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2015-04-09 12:00张文璇
市场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企业年金解决措施中小企业

◇张文璇

企业年金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张文璇

摘要:企业年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施情况值得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及企业年金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现状,重点从国家政策、企业、员工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企业年金的困难和障碍,并提出一些解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中小企业;发展障碍;解决措施

一、企业年金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9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倡、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是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职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时间内能按年度或月度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退休收人保障制度,属于政府鼓励的非盈利性、自愿的企业行为。2004年4月以来,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法规,确立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这也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正式走上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中小企业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进程中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计划,不但要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水平,也要为职工过上富足的老年生活谋福利。

然而,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总体上看,企业年金规模小、覆盖面窄、参与者分布不均、替代率低。而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的年金发展更为缓慢。2013年的调查显示,全国仅5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的6%。而在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中,有六成为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简直就是凤毛麟角。如果企业年金在中小企业长期得不到推行,那么2015年年初颁布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并轨的方案就无法真正实现其目标,养老金在不同人群的公平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如何使企业年金在中小企业中得以推行,对于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效率、保障养老体系的公平性有着重要作用。

二、企业年金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分析

要在中小企业中推行企业年金计划,首先应分析其障碍因素。以下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述:

(一)国家政策原因

1.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第三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①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②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③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中小企业的经济能力并不强,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的更不多,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中小企业本身就很少,政策在无形之中就限制了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

2.我国的企业年金计划发展不成熟,关于企业年金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详细的规则指导。在这样一个大的制度背景下,要想促进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是很困难的。考虑到各种改革成本,如委托金融机构建立企业年金计划、说服职工加入企业年金、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发放等一系列成本,中小企业可能需要等到政策明朗、时机成熟时才会有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3.企业年金必须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其保值增值才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差异之一。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并不成熟,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相对匮乏,投资渠道受到很大限制,投资管理机构受托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并存,这也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面对目前这样一个受限制的高风险低收益的资本市场,企业年金投资的风险远远大于为其带来的收益,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自然就降低了。

(二)企业自身的原因

1.中小企业为职工缴纳了国家强制缴纳的社会保险之后,负担已经很重,很难再有额外的财力和精力去发展自愿性的企业年金计划。

2.企业年金是个长期的基金积累和投资过程。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变化较快,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自己的预期并不乐观,普遍存在着短视的偏好,企业主更着眼于目前的确定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而长期性的企业年金不确定性太大,对于企业主来说并没有吸引力。

3.企业年金的建立需要企业与员工的集体协商来实现,而我国《劳动法》中关于集体谈判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在双方的协商谈判中,雇主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占据有利地位,而雇员处于不利地位。即便雇员想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可是雇主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没有主动建立企业年金的意愿。双方协商无法达成一致,企业年金就无法建立。

4.中小企业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在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配合严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对于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足够认识,同时受人手不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发展规模所限,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没有把企业年金纳入到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中去。

5.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大家风范。中小企业觉得为职工缴纳了基本的社会保险已经仁至义尽,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对于企业年金这一补充性养老保险的社会责任。

(三)员工自身的原因

1.企业职工注重当前利益,对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钱并不关心。他们更愿意企业把建立企业年金这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增加薪资、发放奖金补助等上面来。有的职工认为,缴纳基本的养老保险已经可以满足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了,再缴纳企业年金部分是多此一举,且这些钱更需要花在当前,如住房、子女的教育等。而且企业年金的增值状况也并不乐观,职工没有加入企业年金的意愿。

2.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年金尚不能跟随人走,加入企业年金相当于一把“锁”,阻碍了企业职工的流动。如果加入了企业年金,企业职工要想跳槽就要舍弃自己缴纳的这一笔钱,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职工加入企业年金的意愿。

三、加快中小企业年金发展的措施

1.完善我国关于企业年金的法律法规,给予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和优惠。政府应完善企业年金的相关制度,为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提供详细的规则指导,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年金的发展。

2.继续加快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金融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能够为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多元的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吸引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

3.完善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新型劳资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对于实现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平等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4.强化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改变企业的短视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劳动者工作和生活变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5.在企业职工中大力宣传企业年金计划。通过编写年金手册、开设员工咨询热线、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年金培训等渠道,向员工宣传企业年金计划,唤醒他们的企业年金计划意识,改变他们的“短视行为”,增强他们对企业年金计划的参与感与自信心。企业年金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这样也反过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客观地说,人口老龄化压力之下,十年来企业年金政策正在不断松绑升级,这对国内养老金市场来说其实是好事。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眼下传统养老金的困境,才能转变思路,一起寻找出路,才能引起社会对养老体系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的足够重视,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才会得到关注。对职工、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对比发达国家成熟的企业年金计划,我国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逐步消除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障碍,更为充分地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锦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阻力及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企业年金解决措施中小企业
企业年金理事会受托模式的优劣分析及改进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现状及监管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