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培训的现状及展望

2015-04-15 16:35杨士来王晓霞
军事护理 2015年17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专科护士

杨士来,王晓霞,2

(1.福建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护理部,福建 福州350000)

2011年卫生部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岗位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科学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1]。岗位培训作为护士岗位管理的重要一环,对护理团队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培训对于更新护士知识、完善护士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医院竞争力等均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护士岗位培训的内容、方式及考核方式等已成为护士岗位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护士岗位培训现状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制定各级护士培训大纲和要求提供参考依据。

1 国外护士岗位培训现状

1.1 初级职称护士培训实行导师制,注重护士角色的转变 国外护理管理者更多关心初级职称护士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因身份的改变、责任和角色不同,对初级职称护士而言是一个紧张、迷惑的时期[3],因此更关心初级职称护士的心理状态,以保证其成功转型。较多国家对新护士实行导师制,为新护士提供支持系统[4-6]。导师制被证明能够对新护士培训有效果,导师能够缓解新护士的压力,提高新护士的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对个人和专业发展有一定作用[7]。有研究[8-9]显示,合格的导师安排能够提高新护士的留任率,新护士认为导师辅导是医院给予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更有归属感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其岗位培训由两部分组成,包括理论教学和导师指导带教。大多数理论教学的课程内容包括以研究为导向的实践、患者安全、风险最小化、沟通、体格评估、病理生理学、诊断、护理干预、领导力和专业发展等内容[10-14]。

1.2 专科护士培训规范,有明确的学历和经验要求国外的专科护士的发展已趋向成熟,对专科护士的临床实习时间有着统一而明确的要求,要求研究生学历的护士需要500h、本科学历则需要1000h的实习时间,方可参加全国性的专科护士资格考试,并且界定了7个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包括直接护理能力、咨询能力、领导力、协作力、指导能力、研究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等,将这些能力渗透于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中[15]。如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S(infusion nurses society)于1985年进行了第1次的专科资格认证考试,要求考前2年内有不少于1600h静脉输液护理注册护士经验,对通过者颁发了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资格证书[16]。美国ICU专科护士要求拥有3~5年的临床或专科护理经验,要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并获得国家注册护士执照者,经短期培训获得CCRN(critical care registered nurse)证书。短期培训分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脱产培训时间通常是6个月;在职培训不受时间限制,以完成学分或自学为主[17]。日本培养专科护士领域包括ICU护理、糖尿病护理、感染管理、癌症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等14个护理专科领域。专科护士需经过6个月至1年、600个课时以上的课程培训,包括基础课、专业课、校内演练与临床实习,成绩合格结业者通过日本护理协会的认定审查,可以获得认定资格证书并进行注册。每5年进行专科护士资格的重新认定制度[18]。

2 国内护士岗位培训现状

2.1 培训对象

2.1.1 初级职称护士

2.1.1.1 初级职称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各异 由于各地区各医院对规范化培训的理解不同,所制定的培训标准也不一致。自2000年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各级医院正式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但对培训时间、对象、内容、方法及评价指标等无统一规定。大多数医院仅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工作指南,自行制定培训大纲。如沈勤等[19]指出《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对培训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未制订具体的培训大纲,因此其以《指南》要求为原则,以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工作要求为导向,确定培训大纲的培训项目、内容、目标、学时数,以及教学方法等,最终形成中医医院初级职称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护理岗位培训大纲。郑元[20]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探索实践,按临床路径的思路,将培训内容细化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流程式进行培训,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大部分医院均采用岗前培训和科室内带教的模式[21-23],但对其采用的标准却无具体介绍。

2.1.1.2 初级职称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界定不清护士核心能力[24]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等。刘明等[25]制定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包括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核心能力,与国外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内容相似。目前,国内尚无界定初级职称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标准。因此,各医院对初级职称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培训内容仅靠经验进行,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此外,由于我国的护理学科发展滞后,初级职称护理人员年资低、学历低,而且师资力量不足,培训任务艰巨,缺乏把护理培训与提高护理生产力的实际效果有机结合,使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培训及进一步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护理管理者的薄弱环节[26]。张向兰等[27]通过对儿科新护士进行5年的核心能力培养,包括临床科室轮转、小教员岗位培训等,提高儿科新护士的核心能力,但对于儿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的培训仍缺乏全面的理解。王惠芬[28]建议设置专人负责继续教育及在职培训,定期安排讲座及理论、操作考核。

2.1.2 专科护士培训角色和工作范围不清 专科护士在拓展护士的角色与功能、提升护理专业地位、发挥医护之间的桥梁作用、增进医疗团队合作以及提升医疗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9]。《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我国专科护士发展较晚,目前根据所从事的领域设定有: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造口治疗师、糖尿病专科护士、重症专科护士、PICC专科护士、血透专科护士、肿瘤专科护士、老年专科护士、麻醉专科护士、急诊专科护士、骨科专科护士、医院感染控制专科护士、临终关怀专科护士、手术室专科护士、骨科专科护士等[30]。2007年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临床护理技术性较强的5个专科护理领域,研究制定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用以指导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工作。除了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中提出的5个专科护理领域外,各个省、市还根据自身的需要,发展了骨科、老年病、介入、化疗、ICU、心内、中医等专科护理领域,但各地的培训大纲不同,培训时间长短也不同[31]。如杨静等[32]参考《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工作制度》等书籍,结合医院、科室特点,自行编制《专科新护士培训手册》,并规定培训时间为5周;曹岚等[33]制定急危重症亚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按专业发展方向成立五个亚专科小组,对每个小组进行近1年的专科领域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由于专科护士的工作范畴和角色仍处模糊阶段,乔晓斐等[34]通过对经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的92名护士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专科护士在教学方面发挥了较多作用,但在高级临床实践方面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护士缺编、护士未分层次使用、职责不明确是影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发挥的主要因素。

2.2 培训考核

2.2.1 初级职称护士培训考核标准片面化 高质量的新护士培训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综合的评价体系是新护士培训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反映新护士培训质量的高低[35]。现存的评价方式,大多局限于新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15,36],个别医院把新护士在培训期间的评优率、留院率、新护士满意度、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等纳入新护士培训 的 考 核 中[37-38]。 徐 翠 荣 等[39]自 行 设 计 了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其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即临床基本能力17项、对每项能力的培训和评价(自我评估、带教管理、考核评价)、留用意见栏,以期衡量新护士的临床基本护理能力和专业胜任度。李敏等[40]对年轻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考核和评价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但并未说明具体的评价工具或指标和实际操作过程。培训考核方式仅为各医院自行制定,并未有明确的统一标准。

2.2.2 专科护士考核评价缺乏合理科学的指标临床培训基地作为承担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在硬件条件、学术水平、带教师证及临床培训内容等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证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41]。但由于各省市的医疗水平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各省市培训基地的培训水平有差异,对专科护士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存在差异。李勇兰等[42]确立了4个一级指标(师资水平、培训条件、培训管理、培训效能)、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以期构建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评价指标。肖江琴等[43]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4个一级指标(人员状况、培训条件、培训过程、培训效果),9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形成的ICU专科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国内众多专家学者试图构建各类专科护士的考核评价体系,但是仍处在探索阶段,无法得到推广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医疗水平的不同,对于培训基地的专业认证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3 小结

无论是初级职称护士还是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及考核形式均存在相同的问题,即缺乏统一、科学、有效、详细的标准。而如何确定初级职称护士或专科护士的岗位培训标准,与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有关,如临床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学历普遍较低、护理管理人员领导力相对薄弱等。因此,应根据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制定和完善各级护士的核心能力,建立各级护士的培训大纲,以保证临床护士岗位培训的标准一致。各级医院需要根据培训大纲,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构建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实行专业认证制度化管理,确保培训效果的有效性,也保证护士岗位培训质量的一致性,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针对我国护理行业特殊性,规范护士岗位培训、完善护士岗位培训评价体系,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将是今后临床护理管理者的研究方向。

[1]吴欣娟.护士岗位管理与培训实践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7-9.

[2]Barriball K L,While A E,Norman I J.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qualified nurs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Adv Nurs,1992,17(9):1129-1140.

[3]Jones A,Benhow J,Gidman R.Provision of training and support for newly qualified nurses[J].Nurs Stand,2014,28(19):44-50.

[4]Carlson E,Pilhammar E,Wann-Hansson C.Time to precept:supportive and limiting conditions for precepting nurses[J].J Adv Nurs,2010,66(2):432-441.

[5]Omansky G L.Staff nurses’experiences as preceptors and mentors:an integrative review[J].J Nurs Manag,2010,18(6):697-703.

[6]Myrick F,Caplan W,Smitten J,et al.Preceptor/mentor education:a world of possibilities through e-learning technology[J].Nurse Educ Today,2011,31(3):263-267.

[7]Marks-Maran D,Ooms A,Tapping J,et al.A preceptorship programme for newly qualified nurses:A study of preceptees’perceptions[J].Nurse Educ Today,2013,33(11):1428-1434.

[8]Whitehead B,Owen P,Holmes D,et al.Supporting newly qualified nurses in the UK: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Nurse Educ Today,2013,33(4):370-377.

[9]Giallonardo L M,Wong C A,Iwasiw C L.Authentic leadership of preceptors:Ppredictor of new graduate nurses’work engage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J].J Nurs Manag,2010,18(8):993-1003.

[10]Blanzola C,Lindeman R,King M L.Nurse internship pathway to clinical comfort,confidence,and competency[J].J Nurses Staff Dev,2004,20(1):27-37.

[11]Altier M E,Krsek C A.Effects of a 1-year residency program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of new graduate nurses[J].J Nurses Staff Dev,2006,22(2):70-77.

[12]Newhouse R P,Hoffman J J,Suflita J,et al.Evaluating an innovative program to improve new nurse graduate socialization into the acute healthcare setting[J].Nurs Adm Q,2007,31(1):50-60.

[13]Ulrich B,Krozek C,Early S,et al.Improving retention,confidence,and competence of new graduate nurses:results from a 10-year longitudinal database[J].Nurs Econ,2010,28(6):363-376.

[14]Olson-Sitki K,Wendler M C,Forbes G.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a nurse residency program for newly graduated registered nurses[J].J Nurses Staff Dev,2012,28(4):156-162.

[15]McClelland M,McCoy M A,Burson R.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then,now,and the future of the profession[J].Clin Nurse Spec,2013,27(2):96-102.

[16]赵林芳.美国输液护士协(学)会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72-73.

[17]黄津芳.ICU高级护理人才培养与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4):25-27.

[18]广濑千也子,刘瑞霜.日本专科护士认定制度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教育,2004,1(2):88-90.

[19]沈勤,祝亚男,孙秋华.中医医院初级职称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大纲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60-65.

[20]郑元.临床路径模式下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94-96.

[21]柴翠萍,栾丰年,赵春红,等.迷你临床演练评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9-701.

[22]吕小静,朱永梅.新护士培训方法的改革与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4,25(10):1558-1560.

[23]李天红,潘敏,姚文艳,等.应用培训手册实施儿科新护士培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102-104.

[24]Lenbure C.The framework,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COPA)mode[J].Online J Issues Nurs,1999,30(9):2.

[25]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26]李继平,宋锦平,申文武.护士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模式构建设想[J].现代护理,2007,13(10):883-884.

[27]张向兰,由丽华,赵冠华,等.儿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及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6):550-553.

[28]王惠芬.护理缺陷产生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22-23.

[29]陈伟菊,周佩如,王好.专科护士现状及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21-123.

[30]范国荣,薄海欣.我国专科护士的使用与管理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1362-1364.

[31]张健,赵秋利,张海丽.我国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的文献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3-27.

[32]杨静,贾锐,殷誉萌,等.制定《专科新护士培训手册》全面提高新护士工作能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79-80.

[33]曹岚,李映兰,贺莲香,等.急危重症亚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9):60-62.

[34]梁新蕊,张玲娟,曹洁,等.临床专科护士专职化岗位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87-189.

[35]张川林,牟绍玉.我国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现状及发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8):631-633.

[36]陈雁,陈璐.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4):88-90.

[37]赵秀芳.儿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及效果[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3):365-366.

[38]谢芸.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69-70.

[39]徐翠荣,李国宏,任璐璐,等.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43-344.

[40]李敏,徐玲芬,陈苏红,等.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B):55-57.

[41]贺启莲,郑显兰,蒋小平,等.儿科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基地准入指标的初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06-109.

[42]李勇兰,韩杉,王文琴.急诊专科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10-14.

[43]肖江琴,江静云,李萍,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ICU专科护士培训评价模型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0):1195-1197.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专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