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混凝土路面排水处理的措施

2015-04-05 10:10
山西建筑 2015年13期
关键词:边沟陷性黄土

冯 先 梅

(山西省公路局太原分局南郊段,山西 太原 030032)

湿陷性黄土混凝土路面排水处理的措施

冯 先 梅

(山西省公路局太原分局南郊段,山西 太原 030032)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特征及造成的后果,对影响湿陷性黄土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湿陷性黄土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排水措施,以解决湿陷性黄土经雨水浸湿、季节冻融作用而造成路面破坏的问题。

湿陷性黄土,混凝土,路面,排水

0 引言

混凝土路面作为普遍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具有承载力强、稳定性好、耐久性优良、表面平整度好、养护成本低等众多优点,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混凝土路面由于基础特性存在着差异性,严重影响路面质量及行车安全,其中,湿陷性黄土基础的处理,是影响混凝土路面的一项关键。

1 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特性及造成后果

1)黄土空隙发育比较均匀,结构疏松,在干燥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受到雨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强度瞬间降低,影响整个混凝土路面的整体稳定性,受到重荷载时,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边坡发生崩塌、剥落破坏严重;

2)当受到寒冷季节影响时,黄土冻结,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承载力较强,当黄土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地基容易产生融沉,不均匀的沉降,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使路面造成严重的质量缺陷,最终导致路面破坏;

3)雨季雨水期来临,黄土在地下水位上升时,黄土松软,排水不畅,使积水积存于路面结构层以下,伸缩缝处理不当,积水从路面溢出,造成路面积水,行车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长时间会影响路面的整体下沉及局部路面坑槽的出现。

2 湿陷性黄土混凝土路面排水的处理措施

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必须进行很好的设计和对黄土进行特殊的处理,排水处理措施应本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置,讲求实效,综合经济”的原则。

1)影响湿陷性黄土的基本因素最主要是水,包括地下水和地面水,解决好水的问题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关键。

a.隔绝地下水。

对道路上路床进行处理,采用灰土拌合法;具体要求为:采用消解后的石灰与湿陷性黄土拌合,比例2∶8或3∶7的体积比配合而成,对石灰经过筛分拌合,检查石灰剂量是否符合配比要求,再分层回填,分层碾压,按《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及《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等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组织验收;

b.阻断地上水。

阻断地上水的要求,主要考虑混凝土伸缩缝的设置,首先,伸缩缝的设置优先考虑橡胶止水带等橡胶制品,每双侧增加一个止水条,即每根止水带共计4根止水条,效果比较明显,但造价成本相对较高,综合单价为每延米约150元,在工程实际中应用较少;第二种方法可以考虑采用止水钢板,形状有“Z”形、“+”形等,造价相对最低,防水效果突出;

c.阻遏外来水。

外来水主要为道路两侧的雨水,设置边沟,有效阻遏外来水;边沟设置在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汇集和排出路基范围内及外来水向路基流入,边沟采用三角形、蝶形、梯形或矩形横断面,所需的断面尺寸根据设计流量确定;边沟的底坡度不能小于0.5%,平坦地区、内壁光滑的浆砌片石边沟的底坡率最小可设置0.25%。

2)湿陷性黄土地段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的改变。

常规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做法为:混凝土路面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或石灰稳定土基层/底基层—路基垫层,这种做法在非湿陷性黄土路段,结构稳定,局部渗水的情况下不影响整个路面的稳定性;但湿陷性黄土有其自身的特点,水源不断,积水排水不畅,必定造成路面的质量隐患,解决的办法为:在基层/底基层中设置透水层,如大粒径(40 mm~80 mm)碎石、片石等,一般片石直径要求不得小于300 mm,粒径采用间断级配;具体作用为:采用此种透水材料既满足基层/底基层的强度要求,同时,考虑了局部渗水的流动性,易于将路面以下水源有效的排出。

3)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排水处理的具体措施。

a.设置过滤层。

湿陷性黄土的路段,在底基层位置设置透水过滤层,每隔5 m设置一道碎石过滤层,过滤层外侧加设反滤土工布,宽度在30 cm~50 cm之间,深度透过路基30 cm,形成“U”字形状,碎石两边设置涤纶短纤针刺反滤土工布,对碎石进行包裹(反滤土工布的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幅度、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CBR顶破强力、等效孔径、垂直渗透系数、撕破强力等技术指标符合相关国家规范的要求),过滤层直接通向两侧排水沟;可以在确保地下水上升进入过滤层排出路面以外的同时,有效阻断路基细粒土或颗粒被地下水带入面层,避免路基细粒土或颗粒的流失,减少路面沉陷,还可避免路基细粒土或颗粒堵塞过滤层的孔隙;同时,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不好造成孔隙率降低的情况下,可以防止路基细粒土或颗粒堵塞过滤层已有的孔隙,不会造成孔隙率进一步减小,对湿陷性黄土混凝土路面的排水起到正面作用。

b.设置集水井。

对于园区道路、旅游景区车场道路等面积较大的道路工程,设置过滤层较困难时,可在底基层位置每30 m2梅花形布置,设置集水井,集水井井壁采用钢筋笼制作,直径500 mm,设置可以为直角形或圆形,根据具体情况实际运用,井深500 mm~700 mm,钢筋笼主筋为Ф16@150,单层布置,井壁宽度100 mm~150 mm,箍筋Ф8@100,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5,集水井底部设置长150 mm×宽150 mm×高150 mm集水坑,混凝土花管直径为150 mm~200 mm,位于集水坑上端直接插入集水井内,每个集水井采用混凝土花管串联,最终形成通路,接入排水沟槽或排水设施。

4)对于设置中央分隔带的排水处理措施。

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中间设置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如果中央分隔带内的水无法迅速有效排除,使表面内的土颗粒冲刷到路面上,污染路面,造成排水构筑物的淤堵,或向两侧的路基迁移,浸湿各结构层和路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变形增加,路面整体承载力下降,缩短使用寿命,具体的处理方法包括封闭式或非封闭式。

a.封闭式。

采用现浇水泥混凝土或预制混凝土块等进行铺面,不设地下排水系统,通过设置铺面排水系统排出中央分隔带内的水;具体在中央分隔带上面铺设水泥混凝土,厚度为50 mm~100 mm,形成隔水封闭层,设置两面坡或一面坡,坡度不小于0.5%。

b.非封闭式。

中央分隔带中间采用植草或灌木的方式,在土体内设置排水渗沟汇集中央分隔带内的渗水,由横向排水管集中排出,在回填土与两侧路基路面交界面上设置防渗层,防止入渗水向两侧迁移。

3 结语

在湿陷性黄土地段,运用上述措施对混凝土路面的排水进行处理,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形成对“水”的有效控制,不仅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段地基处理的问题,同时,保证混凝土路面最优的技术性能,对道路行车安全及寿命周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Collapsible loose concrete pavement drainage processing measures

Feng Xianmei

(NanjiaoSection,TaiyuanBranchBureau,ShanxiHighwayBureau,Taiyuan030032,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basic features and consequences of collapsible loose, analyzes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apsible loose, studies collapsible loose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drainage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solve collapsible loose pavement damage problems owing to rain soaking and seasonal frost.

collapsible loose, concrete, pavement, drainage

2015-02-10

冯先梅(1983- ),女,助理工程师

1009-6825(2015)13-0161-02

U416.2

A

猜你喜欢
边沟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吸扫式边沟清扫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水泥混凝土三角形边沟在山区公路中的应用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滑塌边坡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