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干眼症

2015-04-20 09:15薛明新高卫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泪液干眼症眼部

曹 颖,薛明新,高卫萍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3;2.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

干眼症[1](dry eye syndrome)又名角结膜干燥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胀痛或刺痛、视物疲劳、畏光。现代医学[2]治疗包括人工泪液替代、抗炎、免疫抑制剂、性激素等,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大,存在很多弊端。中医采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对本病治疗效果好,其中针灸通过刺激神经兴奋、促进泪腺[3]、睑板腺[4]主动分泌泪液,双向调节性激素水平[5]等环节起到疗效。笔者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搜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或临床观察研究,以干眼、干眼症、白涩症为主题词,对针刺、针灸、电针、雷火灸、按摩、穴位注射进行二次检索,共搜索到47篇文献,筛选排除综述、经验总结、相似文献,最终纳入33篇,其中包括27篇随机对照试验和6篇临床观察性试验。笔者从临床疗效、临床操作、诊疗标准和作用机制角度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针灸治疗干眼症效果明确,治疗方法存在多样性。在33篇文献中,单纯针刺出现频率最高,为36.36%,共12篇,其次为针药结合(9篇)、电针(4篇)、雷火灸(3篇),此外还有穴位注射、针灸结合、灸法结合雾化、中药结合按摩、针灸结合药物各1篇。据统计,针灸治疗干眼症平均有效率为84.37%,针药、针刺、电针、雷火灸分别为 85.22%,84.21%,83.53%,77.51%,差异不明显,但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人工泪液。黄洁等[6]以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停止治疗21 d复测,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与单纯人工泪液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黄蓉等[7]研究证实,电针治疗干眼症不仅即时疗效明显,远期疗效亦较好。另外针药结合、电针在改善干眼症状,促进泪液分泌上疗效更优,两者共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8-9]。“穴位所在,主治所及”,高卫萍等[10]研究发现,眼周穴位刺激作用显著,局部取穴可改善眼周组织微循环,促进恢复,疗效与治疗方法、穴位的选取有关。徐兴华等[11]以风池穴区别于普通针刺组,采用郑槐山“过眼热”针法,风池穴得气后通过捻转提插行针使得热感传至双眼,气至病所,疗效更佳。

2 方法

2.1 穴位选择 干眼症以眼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已有研究[12]表明,单纯眼周针刺治疗能够提高泪膜的稳定性,促进泪液主动分泌,故临床针灸取穴以眼周穴位为主,排名前6位的穴位为睛明、攒竹、太阳、四白、合谷、三阴交。睛明、攒竹为手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前者又为五脉之会,太阳为眼部奇穴,四白为多气多血的足阳明经穴位,针灸这些穴位能起到疏通经脉,调节眼周气血的作用,从而改善眼部症状。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合谷亦为大肠经原穴,能治疗头面部疾病,宣通气血。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交会穴,具有滋阴生津润燥的功效。因此,合谷、三阴交较其他眼部穴位使用更频繁。干眼症的常用穴位按频次高低列入下表,见表1。

此外常用穴位还有:足三里、太溪、鱼腰、百会、肝俞、肾俞、翳风、曲池、丰隆、外关、列缺、血海、光明、复溜等。

表1 常用穴位频次表

2.2 穴位配伍 在33篇纳入文献中,取穴配伍方式主要有3种:局部取穴、局部配合远端取穴、辨证取穴。其中局部远端配合取穴出现20次(60.81%),频次最高,多配合合谷、三阴交、风池。局部取穴有7篇(21.21%),辨证取穴6篇,常见为肝肾阴亏型(3篇),常用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等,补益肝肾、滋阴生津。另3篇各自分为3种证型:张鸥等[13]辨证为气阴两虚证、湿热壅滞证、瘀血内阻证3型;何慧琴等[14]辨为肝肾亏虚、热炽阴伤、痰瘀互结3型;冯清云等[15]分为肝肾亏虚证、肺阴不足证、脾虚郁热证3型。虽然取穴上眼周穴位出现频率最高,但临床治疗上常配合远端、辨证取穴,通过调理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疏经通络,溯本求源,功效兼备。

2.3 操作方法 眼周皮肤肌肉浅薄,进针角度多为直刺、斜刺或平刺,进针深度在0.2~1寸之间。对于针感的记录,在28篇含针刺治疗的文献中,10篇描述为眼部及穴位酸胀,5篇提及得气,13篇未描述,针感的传导对风池穴的描述较多,如向前额、眼部传导[16],向上向前传导[6]。徐兴华等[11]采用温通法针刺风池,产生热感传至眼睑或眼眶。鉴于眼周穴位血管丰富、靠近眼球,手法宜轻,在19篇提及补泻手法的文献中,有18篇运用平补平泻法,睛明、承泣、球后等穴位于眼眶内侧,为操作安全考虑多不行针或小幅度捻转。电针治疗法,多选用6805c型电针仪,采用连续波,低频(1~2 Hz),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除1篇未描述电针夹取的穴位外,其余均选用穴位加电针,分别为风池和攒竹,攒竹和瞳子 ,太阳和承泣。笔者考虑眼部穴位加电针刺激,出血瘀青的可能性增加,但文献中并未提及意外事故,有待考究。

雷火灸是常见灸法之一,即可单一使用又可联合使用,主要含有菊花、决明子、青葙子等中药,有清肝明目和血的功效,相比普通艾灸热力峻猛、渗透力强,故作为干眼症的首选。灸疗部位包括回旋额头、双眼、雀啄灸眼部穴位、轮换灸双耳等。宋小莉等[17]配合灸鼻孔刺激眼泪分泌,陈陆泉[18]还配合按摩眼周、耳周穴位治疗。

2.4 时间因素 留针时间、行针次数、治疗频率、疗程长短是针灸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统计,留针时间为20~30 min,以30 min最为常用;除1篇[19]报道行针30~40 min,其他文献均未提及在留针过程中进行行针操作,笔者认为持续行针30~40 min的可能性较小,患者也难以接受,应该是在留针过程中行针增强针感,仍以静留针为主;治疗频率以1次/d(15篇)和日隔1次(10篇)最为多见;疗程跨度较大,从10 d~3个月不等,其中28~30 d常见,约占50%,有4篇仅描述了1个疗程的天数,未记录总疗程。研究中未出现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比较,是否在某一疗程内出现疗效峰值,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如何选取最优疗程值得研究探讨。

3 疗效标准

33篇纳入文献中有17篇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篇参照刘祖国编写的《眼表疾病学》,有3篇未提及诊断标准。秦志勇[20]还选用了刘祖国主编的《眼科疾病学》、张汗承发表的《干眼病记分分级和人工泪液疗效评价的研究》及Lemp MA发表的《New strate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dry-eye states》3篇文献作为参考。笔者查阅上述书目发现,干眼症尚无公认的规范诊断,研究者多为参考引用,自行拟定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也存在缺如,采用较多的仍为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篇),有13篇文献为没有写明疗效评定标准,在20篇公布疗效标准的文章中,均采用治愈、好转、未愈的三分法,但其疗效指数评定存在差异,治愈的疗效指数有≥70%、≥80%、≥90%,直接影响到数据的统计评价。

4 讨论

4.1 机制探讨 干眼症属中医学“神水将枯”“白涩症”范畴,《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灵枢·口问》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中医学认为,干眼症的发病与五脏六腑皆相关,与肝肾最为密切,《诸病源候论》记载:“目,肝之外候”“肾生骨髓,髓生肝”,乙癸同源,肝肾相生,肝肾亏虚,气阴不足,目睛失润而发为干眼症。陈小华等[21]认为肝郁化热,灼伤津液而致干眼;谢广芳等[19]认为脾胃虚弱,气血精微乏源,亦可导致目失濡养;黄洁[6]认为本症是由邪热留恋,肺阳不足,脾胃积热及肝肾阴亏所致;高卫萍[3]认为气血瘀滞于下,目珠失于津液输布而干涩。无论责之哪一脏腑,最终均形成共同的病理基础:阴亏津少,目精失润。其发病机制多建立在泪腺功能单位的基础之上[22],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性激素失调、神经调节异常是重要的发病因素。针灸对干眼症的治疗机制研究多以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研究表明针灸可促进泪液主动分泌、提高泪膜稳定性,亦有报道通过监测治疗前后泪液黏蛋白5AC[23]、乳铁蛋白[24]的表达,发现针灸可促进上述蛋白的分泌,提高泪膜的稳定性。多数研究者推测干眼症与神经内分泌相关,针灸通过刺激神经兴奋,促进泪腺、睑板腺主动分泌泪液,双向调节性激素水平等环节起到缓解眼部症状的功效。

4.2 存在问题和建议 近5年来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对干眼症的疗效明确,相比西药人工泪液,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且持久,但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上,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针灸治疗以眼部穴位为主,刺激感强,且需每天或隔天治疗,如何选取最有效穴位,精简配穴方案,在尽可能短的疗程内维持疗效并逐步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2)诊疗标准的混乱,导致纳入标准、观察指标、评效方案的不一,结果必然存在差异,临床研究价值下降,诊疗标准的统一是试验研究的基石,有待进一步完善规范。3)针灸治疗干眼症机制研究较少,这也是针灸疗法受到临床质疑的最大短板,因此深入研究治疗机制是推广针灸疗法的关键。

[1]李风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53-1160.

[2]刘惠淑,吴坤.干眼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2-13.

[3]高卫萍,刘敏,张义彪.眼周针刺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6):478-480.

[4]刘桂霞,周丹.针刺治疗泪液分泌不足型干眼症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8):1748-1749.

[5]彭清华,刘慧莹,姚小磊,等.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性激素水平调节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534-1536.

[6]黄洁,赵婕,徐红,等.针灸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2,32(9):847-849.

[7]黄蓉,吴晓阳,李杜军.针刺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67-68.

[8]刘达理.针药结合治疗干眼症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6):30-31.

[9]刘亚丽,杨丽娟,杨桂桂.电针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75-1276.

[10]高卫萍,张燕,鲍超,等.针刺治疗更年期干眼症的临床研究[C]//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下),2009:534-538.

[11]徐兴华,方晓丽.温通针法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2,32(3):233-236.

[12]周鹏鹏,黄学东,周渊.针药合治对干眼症反射性泪液分泌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2,44(3):52-54.

[13]张鸥,杨威,刘 ,等.针刺治疗干眼症30例[J].世界中医药,2011,6(1):60,62.

[14]何慧琴,杨志勇,罗金秀,等.针刺对ATD患者泪液乳铁蛋白浓度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0,42(10):60-61.

[15]冯清云,满在山,李荟.电针治疗干眼症3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3):182-183.

[16]郭梦虎,崔恩曹,李馨源,等.电针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45-247.

[17]宋小莉,邢雁飞,张德玉.雷火灸治疗干眼症3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5):77-78.

[18]陈陆泉.雷火灸治疗泪液缺乏性干眼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8):585.

[19]谢广芳,姚靖,王佳娣.针药并用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25-27.

[20]秦智勇,温勇.杞菊地黄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245-246.

[21]陈小华,王丁,肖汇颖.柴芩清解润目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2,30(2):107-108.

[22]STERN M E,GAO J,SIEMASKO K F,et al.The role of the lacrima l funectional unit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dry eye[J].Exp Eye Res,2004,78:409-416.

[23]吴德佩,杨军.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液黏蛋白5AC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4):267-269.

[24]石晶琳,缪晚虹.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液中乳铁蛋白及泪液分泌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9):1003-1008.

猜你喜欢
泪液干眼症眼部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150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如何消除用电脑后的眼部疲劳
中药视舒茶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