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KAQ培养与产学研对接育人模式的探

2015-04-17 08:31李淑红,王京仁,成钢
家畜生态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产学研探析

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KAQ培养与产学研对接育人模式的探

李淑红,王京仁,成钢(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基金项目]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2]401号;2012年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JGZD1204];湖南省动物生产学精品课程资助[2010];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动物学)资助[2012];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资助[2012]。

[摘要]为了适应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对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目标、任务进行分析;优化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以KAQ培养为核心,对接产学研,提高了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动物科学专业;KAQ;产学研;探析

[收稿日期]`* 2014-11-05,修回日期:2014-12-16

[作者简介]李淑红(1964-),女,山东禹城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E-mail:752635080@qq.com

[中图分类号]S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28(2015)10-0094-03

Abstract:To adapt to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nd applied talents, the current status,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animal scienc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were analyzed and proposed that the optimizing of specialty teaching system targeting on KAQ training and the merging with industry-teaching-research improve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in animal science programs in local colleges.

随着我国现代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畜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动物科学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新的重要课题。当前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方向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湖南文理学院是一所1999年升本的地方高校,其中所设的动物科学专业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为适应现代畜牧业经济及农村科技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学院深化动物科学专业的综合改革,积极探索KAQ培养与产学研对接的育人模式,培养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知识面宽,专业技能熟练、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的动物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高级人才。

1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如仍按精英教育模式去进行本科生教育,与当前社会对本科生人才和就业需求不符[1]。而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形势严峻,在就业方向上除少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外,大部分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进入社会,但在就业能力上与专科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一是大部分学生对畜牧生产行业了解不够,从事专业工作的思想不牢固,导致学生学习、工作目标不太明确。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课学时多而杂,造成本科生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三是教学体系中对生产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生产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和胜任动物科学及相关专业工作岗位的现象。四是部分本科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进入社会后不能及时就业。五是新形势下畜牧业企、事业单位对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人才选择越来越严格,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型畜牧企业单位宁愿聘用职业专科学校的学生而不愿聘用本科学生。基于这些现状,地方高校应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加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及目标

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以动物科学为主,兼顾动物疫病防治,因地制宜,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为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依据地方特色及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化,遗传育种,饲料生产与工艺,动物营养与繁殖,动物环境与卫生,动物生产,畜产品加工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动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工作能力,为地方输送能在动物科学技术、动物疫病防治及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保证我国地方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

3KAQ培养对接产学研育人,提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1 以KAQ培养为核心,改革优化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体系

3.1.1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KAQ是指知识(Knowledge)、能力 (Ability)、素质 (Quality),KAQ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平台[2]。以KAQ培养为核心,以动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整合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进行层次化、整合化、模块化;构建学习人文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层次化平台;整合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共性课程平台,专业个性课程平台,实行模块化教学[3]。改革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专题式,PBL式,病例导入式等教学法[4-5];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学院利用培养平台对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

3.1.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拓宽知识获取途径以KAQ培养为核心,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湖南文理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建立并开通了《动物生产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http://www.huas.cn:83/jpkc/C82,《动物疾病学》精品课程教学网站http://www.huas.cn:92/ C84/zcr-1.htm,动物科学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动物科学实践教学中心网站,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随时获得所需的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3.1.3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以KAQ培养为核心,改革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3],增加设计创新性实验数量,制定实验教学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改变只根据学生实验报告考核成绩的方法,增加实验操作过程考核,分值增加到40%,提高学生实验技术操作水平。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制作和研究性创新性课题,学院开放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项目的研究,使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训练。

3.2 构建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对接KAQ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研合作育人,“产”指产业,“学”指学校,“研”指研究机构。产学研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6]。“产学研”结合是把高等教育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机地融合于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7]。为适应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地方特色,构建并实践产学研合作育人培养模式。学院建有20余个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基地,有4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拥有动物学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动物科学专业立足地方,与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三尖农牧有限责任公司、阳光一牧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平台,为KAQ培养与产学研对接育人提供保障。基地紧扣专业设置、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围绕教学、实习、科研,把教师的科研、学生的实习、实训、KAQ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院对不考研的同学大四时在产学研基地进行为期近半年以上的顶岗和轮岗实习,使学生在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 直接或间接地获得相关的就业信息,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8]。在产学研基地实习中,制定实习目标和内容,将KAQ与产学研合作育人对接,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推动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写作能力,与同事协调能力,上下级关系处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合作精神,开拓精神;学生在基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的情感[9]。构建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有力推动了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为畜牧业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4结语

以畜牧经济发展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将 KAQ教育与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对接,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模式一体化,加大动物科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快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促进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莹,王力生,陈丽娟.基于 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动物科学专业分类指导教育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266-268.

[2]邓一飞.浅议构建高校KAQ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大学学报,2004,26(5):56-57.

[3]李淑红,王京仁,韩庆,等.以地方为依托加强动物科学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1):160-162.

[4]王京仁,李淑红,成钢.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疾病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5):127-128.

[5]李淑红, 王京仁,成钢.专题式教学结合网络多媒体在《动物生产学》教学中的应用[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3):94-96.

[6]刘军安,黄书贤,陈长水,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研究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 258-1 259,126.

[7]李春燕.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8]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152-154.

[9]韦春波,贾永全,刘胜军.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初探 [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7):36-37.

Animal Scienc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Merging KAQ Training with the Industry-teaching-research Cooperation in Local Colleges

LI Shu-hong, WANG Jing-ren,CHENG Gang

(DepartmentofLifeScience,Hun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Changde,Hunan, 415000)

Key words:animal science programs; KAQ; Industry-teaching-researc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猜你喜欢
产学研探析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