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取穴原则

2015-04-16 12:07李梦甜李志道吕福全焦娟娟许阳阳王文斌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93
江西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阳明经循行合谷

★ 李梦甜 李志道 吕福全 焦娟娟 许阳阳 王文斌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30093;

2.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天津30010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口眼歪斜(常为单侧发病,双侧极为少见)[1]。中医称之“口喎”“口僻”“口眼喎斜”等,认为本病常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入侵面部脉络,使该侧气血痹阻,脉络失于濡养,导致该侧肌肉弛缓无力,受对侧牵拉而成歪斜[2]。西医称本病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认为其是由于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面神经周围的血管痉挛,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致面神经受压而引起的[3]。

合谷是临床针灸治疗面瘫的必用穴之一。但是在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中,取哪侧合谷穴的论述却不甚统一,就此笔者做了如下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1 取患侧合谷说

《灵枢 经筋》指出:手足六阳经经脉及经筋均循行于面部,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所主[4],因此口喎主要系三条经功能失调所致。

手阳明大肠经“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即其经脉循行先围绕同侧口唇,过人中后转至对侧,向上夹鼻。因此单侧的周围性面瘫极可能是由同侧的手阳明经脉病变所致。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于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由此可知,手阳明经筋在面部走行并无左右交叉。同时阳明经筋散布结聚之处,循行表浅,易感外邪。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针刺患侧合谷可疏风通络宣表,激发阳明经气而有助于病愈。

2 取健侧合谷说

巨刺法又名“互刺”“经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之意,属《灵枢》九刺之一。《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五脏六腑之气表里相通,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皆有交叉,如手足三阳经均交叉于督脉的大椎;足三阴经左右交会于任脉的中极与关元。当邪气客于经脉时,可出现左盛右病,右盛左病,或痛于左而右脉先病。治疗时取邪盛之经,或取其正虚之侧,或病在左经,用右侧穴治之,病在右经,用左侧穴治之。《素问 缪刺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变,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因此巨刺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有临床报道称巨刺法对于中枢性面瘫在治愈率与显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针灸治法,同时认为针刺患者病侧穴位不易找到针感,治疗难以取得好的疗效,而巨刺法则用针刺健侧穴位在治疗过程中激发经气,依据“气血互注”之理论来达到消除患区经络痹阻的目的。

现代医学实验已证明[5-7],刺激一侧合谷穴除了引起对侧大脑皮层体感区手代表区兴奋外,还引起对侧大脑皮层体感区面部代表区明显兴奋(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合谷穴区和同侧口面部的感觉传入信息在脊髓背角、丘脑和大脑皮质同一区域、甚至在同一神经元上发生传入信息会聚和相互影响),并波及到并波及到Ml面部代表区(Ml的功能主要是发出运动纤维支配对侧躯体运动)。即刺激一侧合谷可导致对侧大脑皮质面部感觉和运动代表区兴奋。这一现象符合经络体表左右、上下沟通的经络学理论和巨刺观点,为针灸临床“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目前对巨刺理论的研究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有关于其理论探讨也只是局限在神经传导方面。

此外,大肠经的循行在人中处出现左右交叉,因此该病也可能为健侧的大肠经病变所致,这也是取健侧合谷穴的原因之一。

3 取双侧合谷说

由上述可知,取两侧合谷均有根据。此外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合谷宣通气血之功尤著,这是对人体全身的调节,针刺两侧合谷均可激发本经和相关经络经气,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运行,使气血上行于头面部,濡养面部经筋,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4 小结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急性发作的面颊筋肉弛缓性疾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多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致使经气阻滞,经脉失于濡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面口合谷收”作为合谷治疗面部疾病的高度概括,反映出合谷为临床治疗面瘫的必用穴之一。对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哪侧合谷,从经络循行及合谷穴本身的作用特点角度来看,取健侧、患侧合谷及双侧合谷同取皆有依据,同时现代医学实验也为巨刺(取健侧合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侧、健侧及双侧合谷可交替取用以降低穴位的使用疲劳性,增强疗效。

[1]谷文英,李洪力.分期针灸周围性面瘫6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2):125-126.

[2]祝丽萍,刘文风.电针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04例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2,1:35.

[3]李健东,赵亮,王佳,等.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2):95-96.

[4]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

[5]陈淑莉,晋志高,景向红,等.“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J].针刺研究,2004,29(3):217.

[6]于晓华,吴富东.“面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况[J].针刺研究,2011,36(5):388-389.

[7]张文斌.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的分支投射[J].解剖学报,1998,29(3):242.

猜你喜欢
阳明经循行合谷
带脉循行浅议❋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从阳明经论治黄褐斑浅析
掐合谷穴能缓解视疲劳
督脉循行考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