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持衡辨治肾性蛋白尿的临证经验

2015-04-17 00:15何紫阳钟丽娟王婷晏子友
江西中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水肿

★ 何紫阳 钟丽娟 王婷 晏子友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 南昌 330006)

皮持衡辨治肾性蛋白尿的临证经验

★何紫阳1钟丽娟2王婷2晏子友3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南昌 330006)

摘要:尿蛋白作为一个肾脏损伤的重要标识,伴随着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从中医角度分析,蛋白尿的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而三脏的病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期间可累及肝脏;标实为外感风寒之邪,内生湿、毒、瘀之实累及肾络,二者相互影响,脏腑藏泻失司,则致精微物质失固,表现为蛋白的漏出。皮持衡教授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按肺脾气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瘀毒内阻辨证论治肾性蛋白尿。

关键词:肾性蛋白尿;水肿;皮持衡;临床经验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蛋白定量试验测得尿中排出蛋白总量>150mg/24h,称为蛋白尿。现代医学认为,肾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排出体外;持续或大量蛋白尿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而致肾小球硬化,最终出现肾功能衰竭[1]。所以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病的一个主要表现,还是肾脏病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因素。现代医学主要依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蛋白尿,但因其价格及毒副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长期应用而影响疗效。中医中药以其个体化有效治疗、安全性及相对低廉的价格等优势,使其在蛋白尿治疗领域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皮持衡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急慢性肾脏疾病的辨证论治。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兹将其辨治肾性蛋白尿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肾性蛋白尿属于中医的“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而蛋白质从中医角度讲属于精微物质的范畴,而精微物质的缺乏又可分为生成不足和丢失过多,肾性蛋白尿一般先因丢失过多的精微物质,导致各脏腑生理功能紊乱,间接又影响到精微物质的生成不足。

1.1本虚主要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可累及肝脏。肺主宣发与肃降。《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痈疽》云:“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皆指出了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等作用。意指肺把气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布散卫气,固护卫表,调节腠理开合,保持肺气通达等。若肺气虚损,外不能固护卫表,致邪犯机体,内不能输布精微物质,影响各脏腑生理功能。脾主统摄。人出生后,机体由脾胃的运化作用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称为“后天之精”。后天之精经脾气的转输作用以“灌四傍”,则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除推动和调控该脏腑的生理功能外,还能充养先天之精。若统摄失司,则精微物质易随水气流失,最后导致各脏腑失养,变生它疾。肾为先天之本,肾精是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加之部分后天之精的充养而化成。《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因此肾精的构成是先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生成、储藏和排泄,均由肾所主。若肾脏虚损,则精微物质不能封藏,易走小便而出。《诸病源候论》曰:“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小便而精微出也。”肝主藏血,精血互生,肝不能藏血则精血失敛;肝又主疏泄,若肝气不舒,则易致瘀,肝脾不调,则气机不畅,肝损及肾,则阴亏血少,皆能导致精微物质的缺失。

1.2标实外感风寒之邪,内生湿、毒、瘀之实,累及肾络。风性清扬开泄,易袭阳位,首犯肺卫,肺系受累,既不能布散脾胃之水谷精微,又不能助肾主水,精气不行,则水液停聚,痰瘀他邪可由此酿生,侵袭肾络,肾气不足,则失其封藏之用,精微随尿而出则为蛋白尿。内生湿、毒等邪实皆可致瘀。《血证论》云:“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生机。”故以上邪实日久可成瘀,瘀阻脉络,则各脏腑功能失司,进一步影响精微物质的生成及固摄。

2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是相互作用的,所以中医的辨证也很少出现单一的证型,常常是多种病因合而为病。可先从病因及相关症状分析,若无明显症状,则可从病机分析,即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患病之初,一般损及肺脾,病程日久,则损及肾脏,最后以脾肾两虚为主。根据以上病因病机,可将肾性蛋白尿的辨证分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2.1肺脾气虚主症:咳嗽,胸闷,疲倦乏力,少语懒言,易感冒,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润,脉细弱。治法:补脾益肺。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15g,土茯苓30g,白术10g,芡实30g,陈皮10g,莲须15g,生甘草6g,山药15g,砂仁10g后下,薏苡仁15g。改原方中的茯苓为土茯苓,取其利湿中有泻浊之功效;改白扁豆、莲子为芡实、莲须,取其祛湿之中兼有固摄的作用。若兼夹风邪者,适当加用祛风之药,如蝉衣、防风、荆芥、徐长卿等;兼有气虚血瘀者,可加丹参、益母草、鸡血藤等;兼有血瘀水停者,可酌情加用泽兰、马鞭草等祛瘀化湿之品。

2.2脾肾气虚主症:头晕,耳鸣,神疲困倦,动则气促,腰膝酸软无力,夜尿频数,食纳欠佳,大便偏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温阳益肾。方选七味白术散合肾气丸加减。药用:党参15g,白术15g,土茯苓30g,藿香15g,木香10g,葛根20g,炙甘草6g,熟地10g,山药15g,山茱萸15g,土茯苓30g,泽泻10g,丹皮10g,仙茅15g,仙灵脾15g。易原方中的肉桂、制附片为仙茅、仙灵脾,亦可改用肉苁蓉、巴戟天,取其温阳益肾之功。

2.3气阴两虚主症:腰酸乏力,面色萎黄,口干,五心烦热,气短懒言,食纳欠佳,夜寐欠安,可有眼睑或双下肢浮肿,大便干结难解,小便量少,舌质暗淡,苔少津,脉弦细或沉细。治法: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药用:党参15g,黄芪30g,熟地10g,山茱萸15g,山药15g,泽泻10g,土茯苓30g,丹皮10g。因后期易兼湿毒,出现苔黄腻,可加用白花蛇舌草15g、积雪草20g、六月雪20g、泽兰15g;若气虚明显,全身乏力、少气懒言者,重用黄芪;若偏阴虚者,重用生地,并加女贞子、旱莲草;兼有阳虚者,可加菟丝子、补骨脂;偏肾精不足者,加金樱子、芡实;腰痛甚者,加杜仲、续断;兼有血尿者,加小蓟、白茅根;兼有瘀血者,加丹参、当归。

2.4水湿停滞主症:眼睑、颜面甚至全身浮肿,胸闷气逼,腹部胀满,口干不欲饮水,食纳欠佳,寐不能平卧,舌质暗淡,苔滑腻,脉濡滑。治法:通阳利水。日久阳虚者治以温阳利水为法,方选五皮饮合真武汤加减。药用:大腹皮15g,生姜皮15g,茯苓皮15g,陈皮10g,桑白皮15g,白术10g,制附片10g先煎,白芍10g。可适当加用黄芪、薏苡仁等,以求健脾利水之效。

2.5瘀毒内阻主症:精神欠佳,面色少华,时有恶心呕吐,但欲漱水不欲咽,皮肤瘙痒,双下肢水肿,腰酸乏力,食纳差,睡眠欠佳,舌质暗红,苔厚腻,脉沉弦或沉涩。血瘀尚轻者,治以益气活血或养血活血为法,方选补阳还五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并在赤芍、桂枝、丹参、益母草、泽兰叶等药中选用2~4味以和营活血通络;瘀血较重者,治宜行瘀活血,甚则破血行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或桂枝茯苓丸加减,并在地龙、水蛭、泽兰叶、益母草等药中选用2~4味,以建和血逐瘀、通络之功。

3病案举隅

熊某,女,44岁,因“发现蛋白尿9年,病情加重伴乏力1月余”于2014年9月24日由门诊拟“慢性肾炎综合征”收治入院。2006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予益肾降蛋白等治疗,后多次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仍反复出现浮肿并蛋白尿。2009年出现反复咳嗽,无明显咳痰,一直未予重视。现症见:精神欠佳,腰酸乏力,遇劳更甚,偶有头昏,咳嗽,无明显咳痰,恶风,无畏寒发热,眼睑及颜面部稍有浮肿,胃脘部痞闷不适伴呃逆,偶有反酸嗳气,无胸闷气逼,食纳睡眠欠佳,双下肢轻度浮肿,大便干结,2~3日一行,尿频急,无尿痛,尿中可见较多泡沫,尿量大致正常。舌质淡,苔薄白、根部厚,左寸脉沉细,右寸、尺脉均沉。辅助检查:尿蛋白(++)。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辨病为石水,辨证为肺脾气虚、瘀水停滞,治疗以补肺益气、健脾化湿为法,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处方:党参15g,土茯苓30g,白术10g,芡实30g,陈皮10g,莲须15g,山药15g,砂仁10g后下,薏苡仁15g,丹参15g,泽兰15g,乌贼骨10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服用7剂后浮肿改善,咳嗽稍减轻,胃脘部痞闷不适较前缓解,尿常规示尿蛋白(+)。效不更方,病人继服1个月后,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嘱病人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随访期间未复发。

按:蛋白尿在中医归属精微类物质,出现蛋白尿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前期主要以肺脾病变为主,后期则以脾肾病变为主。患者咳嗽已有5年,久咳伤肺,又患者遇劳则症状加重,劳则伤气,且患者长期的胃脘不适伴二便异常,可辨证为肺脾气虚,治疗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改原方中的莲子为莲须,白扁豆改为芡实,取其收敛益肾之功,从中药药理上考虑,二者可有效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浮肿症状,对蛋白质的漏出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加用丹参、泽兰,取其利水化瘀之效;加用乌贼骨,针对胃脘部不适,取其抑酸之功效。肾性蛋白尿病程漫长,其涉及病种繁多,兼症表现各异,常以虚实夹杂为常见,需要辨证准确,分清主次,平衡补虚与祛邪之效,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并避免大方、复方之乱。

参考文献

[1]芦宇,马进.肾性蛋白尿的中医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92.

(收稿日期:2015-01-16)编辑:万崇毅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水肿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