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民间审计的风险与规避

2015-04-09 12:00张保林
市场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社会公众会计师

◇张保林

社会转型期民间审计的风险与规避

◇张保林

民间审计机构作为依法成立的组织,通过接受委托对被审计者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和咨询,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按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解释,民间审计风险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扩大,我国的会计、审计准则和相关的规范体系实现与国际体系接轨融合已刻不容缓,尤其对以信誉求生存、以市场适应能力求发展的民间审计而言,更要积极应对发展机遇与挑战,及时发现和处理审计工作风险,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一、社会转型期民间审计风险的类型与表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面临的商业风险持续增加,只有正确认识与评价风险类别和程度,适时提出改进措施,才能使民间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民间审计风险主要表现为经营环节风险、抽样和取证环节的风险、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和公司治理环节的审计风险等。

1.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

对民间审计工作来说,其直接工作成果便是审计报告,任何审计报告的给出都要依照业务约定书所约定的内容完成,其中,审计抽样和取证所形成的标准底稿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如果没有进行详细审计而进行抽样审计的话,在利用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中就存在无法消除的代表性误差,因此,在民间审计报告的生成及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客观风险。如果审计报告未对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加以重视,也未能通过合理形式对查证结果加以保证,甚至注册会计师也未能对被审计单位需要承担的会计责任进行准确描述和高度重视,就极易在审计结论中出现偏差和错误,重大错报风险便会由此生成。

2.公司治理环节的审计风险

在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一些上市公司或股份制企业,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甚至操纵股东大会,将最高权力机构架空,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内部监管作用;在一些民营企业中,监事会被董事会控制、董事会被管理层影响和操纵,致使这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作用长期流于形式。这样一来,管理层因其处于企业顶层,缺乏监督和制约,舞弊风险进一步扩大,这也导致公众对审计报告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难以全面发现所有舞弊行为,倘若审计人员未能依照具体情况实施审计程序,便难以获取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由此给出的审计报告也将是不恰当的,审计风险也会由此加大。

3.经营环节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客户因为经营问题而面临破产倒闭威胁时,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为了挽回利益损失而寻求那些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责任者诉求赔偿,此时,注册会计师就会成为诉讼的主要目标。虽然在半个世纪之前,美国审计职业界就为此对审计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改进,也颁发与制订了与之相关的审计准则,以便抵御外部诉讼风险。即便如此,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控告诉讼案还是呈现急剧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会不断增强,法律责任的认识会不断加深,也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给予更多期望,民间审计人员也会因此面临更多风险。

4.抽样与取证环节的风险

为了提高民间审计绩效,在效率和质量之间谋求一种可以接受的平衡,注册会计师通常会在审计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在保证民间审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当然,注册会计师在民间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公允问题做出正确反映。这是因为,对任何注册会计师或者审计人员来说,都无法在审计过程中保证所有环节都得到细化、都做到完美,如果能在重大方面得到公允反映,将会有效减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风险。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做对审计误差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将其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全面提升样本的可靠性。如果样本总体和推断总体偏差超过可容忍误差范围,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对抽样结果产生过度信赖,也可能被错误信号误导。此时,民间审计的公允性便会缺位,继而产生重大误差和不正确的审计结论。

二、民间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关键转型期,民间审计风险也前所未有的突出,寻找风险的起因,突破现有瓶颈,是应对和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审计主体能力和素质有限性、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的认识不足、审计环境的多样性和审计客体的复杂多变性是造成现阶段民间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1.审计环境的多样性

民间审计风险受审计环境的影响。比如,当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位或者执行不到位,在内、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导致管理层舞弊现象的发生。而在这一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因为条件所限,难以真正发现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就难以依照审计证据向社会提供正确的审计报告,有可能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报表提供无保留意见。再如,倘若被审计单位处于高风险行业之中,其经营失败的概率较高,审计风险也会相应的处于高位。因此,当审计工作向要求较高的客户或者管理水平较低的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时,民间审计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2.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的认识不足

当前乃至以后,社会公众对审计意见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审计报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此时,如果审计的实际成果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审计风险就会由此显著提高。同时,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继续缺位,也会因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标准而给审计工作造成巨大风险,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更多的利益损害。当前,一些审计人员认为审计是简单的满足委托人要求的工作,如果委托人满意,审计任务就算彻底完成,也预示着收到了既定效果。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审计人员作为受托人,当其与委托人之间通过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而产生“合谋”时,受损的就不单纯是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社会的整体效用也会因此被拉低,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3.审计主体能力和素质有限性

要想获得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或者审计结论,审计活动就要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注册会计师做出准确判断,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可供信任的审计结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注册会计师受到利益的驱使,通过私下交易或者讨好客户的做法,加重了民间审计的风险。此外,一些审计执业人员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未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得民间审计风险始终处于高位。当然,我国审计事业要想与国际社会接轨,在审计方法、审计手段方面要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审计工作的时代步伐,才能保证民间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掌握的水平有限,大部分审计工作要依靠手工完成,使得民间审计面临更高的风险。

4.审计客体的复杂多变性

民间审计机构为了实现有序发展,就需要在成本收益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利益,与审计主体相比,审计客体追求利益的愿望会更加强烈。而为了迎合审计客体的诉求,审计主体会在法律法规允许或者打击不到的情况下,借助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等做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成本,以此增加企业利润。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已经隐藏了较大的审计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了解多通过二手资料,审计客体的生产特点、产品特性和经营环境等,审计主体都难以真正知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审计意见错误,促使审计风险的发生。实际上,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审计的最主要对象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在会计核算中极有可能因工作人员疏忽而造成信息缺失或者记录错误(并非误差),使审计风险在无形中增加。

三、社会转型期民间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民间审计工作以独立审计准则为依据,审计工作结果需要对全社会负责,而这也预示着民间审计风险要远大于会计类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产生了错误认识,将会使审计风险居高不下。为了防范和控制民间审计风险,使各类社会组织能够平稳度过社会转型期,除了要强化民间审计机构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外,还应构建民间审计风险的主动防御机制,以实现对民间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强化民间审计机构的风险意识

民间审计风险的降低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并不矛盾。为了向社会提供更高水准的民间审计服务,除了要在宏观层面上防范审计风险外,还要强化民间审计机构的风险意识,使之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此时,会计师事务所要在独立、客观、公正、廉洁和保密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律性和主动性的运行机制,使审计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审计风险的破坏性,通过倡导敬业精神和不徇私情,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公正执法。

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

按照成本-收益原则构建高质量的民间审计控制体系,为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遵循专业标准创造理想空间。在成本和效益均衡的原则上,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兼顾和谐和统一。例如,在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过程中,既要保证工作效率和效果,又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予以分析、评估和判断,以便制订出适合被审计单位的、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为决策者的策略选择提供依据,同时,还能进一步把民间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水平,使公众可以接受。

3.构建民间审计风险的主动防御机制

在民间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对规避审计风险的程序与方法予以选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规避风险的操作程序,以便降低和转移风险。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构建民间审计风险的主动防御机制,针对民间审计风险机制的特殊属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其法律风险,以便应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对民间审计提出的新挑战,全面扭转民间审计低法律风险的状况。实际上,那些经过市场竞争与淘汰机制最终保留下来那些资本规模大、执业水准高以及内部管理规范的事务所会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因此,只有建立起主动防御机制,才能保证这些事务所在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同时,获得高附加值的服务收入,并在这一过程中降低审计风险。

4.强化社会公众对民间审计的正确认识

为了有效规避民间审计风险,需要审计人员认识到社会公众对审计意见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依赖性,需要在出具审计报告方面考虑到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缩小审计实际成果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距离,从公众心理降低审计风险。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全面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为民间审计工作设立必要标准,使审计工作的风险有效降低,避免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更多的利益损害。还要使社会公众认识到民间审计不仅为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而且还旨在提升社会整体效用。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类经济组织的经济业务类型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实体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租赁、收购、兼并、重组等行为频繁发生,新问题不断出现,给民间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全新挑战。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极易受到当地政府的直接和间接干预,而审计机构在抵御这些不当压力时显得无能为力,民间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不断受到影响,审计风险产生的概率不断扩大。这些都给民间审计工作制造了更多困难,审计工作也不得不向广度与深度深化,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邹志宾.民间审计风险的分析[J].审计广角,2012(06).

[2]傅振索.民间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 (06).

[3]徐英.民间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如何有效的防范和控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4]晋红霞.论我国民间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社会公众会计师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