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江苏省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

2015-04-07 05:48朱琰
艺术百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美术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生教育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21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C-c/2013/01/056)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朱琰(1979- ),女,汉,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美术史论。

摘 要: 近年,我国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递增,特别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蜂起,对于美术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优劣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创意人才输出的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和质量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进一步改进、优化和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和输送优质创意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与紧迫任务。

关键词:艺术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美术学研究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其通过更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术论文和创作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在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结构与设置等方面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和质量都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益发展,社会和市场对于高层次的美术类创意人才的迫切需求也逐渐增多,而对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也愈发重视。因此,进一步改进、优化和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和输送优质创意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与紧迫任务。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与背景“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1]文化、创意和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即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交集,它兼顾了二者的一些基本特性。文化,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2002年,中国台湾省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并把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置于重中之重,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国外对此相关的产业定义则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2006年,在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官方重要文件中。同年,在由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第一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了官方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2]

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应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及创新人格等创新能力为导向,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建构起美术学研究生的更为规范、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以更加高质量的创意人才的输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后援和保障。

二、当前江苏省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原有的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发)》中的一级学科“艺术学”成为学科门类,二级学科“美术学”调整为新目录相应的一级学科。至此,美术学的学科地位与层次得以全面提升,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大艺术类高校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也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江苏省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在基本遵循该专业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日益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凸显和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缺乏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亟需培养一支队伍庞大、素质较高的创意人才大军,而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职能部门,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显得尤为关键。而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或“超前”现象。一是人才培养计划缺乏与时俱进的即时调整,多年沿用,一成不变,对于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关注不够,此一“滞后”现象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走向的适用性存在偏差。与此相反的另一现象则是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不闻当下实际和动态的盲目“超前”,缺乏对校方自身办学条件、现状以及市场调研的客观分析和定位,在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划的情况下制订超出现有办学能力和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结果必然导致研究生在毕业后无法达到社会对其期望值,更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对于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实际要求。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传统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主要依赖于校内资源,即大部分甚至完全靠固定而有限的专职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教学工作。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更为广泛的教学途径的拓展。学生缺乏更多与校外产业市场相关联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而作为培养人才的这些校内教学者本身,由于工作性质和科研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难以接触到更为多元的教学引导,专业学习容易出现单一化的倾向,创造力的进一步开发和提升也因此容易受阻。3.课程结构设置有待完善和优化当前江苏省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普遍集中关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尤其是强调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的专业课程。这就形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倾向,专业领域的课程数量与内容在相当程度上压制了其他综合或人文课程的比例,而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重“专”轻“博”、重“专”轻“文”的现象,只精通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缺乏广博的综合知识储备和人文修养。而在专业课程的内部配比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失衡的情况,或偏理论,或重实践,没有真正将二者统一至一个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平台之上。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师资队伍构成较为局限

当前江苏省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师资构成,虽然对教师的任教资格设定了条件和门槛,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较大程度或者完全依赖校内师资进行教学,缺乏更为广泛的教师来源。虽然很多院校聘请了个别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校外相关专业领域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导师组,但由于校方缺乏长期和具体的指导政策和教学分工,很多校外师资常常形同虚设,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二是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很多院校的教师由于个人在此二者之一的倾向性,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或偏倚学术理论的培养,或一味偏重创作实践,尚无法给予学生以更加综合、全面、平衡的专业指导,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带有明显的导师个人风格与特点,这也使得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受到了约束。5.评价体系趋于单一化文化创意产业类别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对于创意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强调和重视,而当前很多院校在美术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更为多元的评价机制,相对单一的评价视角、方式和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可能的创新潜质的开发,尤其是仍然存在一些“一言堂”式的评价倾向,导师单方面的擅长和喜好左右了学生学习的走向和结果,因而无法从多向度对其展开全方位的专业评判和认定。三、对策与建议江苏省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所凸显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培养人才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因此,针对以上现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刻不容缓。立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利背景下,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理应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客观认识美术学科在新形势下的优势与局限,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创新为导向,积极探索一切可能提升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自身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对接与整合。1.基于多方关系的权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与实施过程中,应从单一注重理论水平或是强调技能技巧向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拓展。努力做到知己知彼,权衡利弊,注意目标取向与过程取向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处理好国家对于美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统一要求、产业市场的当前需求与各培养单位办学特色与能力的关系。另一方面,注重解决美术专业学位人才统一质量标准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与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关系。此外还要根据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与一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差异与特殊性,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适合美术学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2.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校方应与校外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和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学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创作实践基地,注重实际参与,扩大实践范围,展开具体有效的双边交流,让学生的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能力在直接的校外见习实战中得以检验和提升。可以积极探索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共同融入教学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与工厂合作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形式,是学校同校外工作单位合作进行的使校内学习课程与校外工作经验结合的教育方式。”[3]因此,应梳理和建立并协调好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主体的高等院校、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利益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磁场”,在稳固基础的前提下,探索更加有利于美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真正适合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建设,在类别和内容等方面紧紧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之于创新型人才的各种具体要求,既要保证学生获得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在给予其充分自由与空间的前提下展开艺术创作实践,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在平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创新能力。同时,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之外,还有必要增加和深化诸如哲学、文学、美学、历史等相关人文素质课程的渗透,通过对这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改变传统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向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一边倒”的倾向,努力打造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文化底蕴的课程体系。4.提升师资队伍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研究生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导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美术学研究生在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因此,加强和深化美术学研究生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深度和广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学学科的特点,这种提升不单指涉学历层次,更是教师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能力方面的提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得以实现。一方面,校内导师在保证和完成好校内各项科研活动的同时,应积极“走出去”参与各项校外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课题、项目以及社会实践,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动态和成果,进而更好地反哺教学。另一方面,吸引和聘用校外各美术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实践领域的专家,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和承担研究生教学工作,制定具体的校外教师的教学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专业讲座,与学生分享艺术创作以及市场策划、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和案例,开阔学生思路,指导学生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和补充了校内专职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学者在探讨创意人才的主要特点时指出:“他们的团队体现了文与理、科学与技术、创意与操作的结合。不但有专业化的分工,而且有文与理、设计与操作、创意与营销等交叉经营的良好氛围。”[4]由此可见,创意人才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拓展非常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各方面多领域不同教师组合的共同努力,通过上述方式,整合各种资源,拓宽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层次,博采众长,在理论与实践双方面共同保障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5.完善评价体系的创新机制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由于其特殊的专业性质和定位,必然在很多方面与其他文理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存在差异,具有一些相对独立的自身规律和属性。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衡量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尤其重要,在评价方式上应遵循和根据其特有的规律和属性进行设置和调整。首先,要平衡好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二者间的关系,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实践创作为主导,同步提升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水平,进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创新素质的目的。其次,完善毕业创作(设计)和论文的评审管理机制,以创新为标准作为选题的原则和方向,要求以相应的专业实践创作为依据和保障,展开对于艺术创作规律与特性等问题的深入分析与探究,从而获得真正具有社会意义和实际价值的理论课题。此外,还应深化和拓展对研究生进行评价的导师团队,实行以第一导师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将校内外一切可能的相关专业资源和专家队伍加以整合,在不同的研究生培养阶段对学生予以考核评定,引导评价体系由单一走向多元,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衡量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当前全球范围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创造了愈发有利的平台和机遇,各大高等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关注社会与市场动态,把握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走向,通过上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机制,从而有系统地提升我国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促进其在新的时代与经济形式下得以更快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和保障。(责任编辑:帅慧芳)

参考文献:

[1] 李思屈、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

[2]项仲平、邵清风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8.

[3]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

[4]花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164.

猜你喜欢
美术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生教育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