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

2015-04-10 16:54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父辈异乡漫长

骄阳下,我在城南行走,树上的蝉鸣和空气热烈的气息,让自己陡然感觉穿越时空,回到江南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甚至大学时代,那个在田埂上穿行“细雨中呼喊”的孩子,那个在河边弄水树上粘知了的少年,那个在长江大桥上挥汗如雨踩着脚踏车的学生,远去的各种记忆,通过夏日熟悉的味道,全部涌入到了此时此刻。

时间似乎过去了很久,但这些景象为何突然从被遮蔽的记忆中鲜活起来?我不由得问自己,人生怎么这么漫长,仿佛经历了好几个世纪——从快跑几步攀上啪啪啪向前的手扶拖拉机后沿到耳边天天听到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争论;从小镇药店里听手摇电话机传来的声音到随时随地穿越空间的微信沟通——这种新旧场景更替交错,更让人不知今夕是何年,昨夜是何时。

似乎一切都变了,沟通工具变了,交通工具变了,领导人也变了,连永远的阿拉法特也早已不在,但为什么我还是感觉到了一种万古长存?矛盾依然存在,斗争还在继续,中国永远处于转瞬即逝的历史机遇期,更重要的是,那种炎日夏天的味道并没有变,那不知疲倦的蝉鸣也没有变。

这种连接彼时与此时的声音、味道乃至温度、情绪,串起了我们所有人的人生,让我们在行将迷失之际再次找到自己,回忆起我们童年时代的遐想,回忆起我们少年时代的梦想,回忆起我们青春时代的理想。这就是永恒的沉默的大地对我们的启示,这就是那只未被粘下的知了每一个夏日不停吟唱的全部。

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从德国斯图加特郊外的麦田、树林辗转到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的沙滩和街头,再从马路宽阔、热浪滚滚、熟悉又陌生的沙漠之城迪拜到人潮人海蓝天突然变得多了起来的首都北京——从异乡到故乡,从自己作为伪球迷的倒下到看到新一代球迷的诞生,我想,无论我们去还是不去,无论我们想还是不想,世界就在那里,在各种意志的作用下,不以悲鸣者的祈求而停止些许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那种声音、味道、温度和情绪。

我们的今日就是昨日的赐予,不必夸大昨日的美好,不必迷茫今日的世界。我只是想问问大家,现在的自己是否还有一个角落留着当年的遐想、梦想或理想?声音、味道、温度、情绪,我想,还有那种以遐想、梦想或理性为全部内容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永远不变的不变。

它,你可以称之为中国梦。从异乡到故乡,我的这种中国梦情怀越来越浓烈。你或许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什么中国梦,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目标而已。是的,但你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目标吗?你为此敢于打破一些什么,奉献一些什么吗?如果不愿也不敢,哪里谈得上目标,哪里又谈得上梦想?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曾经买来图书伏案学习,但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放弃。我知道,我们的父辈一定曾经想着实现他们的梦想,而我们的后代一定也有他们新的梦想要实现。我一律称它们是中国梦,那么,昨天、今天和未来,到底哪一个时间维度的中国梦更值得去实现?

我找不到答案。我不埋怨父辈未能实现梦想,我也不担心后辈失去梦想,我杞人忧天式地担心我们这一代人正在失去梦想,滑向悲惨的实用主义,跌入飘渺的虚无主义,这将给我们的后人挖下巨大的走向未来的鸿沟。

所以,在仿佛经历了很多世纪以后,我在思考我们这一代还有多少人仍在想着要用行动改变一下世界,哪怕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改变?在这漫长的人生,当我们想要实现什么的时候,才发现人生短暂;在这短暂的人生,当我们失去目标的时候,才感到人生漫长。

多年以后,已经是老李的小李还在放声歌唱,“越过山丘”,“白了头”,“还未如愿见着不朽”,“才发现无人等候”,“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但这又怎样呢?我们需要的是“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还在“咒骂人生太短”。

我在北京的南城行走,脑袋里痴人说梦似的思考。这是快速迭代的时代,这是错综复杂的时代,但这依然是过去那个时代,也将是未来那个时代,不劳终究无获,恰如知了还在长鸣,夏日依然蒸腾。然后,我只想问问自己,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吗?

猜你喜欢
父辈异乡漫长
漫长的“旅行”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七绝·他乡月
火车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春天的告别
尊敬父辈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两只小猫
客居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