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莱姆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控

2015-04-05 03:43张忠健
兽医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螺旋体家畜病原体

张忠健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肇东 151100)

家畜莱姆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控

张忠健

(黑龙江省肇东市畜牧兽医局,黑龙江肇东 151100)

莱姆病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发现的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诊表现以叮咬性皮损、发热、关节炎、脑炎、心肌炎等为特征。此病又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莱姆螺旋体病或莱姆关节炎。

莱姆病;流行病学;防控

1 流行病学

莱姆病的宿主范围很广,自然宿主包括人类、牛、羊、马、狗、猫、鹿等多种家畜。鼠、鸟类和鹿等野生脊推动物及牛、马、狗等家畜是莱姆病贮存宿主。蜱类是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莱姆病通过某些硬蜱的叮咬、吸血活动传播到人和动物。并可通过胎盘传给子代。一般来说,蜱的幼虫对人感染此病起主要作用,成年蜱对全年生活在户外的动物感染本病起较大作用。莱姆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本病多在夏季的6~9月份为发病高峰,而在冬季发病率低。这种季节性与当地蜱类的活动时间、数量及活动高峰相对应。人类主要是在林区或灌木丛区活动时被蜱叮咬而感染本病。

2 临诊症状

蜱叮咬动物时,伯氏疏螺旋体随唾液进入皮肤,病菌在皮肤中扩散引起皮肤损害。病菌进入血液后,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四肢乏力,食欲不振,不愿运动,因关节炎而引起跛行,还可引起心肌炎、肾炎、眼炎等。马: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低烧、嗜眠、散发性跛行、蹄叶炎、肌肉疼痛及眼炎,蜱叮咬部位出血、脱皮、脱毛。妊娠马流产或产后发病。牛:急性病例发热、肢体僵硬、关节肿大、跛行等。奶牛产奶量下降。慢性病例呈现进行性消瘦、疲乏及流产等症状。从血液、尿、关节液和肠中可检出伯氏疏螺旋体。狗:发热、厌食,饮水量减少,消瘦,嗜眠,精神萎靡,浑身无力,行动困难,关节肿胀发炎、跛行,肾功能紊乱,氮血症、蛋白尿、脓尿和血尿。人患莱姆病其临床特征:早期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随后为感染扩散期,主要是神经系统损害的慢性虹膜炎、神经炎和心脏炎症,并常伴有流感样症状,表现为不适、疲劳、头痛、发冷、发热、肌痛、关节痛。

3 病理变化

马:关节淋巴细胞增生性滑膜炎、滑液性炎症,腕关节滑膜绒毛性增生,以及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牛:皮下出现浆液性萎缩,心、肾表面有白色斑点,腕关节变厚,内含淡红色液体,还有心肌炎、肾炎等。狗:肾小球肾炎和间质性肾炎、关节炎等。

4 实验室检验

4.1 检验方法

(1)病原体检查:脾是培养、分离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最高的器官,其次是肾脏。血液和肝脏中在发病早期分离不到伯氏疏螺旋体,所以抗原采样一般是动物实质器官脾和肾等。

A.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取感染动物皮肤红斑组织或者脏器加生理盐水适量研磨,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1滴置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及活动方式。B病原的分离培养。将采样标本适当处理后加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制成悬液,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中,31~33℃孵育,每周暗视野观察一次,直到确认结果。

(2)血清学检查:血清中抗伯氏疏螺旋体的IgM和IgG的检出及其动态变化也是莱姆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检查方法常用的有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等。其他检测方法还有免疫酶染色(EIA)和聚合酶链技术(PCR)。

(3)动物回归实验:取患病动物的皮肤红斑组织或脏器加适量生理盐水,研磨均浆,皮内注射小白鼠,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取耳、脑、实质脏器、关节及周围组织,匀浆,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切片检查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以及用血清学方法检测IgG和IgM。

4.2 判断结果

(1)初步报告: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进行初步报告。

(2)确定报告:A.病原体检查。观察到伯氏疏螺旋体,可确定本病。B.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结果是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清晰明亮蓝绿色的伯氏疏螺旋体。阳性临界值为1:64~12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光密度值为阴性标本平均光密度值的2倍以上,即为阳性结果。C.病料接种小白鼠。表现明显临诊症状,取耳、脑、实质器官、关节培养物观察到病原体;血清学检测为阳性;病理变化是在关节腔、脏器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纤维蛋白存在。凡被检材料可检出病原体或血清学试验为阳性,即可确诊为莱姆病。当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不一致时,可用免疫蛋白印迹试验作最后验证和确诊。

5 防治及处理

目前尚未研究出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因此防治本病应先从预防蜱虫叮咬开始,消灭人类和动物居住场所的蜱虫,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流行,降低病死率。可用泥土拌 0.005%的溴氰菊酯乳油(或用石灰)将圈舍的所有缝隙堵塞,清扫圈舍内外的废弃物及虫体,并进行焚烧处理,以彻底消灭病原;避免家畜进入有蜱栖息地的草地和树林地区放牧或训练,并采取保护措施,尽可能铲除家畜活动范围内的高茎植物;对购入的垫草彻底的晾晒或用敌敌畏烟剂进行熏杀,防止动物被蜱叮咬。

对受本病威胁严重地区的动物,要定期进行检疫,畜舍内外环境定期进行消毒灭虫,彻底清除地面、墙体上的污物,发现本病及时治疗。用大剂量氨苄青霉素、苄基青霉素G、强力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等治疗效果好,同时应注意营养支持疗法的辅助治疗。

由于多种动物可成为伯氏疏螺旋体的自然宿主,因此防止动物感染,加强肉品的卫生监督,做好防蜱灭蜱工作,防止人畜通过蜱媒传染,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对感染动物的肉应高温处理杀灭病菌后方可食用。应经常开展捕鼠灭鼠活动,以减少伯氏疏螺旋体的贮存宿主。家畜厩舍与居民住宅区不能相隔太近,以避免动物莱姆病通过蜱类感染人类。

[1] 吴代圣.莱姆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1(11):171.

猜你喜欢
螺旋体家畜病原体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