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实践经验探讨

2015-04-05 02:41李建军
山西林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晋城市园林绿化探讨

李建军

(晋城市林业局,山西晋城 048000)

晋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实践经验探讨

李建军

(晋城市林业局,山西晋城 048000)

晋城市是一个新型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该市城市园林绿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提出依托“五种优势”,实现“六个转变”,必将收到良好成效。【关键词】晋城市;园林绿化;经验;探讨

晋城市位于太行山南部、山西省东南,辖6个县(市、区),面积9 490km2,人口230万人,主城区建成区37.80km2,人口35.90万人。1999年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立了“以绿为主、以美取胜、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花草一起上”的绿化方针,2008年修编了绿地系统规划,确定了“一心、一环、两带、两廊、六片、八河、多斑块”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截止目前,主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731万m2,绿化覆盖率45.80%;城市绿地面积1633万m2,其中防护绿地380.6万m2、道路绿地262.80万m2、单位庭院绿地面积188.9万m2、住宅小区绿地412.09万m2、生产绿地62.50万m2,绿地率43.20%;城市公园面积558万m2,人均公园面积15.50m2。基本形成了街道绿化、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化三位一体、市区与近郊相连接的园林绿化新格局。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绿化植物本地物种指数低

木本植物品种还没有做到多样化绿化,和其他北方城市相比,晋城市气候优越,野生植物品种多,境内有历山、蟒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 300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1种、二级保护的8种,三级保护的16种。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料,提供了丰富的城市园林植物乡土树种,而目前城市绿化树种多为境外引进树种,建成区乔木数量达到53科94属165种,其中乔木90种、灌木66种、藤本7种、竹2类。本地物种指数仅为0.73。

1.2 绿化苗木大树用量偏多

胸径20cm以上的大树多,造成成本增加,成活率降低,生态绿化效益呈递减;一些工程受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观念的影响,不顾国家、省移植政策,违反自然规律,挖大树,栽大树,劳民伤财。结果拆东墙补西墙,致使被挖地数倍生态破坏,换不回新植地一倍的绿化效益,还造成了财力、物力上的严重浪费。

1.3 绿地规划建设问题多

主要表现:一是绿地规划上草坪面积所占比重过大。这也是由于受“形象工程”观念的影响,草坪面积过大,栽后用水、用工量增加,造成了管理成本的增加。二是绿地管理方法不尽科学,主要存在着管理粗放,没有做到分类管理。三是林荫场所建设滞后,在市区范围内几乎没有近自然的绿荫活动场所,林荫停车场、林荫休闲地等几乎为零。

1.4 城市公园定位不科学

虽然市内公园标准高,泽州公园被命名为山西省四星级公园,儿童公园和玉龙潭公园被命名为山西省三星级公园。可在命名上存在着不尽科学的问题,乱象丛生,如五王山森林公园、凤凰岭森林公园没有森林公园的特色,儿童公园与儿童没有丝毫联系,百丽园、玉龙潭、植物园等公园属性不清楚、定位不准确、区位性不能体现,有赶时髦之嫌。

1.5 城市绿化管理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干道主要绿化树种冠幅过大,遮挡了交通指示牌的功能,易造成不良的后果;二是注重了大街大路的绿化,忽略了小街小巷的绿化;三是应急管理措施不到位,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不尽科学;四是在执行标准上,多数是执行地方标准,未执行国家标准,防灾避险公园起步迟。

2 必须实现的“六个转变”

2.1 所依托的五个优势

这五个优势:一是后发优势。晋城市属于年轻城市,重新规划建设成本低,能更从容地利用本市丰富的文化历史,建设现代人文绿化。二是经济优势。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快,2014年生产总值1 031.80亿元,财政总收入223.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2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 026元,位于全省前列。三是自然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树种资源,得天独厚的光热水电条件优于全省其他地市。野生植物品种多,其他地方不宜生长的树木在晋城都长势良好,如领春木、刺楸、连香木在全省都有着独特的生长优势。四是基础优势。环城市生态圈建设已经起步,环城森林公园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龙王山、白马寺山、五王山、玉屏山等连片绿化工程效应初步显现,构成了环市区绿色屏障。五是共识优势。政府、百姓形成了共识,全民绿化意识不断增强,多年来晋城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殊荣,近三年又被山西省建设厅命名为园林式单位24个,园林式小区11个,园林式道路13条。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 024个行政村达到了山西省园林绿化村标准。

2.2 要实现的“六个转变”

2.2.1 园林绿化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城市对园林绿化的功能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观赏功能、对环境的改善功能,不仅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目前全市的城市园林绿化仍然停留在注重局部观赏功能阶段,还只是绿化总量的堆积,还不能达到让广大市民依绿休憩的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体现不足。

2.2.2 从城市建成区绿化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充分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潜力和作用,积极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紧紧围绕全市小康生态园林村建设,实现园林绿化由破碎化向系统化转变。要从过去的“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向“规划建绿”转变,把绿化作为“有生命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来看待,统筹规划和建设,做到点、线、面绿化亮点系统化看上去连贯、流畅。

2.2.3 从人工造景向近自然化、特色化方向转变

城市园林绿化要由追求园艺景观,向大绿量、满足多种生态功能、营造城市综合森林生态系统转变。由追求公园景观、景点绿地建设,变为园林与治山治水相结合,以整个城市为背景,体现各种文化特色。这就要求科学规划一街一景,综合配置树种资源,合理安排每寸绿地,突出自有风格特色。要建立起稳定的、多元化、市场化的筹资机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建设用地的需要。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要一次提供,统一征用,同步建设。

2.2.4 从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

从单纯重视地面绿化,向空间立体绿化转变,在搞好地面绿化的基础上,推进墙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要做到针、阔叶树种配合适当,乔、灌、草种植科学,解决人们的审美疲劳问题,这方面,紫微大道将山与城市、乡村与城市连为一体,实现了无形中的对接,起到了示范作用。截止目前,市区立体绿化面积达到了106.80万m2,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2.2.5 从“土豪”景观型绿化向节约型、生态型转变

在公园、游园建设上,要减少追求气派的做法,注重使用透水、透气环保材料,进行园路铺装;在树种使用上,要克服大比例引进外来树种,本地木本植物使用率要达到80%以上。对于引进树种实行不经驯化不准推广的原则,并大量利用落叶阔叶乔木为主;在立体绿化建设上,提倡立体绿化,要充分利用栏杆、桥柱、边坡、护墙、屋顶等适宜立体绿化的地段进行立体绿化推广;在绿化类型选择上,减少草坪栽植面积,多栽植宿根花卉、小灌木,在追求美观的同时又要节约资金。改变大树进城做法,采取定植、容器苗培养等方法培养绿化大苗木;利用各种可利用空间发展园林绿化,推广节水方式,探索循环水模式。

2.2.6 从重栽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

要处理好粗放式管理与精细化管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实现市场化管理,制定绿地认养标准和定额。积极探索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严查违法占绿、毁绿和任意改变绿地性质的案件和行为,进一步规范园林绿化市场秩序,加大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建养并举、养管并重”。

S731.2

B

1005-4707(2015)03-037-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5.06.016

李建军(1965-),男,1989年山西农业大学毕业,现任晋城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2015-05-10;

2015-06-10。

猜你喜欢
晋城市园林绿化探讨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