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稳增长三大主线廓清 基建投资托底经济增长

2015-04-07 04:06
商品混凝土 2015年3期
关键词:消费经济工程

2015年稳增长三大主线廓清 基建投资托底经济增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蓝图徐徐铺开。政府如何用好画笔,一笔一画地描绘这幅图景成为眼下最受关注的问题。

3月5日9 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作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记者采访多名代表和委员,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作出大胆猜想。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创新和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但创新和改革的红利显现需要一段时间。在经济放缓的压力下,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以创新手段抓好“三驾马车”是稳增长的关键。

记者梳理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主要政府部门的年度工作会议发现,升级扩大消费、加大基础领域投资和重视重大战略落地或将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施政重点。

六大领域推进消费升级

在出口不振和投资疲软的背景下,传统“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正显现出勃勃生机。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 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全年最终消费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地方两会上的数据也显示,“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发生变化。江苏省两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 201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209 亿元,同比增长 12.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4%,保持第一拉动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曾对记者表示,消费规模的扩大升级将形成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市场潜力与市场空间。我国消费增长潜力巨大,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在迟福林看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 45 万亿~50 万亿元;未来 5~10 年服务业增加值仍会以10% 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服务业规模有望实现倍增,扩大到 48 万亿~53 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的扩大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同时使得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官方数据显示,2014 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8.2%,比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 5.6 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

辽宁省官方消息也称,该省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 GDP 和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达到 41.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提出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三大措施,打造消费升级版。同时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六大领域消费。

观察人士表示,国务院提出的六大领域兼具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将承担扩大和升级消费的重要角色。

基建投资托底经济增长

随着房地产等传统投资市场的降温,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还需要依靠投资的讨论曾一度风行。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历了 30 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就在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曾密集批复数千亿的基建投资项目,被市场解读为稳增长前兆。而此后,发改委又披露消息将在七大工程领域开展投融资创新,并介绍“七大工程包”分别为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

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公开表示,选择以上投资重点和方向,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选择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重大工程。二是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工程,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选择符合“十二五”规划和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工程。四是选择具备一定工作基础,能够尽早推进见效的重大工程。

梳理发改委批复项目和“七大工程包”可发现,这些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属于不会造成浪费和重复的有效投资。

此外,还有知情人士称,这些项目的投资资金早期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银行贷款,但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所以,关键一点,不是新增大量财政投入来刺激,而是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取向。”上述人士称,这一方向也有利于盘活用好民间资本,为经济发展添柴加薪。

重大战略部署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 2015 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也成为重点。

“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有 16 个省份,“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等西北 5 个省份,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西南 4 个省份,以及最新扩围的内蒙古;“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囊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沿海 5 个省份以及最新扩围的山东省。黑龙江、辽宁、河南和湖北也明确表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从公开披露的消息来看,各省份在部署 2015 年经济工作时也着重强调重点对接国家战略。如新疆,在部署今年工作重点时,就把“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这一点放在首位强调。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此前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最大的战略机遇,也是河北创新发展的最大机遇。”

记者从主流机构获得的研报认为,三大区域战略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不仅是国家宏观层面的需求,也将给相关地区带来巨大机遇。

目前来看,“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针对该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 年以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 7300 亿美元,2010 年至2020 年,亚洲各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共需约 8 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高层的推动下,三大战略自然不可能只是一句口号。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催生落地。例如,首都新机场就是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第一个落地的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文件,该项目除了机场工程需要投资 799.8 亿元外,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还各需投资 41.6 亿元和 22 亿元。

此外,发改委还在批复中称,将统筹建设新机场连接北京市中心的快速轨道、北京至河北霸州铁路等“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主干路网。

来源:中国水泥网

猜你喜欢
消费经济工程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40年消费流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子午工程
新消费ABC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