比较发达,造林后应按不同立地条件,当油松生长到4.0a~5.0a、林分开始郁闭、需要间伐调整密度时,每公顷保留1 600株~2 000株。在春季及初夏进行松土除草保墒2次,改善土壤吸水性能及通气状况,保证其旺盛的高、径生长。然后隔5年进行一次修枝抚育、间苗定株。在8.0a~10a后轻度修枝,一般在冬季进行修理平整,还要特别注意不能使树皮受伤。到15a~25a生时,可以进行1次抚育间伐,每公顷保留800株~1 200株,避免林分生长衰退。

在春夏两季要进行病虫害防治,3月下旬-4月上旬,喷洒触杀剂对油松毛虫进行治理,也可以利用赤眼蜂(生物法)有效控制害虫;在封冻前用土覆盖苗木,防止油松寒害、霜害、冻害;冬季还要注意防止鼠、兔、山羊啃食苗木根茎,另外要特别注意防火。

4 病虫害防治

4.1 油松病害

4.1.1 猝倒病

该病发病期为:种芽未露土,幼苗刚出土,子叶尖端变褐色;幼苗出土不久后。此时苗木对虫害抵抗能力比较弱,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选地势平坦、排水好、土壤松且肥沃的地方育苗;选优种,做好催芽播种,保证苗全苗壮;播种时撒施不同种类配比的药土,如将农药同30倍~40倍干燥细土混合均匀的敌克松、苏农6401、五氯硝基苯、代森锌合剂(1∶1)等。如幼苗已发病,除撒施上述药土外,还可用不同配比的药液,如淋洒敌克松、苏农6401、1.0%~3.0%硫酸亚铁液等,喷施后应注意要再喷清水洗苗。药土或药液间隔10a施用1次,连续进行2次~3次,对抑制病害效果明显。

4.1.2 松针锈病

该病原孢子于当年8月-9月发生,靠气流传播,遇到油松松针时,萌发产生芽管并从气孔侵入,以菌丝体形式在松针内越冬。翌年4月形成性孢子器,5月上旬产生锈孢子器,4.0a~10a生油松易得此病,一旦得病,树冠上部较轻,下部非常严重。此病害多发生在油松幼树、林缘、沟渠旁。

防治方法:在幼林方圆200m内范围彻底清除病株及杂草,防止其扩散;在6月-9月,隔15d对幼林喷洒1次1.0%波尔多液,或波美0.3°~0.5°石硫合剂,或敌锈钠1∶200倍液,或粉锈宁1∶800倍液、退菌特1∶500倍液、为防止幼林感染,还可以营造相距2.0km以上油松、辽东栎块状混交林。

4.1.3 松栎锈病

此病在湿度大、气温低的地区易发生,由气流传播到松树上进行危害。表现特征:松针生长缓慢,枯黄脱落,多在树冠下部发病,严重会导致苗木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在发病区营造松栎混交林;保持油松林内通风透光,及时伐掉病树,防止其传播扩散;对已发病的幼林喷可湿性福美铁(65%),或福美锌(1∶300),或代森锌(65%)500倍液,或链霉菌酮液(0.025%~0.05%)喷洒树干防治,每树喷药3.0ml,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效果。

5.2 油松害虫

5.2.1 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在不同郁闭度的松林中发生与危害程度各一,幼虫危害针叶,严重时把针叶全部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油松成片死亡。郁闭度大,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较低。据调查,郁闭度0.6以上的地块比0.4以下的地块虫口密度平均降低40%左右,针叶损失率降低40%左右。

防治方法:营造针阔或乔、灌、草混交林,及时剪除虫害枝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幼虫发生期既可喷洒药液使其蛹和成虫发育畸形,也可人工捕捉消灭虫源;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达到较好防治效果;释放天敌赤眼蜂,招引益鸟;使用毒笔,在松毛幼虫越冬上树或下树之前,涂划两道闭合毒环于树干胸高处或用高压电网灭虫器诱杀,确保林木正常生长。

4.2.2 松叶小卷蛾

在10a~20a生油松针叶林中危害严重,10a生以下危害较轻。危害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叶危害,一种是将多根针叶粘连在一起危害,效果严重,致使大部分针叶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油松林木生长。

防治方法:用50%杀虫净给油松枝条涂环,幼树涂枝效果很好,但大树不好操作,且费时费工,实施范围受限。可用50%久效磷乳油+柴油,或50%杀虫净+柴油,或50%DDV乳油防治幼虫,效果很好。

4.2.3 油松球果小卷蛾

在海拔1 900m以下的松林内,危害山下部、纯林、幼中龄林、结实好的林分,疏林严重,危害中上部、成过熟林、混交林、结实不好及未结实林分,密林较轻;发生期阳坡、低海拔先于阴坡、高海拔,且与植物的物候相关。

防治方法:营造混交密林,提高林分郁闭度;经常对林木松土抚育,把越冬茧翻出冻死;人工摘除虫害果烧毁;用DDT乳剂(25%~50%)200倍~400倍液在幼虫孵化初、盛期各喷1次,或喷DDT乳剂(25%)100倍液,灭虫效果良好;还利用成虫趋光性的特点,用灯光进行诱杀成虫。

S791.254

C

1005-4707(2015)03-019-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5.06.008

王雅莉(1980-),女,200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太原市国有林场工程师。

2015-04-20;

2015-05-20。

猜你喜欢
针叶幼林油松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快乐佳县人
更 正
风雨海棠
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比较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