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

2015-04-18 01:24刘挺
关键词:中轴贝尔资本主义

刘挺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探析

刘挺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在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将技术作为决定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力量,试图预测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是一个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的新的社会形态。通过对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探析和批判,既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也有益于理解、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动态。

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社会主义社会;阶层;技术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而美国未来主义家、政治哲学家丹尼尔·贝尔(1919-2011)提出的“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并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由于他的“后工业社会”的思想观点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轨道,因此,探析和批判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的本质,有助于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础上,把握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一、以技术为中轴考查社会历史发展

马克思是用阶级的观点考查社会形态的演变,而贝尔考查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虽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采用的却是另一种理论分析方法。贝尔的观点是从“没有一个概念图式可以把一个社会现实描述穷尽。”[1]6出发,以中轴原理即“人们目的决定人们注意力的中心”,以此来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或者社会形态的演变。

受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影响,传统的社会学主要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中轴,将社会发展区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社会发展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基础上,贝尔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中轴,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社会发展阶段。在贝尔看来,“技术一直是区分社会时代变化的主要力量之一,技术改变了社会关系和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2]211按照这种思路,贝尔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矛盾而推动社会发展,而是在于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也可以说,生产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中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这种中轴作用也体现的更为明显了。在贝尔看来,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主要是以生产和使用各种知识技术而展开的。如在前工业社会由于受土地和资源方面的限制,这时的社会发展的中轴主要是考虑怎么解决这样的自然限制矛盾。而在工业社会,更加强调个人发展、投资与国家权力,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成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中轴。但在后工业社会,中轴则是理论知识。因为在人类社会的这个历史阶段,社会的发展已进入了更加依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知识”显然是后工业社会主义的资源。从掌握知识主体的人来看,此时拥有生产力进步钥匙的人无疑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或者科学研究人员有可能成为这个社会的统治力量。所以,在后工业社会里,专门技术成为取得权力的基础。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后工业社会

在贝尔眼里,当代资本主义并不同于马克思时代呈现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使马克思当年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遭受质疑。贝尔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并不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所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类社会制度的名称,可能都是工业化和官僚科层化这些成规内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社会进程的一部分”。[2]385他认为不论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都会走向一个共同的社会形态:后工业社会。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而工人阶级的地位,只能是被剥削和榨取剩余价值。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明确,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会最终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贝尔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倒是和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几分相似。首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股份公司的出现和新的银行制度的出现使资本的社会化程度更高,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不再单纯依靠资本家的储蓄和对剩余价值的获取来增值。其次,福利制度的实施使社会底层阶级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股份公司的出现,则使公司的管理权同所有权发生了分离,并产生了指挥劳动的管理这一新兴职业,而企业内部员工持股也使工人的地位有所改变。再者,随着银行制度和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发展的不断扩大,必然使办公室人员和白领阶层不断的过大,导致一个国家占多数的阶级不再是无产阶级而是中产阶层。

贝尔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底层阶级的人数会不断减少,而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新型白领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型力量。这个阶级首先是由多数的人组成,其次这个阶层是一个掌握知识技术的阶层,且他们有一种共同的、新的价值准则为基础的精神气质。这个阶层在后工业社会则会上升为统治阶级,因为在这个社会的个体是以知识而不是以财产来划分社会地位的。而新阶层的出现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趋向于消失。在贝尔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现实的不可化解的矛盾。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沿着不同的中轴发展的。首先,政治领域的中轴是平等原则,文化领域的中轴是个人主义,而效益原则是经济领域的中轴。但是在现实中资本主义社会,享乐主义盛行,这必然会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的中轴之间的矛盾。

三、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已经孕育了社会主义的胚胎,最终资本主义的走向应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贝尔认为资本主义一些的新变化是在酝酿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后工业社会。贝尔认为,“马克思已去世多年,但统治西方的却仍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计划并没有接替资本主义,所以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是一件冒风险的事”。[2]277因此,贝尔预言后工业社会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工业改革发展都是以理论知识为驱动的。在贝尔看来,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都是以经验为社会发展的核心。由于在后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已经到了相当高的阶段,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知识本身的性质就表现出来了。在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任何领域有关经验的东西在后工业社会都将以理论的形式出现。在这基础之上,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主要围绕各个领域的知识而组织起来的。这样,也有利于社会改革和社会管理,而以“知识”为核心的后工业社会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方面也在不断地随之变化。

其次,在后工业社会里,国家、政府制定各项政策都是通过智能技术来决定的。就是说,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创造出新的智能技术来制定政策和决策的社会。智能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智能系统技术来将决策的规则系统化以代替后工业社会之前决策的直观化。这些规则是通过自动化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中来体现的,而且这种智能系统是通过统计技术、逻辑技术和数学计算公式来实现的。该系统可以使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处理,将使决策的效率更加高效。但是,并不是说后工业社会是一个过分崇拜技术的时代。后工业社会反而会有计划有节制的发展技术,在这个社会任何一项新技术产生之前都要经过专家的技术评估,评估该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负面效应的多少。我们都已经看到,当代社会技术发展的同时给人类带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核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匮乏的窘境,但它同时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核辐射和核泄漏时时刻刻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权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谁也不敢设想一场核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后果,而汽车工业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加剧了极大的环境污染。之所以产生这么多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在工业社会人们在发展一项技术之前只考虑效益原则,而忽视对该技术是否产生过多的负面效应进行评估分析。另一方面,在工业社会,各个国家把技术优势当作国家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进行发展,这样就使政治结构不允许对一些涉及国家安全战略的技术进行评估。而在后工业社会,人们在发展任何一项技术之前,都会对技术的价值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对技术的发展进行规划和控制。

再者,在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从工业社会以制造业为主转变成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格局。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多数的劳动力不再从事于制造业的生产,而是转到服务领域,提供如商品贸易、物流运输、医疗保健、文化创意服务以及教育和科学研究等等。自然,在工业社会,企业家是社会的核心群体。而在后工业社会广大的科学研究人员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核心,且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通过享有选举权和其他权利来行使他们的权利,对技术和政治进行平衡,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后工业社会是一个能人统治的社会,所谓的能人是在一个领域被其他人公认的一个行业最优秀的人。这些人是社会认可且赞扬的群体,所以是被社会公认的统治阶级。

四、贝尔与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关观的比较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认为由于知识的重要和技术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数量会越来越少,而知识分子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趋势之下,随着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最终会消失。马克思认为“划分阶级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活动的方式和由它所决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机构中所处的地位,而不是财产的多寡,收入多少。”[4]425,但贝尔明确地把职业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认为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这个人处于哪个阶级、阶层的决定性因素。在贝尔看来,科学技术革命正在使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向后工业社会形态转变。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性质仍然是私有制社会,但后工业社会的统治力量是知识分子,一个能者统治的社会,是所有社会成员公认的统治阶级,但所有社会成员又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整个社会演变为一个公众的社会,对社会提出要求要求的权利是建立在公众社会全体成员的基础上的,政府的决策也是建立在公众决策的基础上的,这既有利地解决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膨胀的个人欲望的危害,又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失调和国家支出不断增长的矛盾。在这样一个能者和公众统治之下的社会,社会的资本不再广泛地聚集在私人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在自由竞争之下的种种弊端也会被消除。而在工业社会中存在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会消失,这两个阶级都会在后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淡出历史的舞台。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度量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程,他认为在这个社会中突出的中心不是技术的发展,而是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由于其无限获取剩余价值的贪婪欲望本性,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会引发高度两级分化的阶级斗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是没有生产资料的,他们不过是受人雇佣的劳动力商品。即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像过去那种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数量,会随着技术的改变而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扩大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人阶级队伍。这样看来,虽然工人阶级的素质整体有所提升,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状态有所改变,但这也不能改变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其受剥削的本质。通过技术的改变,工人阶级由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只能说明,工人阶级被资产阶级所榨取的剩余价值只会有增无减。马克思主义当然也承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但其基本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却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必将在无产阶级的反抗中走向灭亡,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总结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其中的某些观点和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有吻合之处,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马克思曾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5]826这对于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迈向现代化的中国的未来计划和选择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贝尔的后工业理论虽然对西方社会的某些评价还算中肯,但是,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很多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带有明显的阶级立场,并非完全的价值中立。它的理论分析是唯生产力论,而且这一理论“对于西方资本主义运行秩序依然持认同的态度,在科技决定论的表象下,核心依然东方趋同于西方,没有走出“西方中心论”的鸿沟”。[6]94他试图通过“后工业社会”的分析和理论构建来掩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存在提供理论支持,这样的观点显然既违背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违背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总之,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在本质上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对于这一当代西方的社会理论和思潮,我们既应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也应当在批判的基础上予以研究、扬弃和借鉴。

[1]佩西.人类的素质[M].薛荣久,译.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8.

[2]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译.三联书店,1992.

[4]亨利希·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第2卷[M].袁志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徐秀梅.论“后工业社会”理论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J].延边党校学报,2013(6).

(责任编辑:戢斗勇jidouyong@qq.com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Exploration on Bear’s“Post-Industrial Society”

LIU Ting

(Political Institute,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China)

The foundation of Bear’s post-industrial society was based on Marx’s theory on social development. He regarded technology as the fundamental force determining the social system upgrading with the intention to predict the future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s a new form of society connecting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The exploration on Bear’s thought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 our belief in the truth of Marxism on the one hand and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new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on the other hand.

post-industrial society;capitalist society;socialist society;class;technology

F038.8

A

1008-018X(2015)03-0013-04

2015-04-19

刘挺(1990-),男,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中轴贝尔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湾区枢纽,四心汇聚! 广州中轴之上,发现全新城市中心!
城市中轴之上,“双TOD”超级综合体塑造全新城市中心!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数字经济+中轴力量,广州未来十年发展大动脉在这!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忘我的贝尔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