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04-16 15:15钱霏菲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家族史体育锻炼危险

钱霏菲

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妇保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期特有疾病之一,主要为妊娠所致孕妇机体代谢发生改变引起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表现为机体血糖升高[1]。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母婴健康[2]。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预防、治疗参考依据,对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进行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张家港地区13家医院2 759例孕妇完整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40例)和非糖尿病组(2 219例)。所有孕妇均规律进行孕期检查,通过病史、临床表现,结合OGTT实验、实验室检查均明确鉴别出妊娠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孕妇。所有孕妇均排除合并有其它妊娠疾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孕妇。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前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孕次、是否流产、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病史、体育锻炼、高胆固醇血症等,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BMI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规定 BMI≥25 kg/m2为肥胖,<25 kg/m2为非肥胖[3]。胆固醇: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采用酶标法检测,如总胆固醇TC6.22 mmol/L(240 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 mmol/L(160 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4]。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χ2趋势检验)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α=0.05,P<α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糖尿病组高龄产妇、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孕妇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体育锻炼孕妇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家族史OR值为11.281 4高于其余危险因素值,表明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最为相关,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详见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在正常妊娠妇女中发病率约占0.5%~1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5]。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但具体影响其发病危险因素报道较少[6]。该研究得出,年龄、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而体育锻炼为其发病保护因素。其中糖尿病家族史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关系最为密切,与报道指出遗传因素相符合。

糖尿病家族史患者,遗传基因可能会导致患者胰岛素功能相对不足,在妊娠后由于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胰岛素量增大后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从而发生妊娠期糖尿病[7]。研究指出,父母单方为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患糖尿病机率为正常孕妇2~3倍,父母双方均为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患糖尿病机率为正常孕妇5~15倍[8]。可见,妊娠期糖尿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针对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应做好预防工作,积极避免引起糖尿病发生其它危险因素,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研究表明,高龄产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妊娠≥35岁后称为高龄产妇,此时机体各项功能处于平衡或衰退时期,妊娠期间提高机体各方面代谢,从而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9]。另有研究表明,高龄产妇可能与体重随着年龄增长,在妊娠时体重过胖而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10]。该研究未进行深入探究,但分析指出肥胖为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肥胖同样为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指出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分泌抵抗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通过旁分泌、内分泌、血液循环等作用于相应靶器官,可导致机体代谢失衡,从而引起糖尿病发生[11]。目前,孕前肥胖育龄妇女体重增加较为明显,临床进行孕前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提醒患者控制体重,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此外,该研究得出高血压病史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相关研究对高血压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报道较少见,分析指出可能与高血压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有关[12]。体育锻炼为妊娠期糖尿病保护因素,体育锻炼可增加机体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在相等条件下可减少胰岛素使用量,从而减轻胰岛素相对不足,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13]。临床中对于育龄期、孕期妇女应鼓励进行适量运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年龄、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临床中针对高危孕妇应加强预防,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

[1]周莉,吴连方,范玲,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263-267.

[2]李海素,狄英波,谭冲,等.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7-358.

[3]周莉,范玲.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9):1334-1336.

[4]邵冰心,肖美群.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852-1853.

[5]罗静,常青,王廷洲,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755-758.

[6]刘雪娜,姜宝法.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3):166-171.

[7]侯美芹,王治洁,周玲,等.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0):1916-1919,1937.

[8]王爽,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5):321-324.

[9]顾逢春,朱玉莲,邹莉,等.江阴地区5100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479-481.

[10]刘伟.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4):308-310.

[11]王璇,陈廷美,于德纯,等.IADPSG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318-1320.

[12]桑文凤,桑兰梅.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1016-1018.

[13]戚慧,江华,范燕燕,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895-898.

猜你喜欢
家族史体育锻炼危险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喝水也会有危险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