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疗效观察

2015-04-18 02:38何纯青周武平吴玲玲郭宏亮吾木尔易守红
海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融合术退行性活动度

何纯青,周武平,吴玲玲,郭宏亮,吾木尔,易守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医院骨科,新疆 喀什疏勒 844200)

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疗效观察

何纯青,周武平,吴玲玲,郭宏亮,吾木尔,易守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医院骨科,新疆 喀什疏勒 844200)

目的 比较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接受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接受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腰椎总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和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腰椎总活动度大于对照组,邻近节段活动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腰椎功能,优化腰椎活动度,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腰椎退行性变;Isobar动态固定;椎弓根内固定

腰椎退行性变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引起腰痛和腰椎不稳的主要原因,对于身体条件可以耐受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采用坚强内固定及椎间植骨达到椎间融合是传统脊柱外科手术的“金标准”,但是融合固定后可产生异常应力集中于邻近椎间盘,异常增加邻近节段运动范围甚至产生退变[1-2]。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是一种脊柱非融合系统,其优势在于保留可控制范围内的脊柱运动,改变失稳节段运动的负荷模式,限制其异常活动范围的进一步加剧[3]。本文主要分析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疗效差异,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RI摄片确诊,且接受3个月以上严格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40~71岁,平均(56.71±8.33)岁,病程9~62个月,平均(27.61±4.58)个月;对照组患者接受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治疗,其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39~73岁,平均(57.02±9.16)岁,病程8~61个月,平均(28.29±4.07)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全麻,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正中切口沿棘突两侧骨膜下剥离骶棘肌至关节突外侧缘。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选择伴下肢神经症状的一侧行半椎板及预融合椎间隙的小关节突切除术,切除椎间盘组织后用撑开器撑开椎间隙(获得满意的椎间高度)。连接对侧椎弓根螺钉、锁紧钉棒系统、维持椎间隙撑开状态。选择合适大小的融合器,于其中空部分填塞微粒骨,与矢状面呈30°~45°并置入椎间隙。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选择有下肢神经症状的一侧行半椎板切除术,将突出的退变髓核组织彻底摘除,减压该侧神经根管。选择合适长度的Isobar动态棒连接两侧的椎弓根螺钉并锁紧钉棒系统[4]。

1.3 观察指标

1.3.1 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 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分别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腰痛情况,ODI分值越高、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JOA分值越低、疼痛感受越严重。

1.3.2 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情况。腰椎总活动度:L1椎体上终板与S1椎体上终板之间夹角,屈伸位该夹角为总活动度水平;邻近节段活动度:病变节段屈伸位上下终板间夹角。

1.3.3 炎症因子水平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s)

观察组(n=53)对照组(n=53) t值P值22.92±5.35 23.17±5.73 0.283>0.05 14.28±3.21 21.09±5.32 7.395<0.05 15.28±2.13 15.19±2.01 0.371>0.05 23.18±2.84 17.36±2.05 6.989<0.05

2.2 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腰椎总活动度大于对照组,邻近节段活动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比较(°,±s)

观察组(n=53)对照组(n=53) t值P值腰椎总活动度 邻近节段活动度治疗前7.68±0.47 7.59±0.62 0.732>0.05治疗后4.78±0.63 0.32±0.08 9.284<0.05治疗前7.33±1.02 7.28±1.13 0.382>0.05治疗后7.16±0.67 8.94±0.88 4.392<0.05

2.3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3)对照组(n=53) t值P值CRP(mg/L) IL-6(pg/ml) TNF-α(pg/ml)治疗前2.37±0.35 2.45±0.41 0.242>0.05治疗后33.19±7.32 51.48±9.21 5.398<0.05治疗前10.57±1.19 11.26±2.05 0.331>0.05治疗后14.39±1.75 23.16±2.33 7.693<0.05治疗前27.81±2.33 28.53±2.68 0.382>0.05治疗后28.14±2.13 36.29±3.67 7.036<0.05

3 讨论

腰椎融合一直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选择,但是融合手术本身减少了腰椎活动度,常引发脊柱活动度丢失甚至影响限制正常活动,此外融合手术集中于邻近节段应力,可促使邻近节段发生退行性变。1988年报道了第一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病例,此后众多临床研究中均发现了坚固内固定术后ASD[5-6]。对于腰椎退变手术患者,保留关节活动度、维持生理性的腰椎运动是保证术后孕期疗效的关键所在,腰椎后方动态固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动态固定是指在不融合的前提下改变腰椎负荷传导及活动范围,旨在承载负荷以缓解疼痛、控制腰椎异常活动并使其恢复正常活动状态,动态重建腰椎序列[7]。

Isobar动态固定系统于1997年被研发成功,在融合邻近部位可以起到震荡吸收的作用,减少应力遮挡,维持椎间盘高度及活动度,有助于预防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化。Hagiwara等[8]在对腰椎退变患者使用Isobar动态固定系统后的效果进行长期随访,发现滑脱节段融合成功且邻近节段未发生退变或者滑脱,提示临床效果满意。本次研究中对腰椎退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比较,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均由腰椎功能降低及一定程度的疼痛感受,但是组间差异不明显,而在观察者患者接受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治疗后,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Isobar动态固定系统对于维持患者腰椎功能方面具有更好的作用,同时由于保持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减少邻近腰椎退变,降低了腰椎的疼痛感受,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9]。

Isobar动态固定以椎弓根螺钉为核心装置,使术后手术节段接近正常脊柱生理曲度[10-11]。Isobar动态固定系统在维持手术节段术后活动度方面的作用受到广泛肯定,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腰椎总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与Salo等[12]的观点一致。脊柱融合术后脊柱运动负荷及应力分布的改变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腰椎融合及邻近节段的动态固定可以使邻近自由节段的活动度代偿性增加,这是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可能原因。本次研究对手术前后邻近节段的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邻近节段活动度小于对照组患者,提示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有助于延缓手术邻近节段的退化[13]。

全身炎症状态与腰椎手术患者的远期效果具有密切联系,CRP水平与手术创伤大小相关,是组织早期创伤的敏感指标,促炎因子TNF-α是全身炎症反应的最重要启动因子,可以吸引中性粒细胞的聚集,IL-6可以刺激B细胞分化及急性期蛋白合成[14]。在本次研究中对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Isobar动态固定系统应用于患者中具有小创伤的优势,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及功能康复训练开展[15]。

综上所述,Isobar动态固定联合腰椎融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腰椎功能,优化腰椎活动度,降低全身炎症水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Hrabálek L,Wanek T,Adamus M.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of the lumbosacral spine by decompression and dynamic transpedicular stabilisation[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11,78(5):431-436.

[2]Colloca CJ,Keller TS,Moore RJ,et al.Validation of a noninvasive dynamic spinal stiffnes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n an animal model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J].Spine(Phila Pa 1976), 2009,34(18):1900-1905.

[3]Hadzipasic M,Tahvildari B,Nagy M,et al.Selective degeneration of a physiological subtype of spinal motor neuron in mice with SOD1-linked AL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4,111(47): 16883-16888.

[4]严越茂,李世平.单节段椎间融合联合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4, 6(2):89-91.

[5]Pejrona M,Berjano P,Cecchinato R,et al.Posterior surgery or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degenerative deformity?Comparative data[J].J Neurosurg Sci,2014,58(2 Suppl 1):77-80.

[6]Manfré L.CT-guided transface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facet joint syndrome:A novel approach[J].Interv Neuroradiol,2014,20(5): 614-620.

[7]施荣茂,王浩明,陈道森.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的对比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2):1288-1290.

[8]Hagiwara H,Shibata H,Sakakibara H,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aluation of L5-S1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 Japanese women[J].Asian Spine J,2014,8(5):581-590.

[9]李 华,曹贞国,魏 东.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0例中远期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22):81-83.

[10]王浩明,李瀚卿,施荣茂.椎间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后路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 (10):1022-1024.

[11]Chanapa P,Yoshiyuki T,Mahakkanukrauh P.Distribution and length of osteophytes in the lumbar vertebrae and risk of rupture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 study of dry bones from Chiang Mai,Thailand[J].Anat Cell Biol,2014,47(3):157-161.

[12]Salo S,Leinonen V,Rikkonen T,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J].Maturitas,2014, 79(4):449-455.

[13]李忠海,王诗媛,付 强.腰椎退行性疾病ISOBAR动态固定早期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1):973-975.

[14]马 辉,李忠海,朱晓东.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评价[J].脊柱外科杂志,2011,9(4):226-228.

[15]Khabour OF,Abu-Rumeh L,Al-Jarrah M,et al.Association of adiponectin protein and ADIPOQ gene variants with lumbar disc degeneration[J].Exp Ther Med,2014,8(4):1340-1344.

R681.5

B

1003—6350(2015)15—229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5.0826

2014-12-24)

何纯青。E-mail:1085834635@qq.com

猜你喜欢
融合术退行性活动度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