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院校的设置及特点
——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为例

2015-04-17 22:16■王
法治新闻传播 2015年2期
关键词:哥伦比亚传播学学院

■王

美国新闻院校的设置及特点
——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为例

根据俄勒冈大学新闻学院的一项有关新闻与传播教育研究的课题报告,美国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可根据其类型、规模和形式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综合性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此类院校设有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并设有专门传媒业研究机构,如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类为以传播研究为特色的传播教育,这类教育很少进一步专业细化,而是以传播领域的通才培养为主,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传播学院都属此类;第三类为新闻专业学院,以培养记者、编辑、广播专业等人才为主,主要有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新闻学院;第四类为只有本科专业的学院和社区学院,设有新闻传播课程,规模较小。①

根据美国戈门的大学排名,名列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本科前五名的大学是: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锡拉丘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名列新闻研究生院的前五名是: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②

美国新闻学院的典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于1720年,被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钦定校名为 “国王学院”。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国王学院于同年复课,为纪念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校名改为哥伦比亚学院。直至1896年,哥伦比亚学院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一直沿用至今。早在1902年,普利策就在备忘录中记载下他的新闻教育观:“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1912年9月,遵从普利策的遗嘱,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接受普利策捐资200万美元建成。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只招收研究生,共设立四个专业方向: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和新媒体,学习合格后颁发相应的文科硕士学位、理科硕士学位或传播学博士学位。文学硕士项目面向已具备3至15年从业经验并希望在专业方面进一步深造的专业记者,可选研究领域为:艺术与文化、商业与经济、政治、科学健康与环境。理科硕士教育以11个星期的新闻报道课程为开端,其中包括4个星期的数据训练和7个星期的报道方法学习,例如:信息收集与评估、人物采访和新闻写作。此外还需要完成4个短期必修课程:法律、经济、伦理和新闻史。理科硕士项目还包括15个星期的研讨班课程,议题覆盖从国际事务报道到视频叙事,从文学新闻主义到数据可视化。学院提供了三个研究领域:数据新闻、斯塔比尔调查性新闻中心和纪录片。此外,学生需在毕业前根据兴趣从书面写作、图片与声音和受众与契约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并完成学业。理科硕士项目同时接收全职和兼职学习者。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通过与其他学院以及校外合作,开设一系列双学位课程:新闻与经济、新闻与计算机科学、新闻与国际公众事务、新闻与法律、新闻与宗教。在博士培养方面,哥大新闻学院采用跨学科联合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思路和教学组织方式。由新闻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和文理研究院四个学院共同参与博士项目的课程,但录取和学籍管理由新闻学院来负责。传播学博士学位项目1998年9月正式招收学生,2004年5月才培养出第一个毕业生。③这与该院历史悠久的新闻学硕士生项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硕士培养记者,而博士则培养学者,这也符合美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惯例”。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教师普遍具备深厚的新闻从业背景,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全职教师37名,其中包括12名荣誉教授、14名教授、6名副教授、3名助理教授、1名讲师和1名客座教授。④此外,来自纽约地区的新闻客座专家会定期或不定期就自己所研究领域为学生做学科前沿专题讲座。

学院对学生采取自我引导形式的教育,强调依靠自己的智慧、努力、动机与创造力来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报道社区的各个方面。学院的大多数课程为必修,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设想来进行弹性选择。为保证最佳教学条件,大多数课程设有人数上限。同时,学院偏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与新闻媒体紧密结合:一方面鼓励学生要积极及时地接触身边的媒介,时刻洞察新闻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经由媒体向学生提供奖学金的同时联合新闻机构创办研究所,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作品发表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例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进行自我展示。由于秉承新闻应该独立于政府的理念,学院接受企业资金,但并不接受联邦政府拨款,但学生可以向政府贷款。

在奖学金方面,除了众所周知的于1917年设立的普利策新闻奖下设一个专门奖学金外,哥伦比亚新闻学院设立了众多以优秀新闻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项目:有针对广播新闻的奖金Du Pont Awards,表彰对美国内部理解作出突出贡献的西半球人士的奖金Maria Moors Cabot Prizes,为勇敢正直的新闻记者颁发的 Chancellor Award,纪实类作品奖Lukas Prize Project Awards,针对杰出报道环境议题的奖金John B.Oakes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Environmental Journalism,奖励人文报道的 M ikeBerger Award,Paul Tobenkin Memorial Award和Dart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Coverage of Trauma。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办学目标是提供最佳机会使学生能理解并精通新闻技巧,学院不但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力量以及弹性多元的教学课程,而且还为学生设立了崇高的道德准则。一旦发现制造假新闻、编造引语或剽窃,当事者会被立刻开除。而这种对 “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正体现了包括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在内的美国新闻学院的一贯教育理想。

美国新闻教育的发展与困境

自1908年密苏里大学建成第一所新闻学院至今的100余年中,美国新闻教育呈现出三个变化趋势:首先是由单纯的专业技能化教育向专业技能与学术研究教育细分的转变;其次是由单一学科教育到通识教育的转变;最后是由专业化到市场化的转变。

20世纪40年代,施拉姆将新闻作为研究对象,以推进传播学研究。与此同时,他也将传播学引入了新闻学教育。1943年至1947年任伊阿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期间,施拉姆曾重组本科新闻学课程并提出博士课程必须具备7个方面的内容:传播史,传播法,传播与政府的关系,舆论学,传播与世界事务,传播学研究方法,传者的权利与责任,而课程设置的核心是内容分析和调查方法、宣传学、舆论学。⑤虽然,后来围绕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关系的争论不断,也有部分学者一直致力于将新闻学从传播学中脱离出去,但传播学的引入无疑在当时解决了 “新闻无学”的窘境,并且为美国的新闻教育从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转向更深层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1950年开始,美国一些著名学院纷纷建立研究机构,如明尼苏达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伊斯大学等在50年代前后都设立了新闻与传播研究机构。到1960年,全美已经有9所新闻学院授予新闻或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1963年,全国之大学或独立学院正式设有新闻或大众传播科系的共有105个,其中有35所大学设有研究所。⑥伴随着新闻专业院校和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多,各新闻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开设了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的课程。于是,美国的新闻教育逐渐形成 “综合性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传播研究为特色的传播教育”“专业性研究院”和 “只有本科专业的学院和社区学院”这四种不同样态,形成多层次的互补型教育体系。

虽然以上四种新闻教育样态的侧重各有不同,但即使是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为代表的 “专业性研究院”也依然强调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科学、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广泛涉猎。这不仅源于美国高校20世纪刮起的通识教育之风,更重要的是基于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由于新闻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无论实际操作还是理论研究——应当拥有通达的知识储备和全面多角度的思考能力。鉴于此,美国的新闻教育越发倾向于提供多领域课程供学习者选择。美国学生一个专业为主、兼读多个专业已经成为流行趋势。据 《纽约时报》报道,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美国大学生修读两个、三个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有修读四五个专业的。⑦

进入21世纪的美国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其在传媒业中则表现为从业人员实际收入的下降和媒体裁员。在教育市场化程度极高的美国,传媒产业的波动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教育的走向。由于经济问题,2002年伊利诺依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裁撤了专供研究生使用的实验室;2003年8月,加州大学契柯分校取消了一些基础性的写作课程;同年,加州大学圣塔·克鲁斯分校也将最后一个本科新闻教育项目撤销。⑧2006年,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就业率大约只有52%⑨,这一数字在该院进行包括开设新媒体与技术课程在内的诸多调整后,于2010年上升至69%。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跟上媒介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脚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不但开设了双学位课程,而且还设立了数据新闻的理科硕士项目。

就以往而言,新闻记者坐在计算机前研究算法或建造数据模型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 “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和 “贴近媒体用人需求”依然符合美国新闻教育的改革策略。然而,在新媒体日益崛起与无处不在的商业冲击的双重压力之下,当今的美国新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在新闻专业主义与满足雇主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同时,还要对新闻业的极速发展和变革作出回应。

(作者系吉林动画学院传媒分院教师)

注释:

①唐世鼎、黎斌:《世界传媒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同上。

③蔡雯、周欣枫:《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经典个案 (下)——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调研报告》,《国际新闻界》2005年第6期。

④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官网:http: //www.journalism.columbia.edu/page/10/10?category_ids%5B%5D=22015.4.13。

⑤黄鹂:《论美国新闻教育的职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44页。

⑥同上。

⑦高金萍:《面临转变: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大势》,《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2期。

⑧同上。

⑨ [美]吉恩·赫斯科维兹著、江海伦译:《新闻学教育:生存还是繁荣?——来自美国新闻学院的报告》,《新闻记者》2011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哥伦比亚传播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哥伦比亚的五彩河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学院掠影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合康变频成功进军哥伦比亚市场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