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僵病综合防治新技术

2015-04-16 04:21石根祥
江苏蚕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蚕座蚕期蚕室

石根祥

(盐城市大丰区蚕种场 224136 )

顾海洋

(盐城市大丰区蚕桑技术指导站 )



原蚕僵病综合防治新技术

石根祥

(盐城市大丰区蚕种场224136 )

顾海洋

(盐城市大丰区蚕桑技术指导站 )

真菌病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一类蚕病,对蚕种生产影响很大。在传统的综合防治基础上,对关键的生产环节采用通风机、吸湿机等新的设备、技术,通过机械动力强制性控制环境的湿度,抑制僵病孢子发芽和发育,从而控制僵病的发生,具有对外界环境依赖性小、防僵效果好的特点。

蚕桑蚕种生产僵病防控技术

传统的僵病防治方法虽然能够减轻僵病对蚕种生产的危害,但在遇到特殊气候条件时,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连续阴雨、多湿的时候。在传统的综合防治基础上,对关键的生产环节采用通风机、吸湿机等新的设备、技术,通过机械动力强制性控制环境的湿度,抑制僵病孢子发芽和发育,从而控制僵病的发生,具有对外界环境依赖性小、防僵效果好的特点,值得在蚕种生产上推广应用。

1 真菌病的特点及对蚕种生产的危害性

1.1真菌病特点

真菌是腐生型的微生物,能在各种有机物上腐生,特别是曲霉菌能深入到竹子、木制品等的内部。因此,病原分布广,而且分生孢子的数量多而轻,极容易随风扩,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1.2真菌病在蚕种生产的危害性

真菌病不仅在蚕期能危害蚕,还包括茧、蛹、蛾及蚕种保护等阶段,发生僵蛹、蛾,蚕种发霉等导致蚕种产量质量下降,而蚕种生产是以蚕种为最终成果的,农村丝茧生产则以蚕茧为最终成果。因此真菌病对蚕种生产的危害性更大、时间更长。在防治上要比丝茧生产要求高、周期长、难度大。

2 发病原理及传染途径

2.1发病原理

真菌的分生孢子很轻,数量多,成熟后在外界因素(如刮风、物品搬动等)的作用下散落到蚕的体壁上,当环境温度、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开始发芽,借助发芽管生长的机械作用力和分泌的化学物质作用下穿过蚕体表皮的几丁质层,侵入蚕体内,分泌毒素、吸收营养,最终引起蚕的感染和发病。

2.2传染途径

僵病发生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僵病的病原。二是适宜僵病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一般要求相对湿度75%以上,温度在25℃左右。两者缺一不可。其他因素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同发育阶段小蚕感染率大于大蚕,起蚕大于眠蚕、盛食蚕。主要是因为蚕体壁在发育的不同阶段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同。二是蚕的体质,表现在蚕的抵抗力不同,病蚕、弱小蚕等易感染。三是病原真菌的致病力大小等。

3 防治方法

3.1彻底消灭病原

僵病孢子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一是病蚕尸体及蚕室周围的有机物,特别是蚕粪。二是野外昆虫及桑园害虫的交叉感染,特别是秋季桑园中的害虫感染僵病后,其尸体和粪便污染了桑叶,长时间不下雨时更严重。三是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由于僵病的孢子数量多且轻,极易飘散,病原难以彻底消灭。因此必须把消毒工作穿整个蚕种生产全过程。蚕前严格消毒,对蚕室蚕具时行彻底消毒,减少病原数量。蚕期坚持防病消毒卫生制度,加强桑园治虫工作,防止患病的害虫及尸体、粪便污染桑叶,控制交叉感染。上蔟及蛹期保护,防止接触传染。

3.1.1蚕前消毒

蚕室、蚕具、环境都要进行严格消毒,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法:打扫、清洗,铲除旧土,换新新鲜土,蚕具进行日光曝晒,蒸汽、煮沸消毒。化学方法:采用药剂喷雾、浸渍,门窗密闭熏烟消毒,主要药物品种有漂白粉、石灰、毒消散、硫磺等。在消毒时要保证药物的浓度、消毒温度、消毒时间三个要素,提高消毒的效果。

3.1.2蚕座消毒

蚕室环境每天用0.5%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特别是除沙后。收蚁后、各龄起蚕、龄中及熟蚕要及时撒大(小)蚕防僵粉,坚持每天使用一次并保证用药质量;大蚕期可用有效氯为3%的漂白粉石灰防僵粉,因石灰能吸湿,进一步降低蚕座湿度,提高了防治效果。同时坚持隔天使用硫磺熏烟一次,降低蚕室内环境中僵病孢子的数量。

3.1.3上蔟及蛹期

上蔟时用大防进行熟蚕消毒,及时进行早采茧,化蛹后及时进行熏烟消毒,控制种茧保护湿度。每天对削茧环境进行消毒,减少病原数量。对摊蛹材料进行消毒,必要时可对蛹体进行消毒处理。

3.1.4发蛾及蚕种保护

发蛾期间加强对环境的消毒,病、死、僵蛾集中处理,防止感染和污染卵面。保种时及时进行掸种,清除蛾灰、蛾尿及各类病原菌,保持卵面清洁。保种期间控制好湿度,梅雨季节采用吸湿机除湿,定期检查卵面情况,及时掸种,防止蚕种发霉。

3.1.5回山消毒

经过一个蚕期的积累,许多病原得到繁殖,数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进行消毒,对下一阶段的种茧保护和削茧制种有很大的影响。上蔟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消毒。主要是采用有效氯1%漂白粉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结合硫磺熏烟消毒,把新鲜的病原杀灭,为制种创造条件。

3.1.6生物农药

蚕区禁止使用含白僵菌等真菌的生物农药治虫,防止污染桑叶,形成交叉感染。

3.2减少接触传染

加强提青分批,勤除沙,多撒石灰、焦糠等干燥材料进行隔离,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及时拾去弱小蚕,病死蚕及排泄物,将其投入到消毒盆中,防止病原扩散感染。强化桑园治虫,减少交叉感染。加强选叶工作,防止患病害虫及尸体、排泄物等污染桑叶及周围环境,控制外界传染。适当推迟削茧时间,一般控制在复眼呈黑色,严防嫩蛹削茧,缩短感染机会,增强蛹体的抵抗力。

3.3环境控制

3.3.1蚕座控制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尽量稀放饲养,防止相互之间过密时,产生抓伤,蚕体抵抗力下降,病原通过伤口传染。做到良桑饱食,严防给桑多,残桑多,湿度大,过少时食桑不足,体质下降。

3.3.2湿度控制

大蚕期加强开窗通风换气,降低蚕座湿度。采用通风机、排凤扇、电风扇等设备,强制通风,加强空气的流动,降低蚕室湿度。大丰蚕种场从2014年春季开始借助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在生产上安装吸湿机即空气除湿器,降低蚕室、蚕座、蔟中及种茧保护的湿度,对僵病防治效果进行试验。到2015年春季共三季蚕,重点是对易感染僵病的日系品种。结果表明,吸湿机除湿效果对室外气候依赖小,可封闭运行,而且吸湿速度快,效果好,一般情况下标准蚕室使用一台,可把蚕室相对湿度降到75%以下。使用吸湿机后僵病的发病率比普通常规方法下降3~5%,秋季使用时效果更明显,特别是在遇到阴雨、多湿天气时,外界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无法排湿时可有效防止上蔟闷蔟事件发生。2015年秋蚕生产全面采用吸湿机除湿,每户一台,全场日系良蛹率在96%以上,中系品种在98%以上,僵病率控制在1%以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阴雨多湿天气,尽量少食水叶,防止增加蚕座湿度,特别是添食抗生素时,桑叶一定要晾干,同时要适当减少给桑量,防止残桑多,并做到勤除沙,达到控制蚕座湿度,减少发病的目的。

3.3.3光线控制

注意蚕的趋光性,防止蚕的集中。加强扩座匀蚕工作,每次给桑前,通过匀蚕、调匾等措施,保持蚕头均匀,防止蚕头密度过大相互之间抓伤,减少伤口,降低创伤传染机会。

3.3.4气流控制

适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湿度和废气的浓度,增加蚕体体质。小蚕期每次给桑前要开窗换气,大蚕期保持正常通风。

2015-10-30-001

S884.3

C

项目资助: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编号:SXGC[2014]189号)

猜你喜欢
蚕座蚕期蚕室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夏秋养蚕有三早
沼气养蚕的技术
小蚕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养蚕眠起处理方法
晚秋蚕饲养技术要点
蚕期眠起处理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