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来了 新材料莫入概念炒作陷阱

2015-04-23 10:57
新材料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制造业互联网+材料

“互联网+”真的很火,火到所有行业谈到“互联网+”都能引发长篇大论,不论能否实现,概念炒作已经攻下了大片的舆论阵地。新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面对席卷而来的互联网化大潮,想要独善其身难上加难,与其“临渊羡鱼”倒不如“退而结网”,做好“互联网+新材料”的准备。

随着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形象转变,欧美强国们都深深地感到了危机,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提出了《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等寻求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发展新的希望,基于此我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0-2025)》以谋求在制造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呈鼎立之势。

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的观点审视当下国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也许已经成为材料人日思夜想的问题。有人认为,互联网思维类似于多年前制造业常说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但如今互联网似乎已经横扫全行业,在“互联网+”大趋势下,全行业都不免要受到冲击。“互联网+”在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路径和趋势上切中了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要害,即将渗透到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打破产业链一根链条的单向发展和资本聚集方式,以各个环节为结点衍生出多条、多向的产业和商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究竟能给新材料产业带来什么?这是一个既客观又难以回答,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直接与消费者连接的产业中,已经出现了滴滴打车、支付宝、淘宝、谷歌地图等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创新型行业和企业,其生命力似乎已经超出了创新型企业生存的平均寿命,这一现象值得探讨和借鉴。而新材料及其下游产业当中,无论是天生就具有互联网基因的3D打印产业,还是以LED技术为内核的可见光通信技术,智能材料技术等已经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开始游弋,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都已带有明显的互联网血统。

互联网对工业企业的冲击,涉及到了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从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用户体验,不断有行业“鲶鱼”激活市场,开拓新的疆域,即便是处于中上游的新材料企业也不能幸免。毫无疑问,互联网连接了整个世界,并创造出了万千变幻。新材料身處其中,也必将或主动或被动受这样的潮流的牵引。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这延伸出宏量的大数据和万千变幻的互联网的源头是什么?对于处理器,对于各类电力电子器件,都是其核“芯”,上溯至源头是关键材料。材料才是产业真正的主导。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如果没有关键材料的不断突破,想必电脑还是安放在实验室当中黑白两色的大家伙。随着摩尔定律走到极限,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的需求变得更加急迫。材料的主导性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从各国对新材料的战略考虑可见一斑。

互联网带来的极致用户体验和免费商业模式,让一项产品或者一项服务的推广过程变得飞快,在很短的时间内足以让一家互联网公司迅速成为业界“巨头”,创造商业神话。但新材料的研发往往并非如此,尽管在材料共享大数据的不断积累过程中,随着材料基因组等新的研发模式和新思路的加入,使用大数据+高通量试验已经在某些领域大大加快了材料的研发进程,然而,这个速度还完全不能够与消费品市场的更迭同日而语。

新材料的研发和创新更多地不是模式上的创新,而是真正的源头创新,不仅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更需要大的国家资本和产业资本介入,并与下游协同建立产业生态。因此,在这场“互联网+新材料”的浪潮中,新材料企业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将新材料本身的发展路径考虑清楚变得更加重要。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和手段,建立新材料自身的产业生态,延伸出庞大的产业帝国。

猜你喜欢
制造业互联网+材料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