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秋冬大白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2015-04-27 13:25鲁运江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嘉鱼嘉鱼县菜农

导读:大白菜在嘉鱼俗称“卷心白”,是嘉鱼蔬菜生产中的主导品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特别是秋冬大白菜,种植面积达8 000 hm2。湖北嘉鱼县秋冬大白菜主要采用菜—菜—瓜、菜—菜—粮、菜—瓜、菜—粮模式。潜力品种有改良青杂3号和傲雪迎春。

特约栏目主持:鲁运江

男,湖北嘉鱼县人,高级农艺师,原咸宁地区(市)管理专家和政府津贴获得者,前后曾任乡农技站长、县土肥站长、县特产局副局长、县蔬菜办副主任兼县蔬菜科研所所长、县蔬菜产业协会顾问,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省级以上20多种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有10多篇重点论文获全国、省、地(市)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发表科技作品及文学作品百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专著两部,先后获农业部、省、市、县科技成果和丰收计划奖及省、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多项(次)。事迹录入《嘉鱼县农业局志》、县文明办的《南嘉奇葩》、《南嘉文苑·名人风采》、《嘉鱼名人》、湖北省科技出版社的《燎原集》等。

大白菜又叫“结球白菜”,嘉鱼菜农俗称“卷心白”。大白菜起源于我国,古代称之为“菘”,在湖北嘉鱼县栽培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都为蔬菜生产中的主导品种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嘉鱼蔬菜基地的创立,大白菜产业已成为嘉鱼县“四大”(大白菜、甘蓝、南瓜、冬瓜)大宗蔬菜产业的亮点之一,生产面积大,品质优,2012年嘉鱼“大白菜”和“甘蓝”两大姊妹菜双双被评为首届“湖北名优蔬菜”产品。现将嘉鱼县近30年来秋冬大白菜品种的应用现状、生产模式、存在问题及潜力品种作一简述。

1 秋冬大白菜品种应用现状

大白菜在嘉鱼栽培历史悠久,康熙《嘉鱼县志(1671年)》蔬之品中就有大白菜的记载,至今已有343年历史。1949年前大白菜在嘉鱼沿江平原各家各户的菜园中就作为主导品种栽培,其优点是栽培简单、食用时间长、耐贮藏、冬季寒冷条件下取材方便等,而且脆嫩甘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所以农户都喜种大白菜。

1959年嘉鱼县成立了蔬菜队,1965年设立了蔬菜商店,1975年将城关蔬菜队和环城蔬菜队合并成立了蔬菜公司,该公司主要种植大白菜,供给县城居民。当时种植的大白菜没有杂交种,绝大多数为常规品种,且全是自己留种,品名也无从考究,菜农俗称其为 “卷心白”。卷心白秋包紧实度差,在莲座期后,菜农常常用稻草拧成绳索将整株菜叶捆起来,强迫内叶成包,以形成好的商品。1985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全县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大白菜生产,形成了蔬菜中的第一产业,667 m2效益3 000元以上,应验了“一亩园十亩田”的说法。1986年我县先后从外地引进日本夏阳白、早熟5号、山东4号、鲁白1号、83-2等大白菜良种,替代本地农家种;1990年又引进推广了丰抗70、丰抗80、丰抗90大白菜品种,替代鲁白1号、山东4号等;2003年后引进推广了大白菜青杂3号,随后又改推改良青杂3号、超纯改良青杂3号[1]、 娃娃大白菜等;2013年又逐步引进了新傲尔良、傲雪迎春等黄心大白菜,现在新优品种覆盖率达100%。这些新优大白菜品种外叶绿色、叠抱,叶球短圆形,生长快,卷心紧实,抗病性强,耐运输,耐贮藏,单球质量3~5 kg,净菜率达80%,叶肉纤细,内叶细嫩爽口,甘甜柔腻,品质风味浓。2013年嘉鱼县秋冬大白菜生产面积达8 000 hm2,总产量42万t,产值近1.8亿元。

2 秋冬大白菜的配套栽培模式

大白菜生产在嘉鱼县一般分春季栽培、夏季栽培、夏秋早熟栽培、秋冬栽培4种方式。前3种方式在嘉鱼生产面积不大,其原因是没有秋冬大白菜生产产量高、品质优,而且虫害严重,农药喷施次数也多。嘉鱼县大白菜生产85%左右都是以秋冬栽培为主,兼有夏秋早熟栽培和春季栽培。秋冬大白菜又分早熟(50~70天)、中熟(75~85天),晚熟(90~110天)3个类型[2],在整个生产中晚熟品种占秋冬大白菜的80%。嘉鱼县秋冬大白菜配套栽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菜—菜—瓜模式

该模式采用夏阳白、早熟5号等生育期50~70天早熟系列品种。7月底8月上旬荫棚育苗,8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下旬至11月中下旬收获完毕,紧接着翻地移栽尖头牛心包甘蓝,翌年4月上中旬甘蓝收获后再配南瓜、冬瓜或西瓜。这一配套模式一般占秋冬大白菜的15%~20%。

2.2 菜—菜—粮模式

在配套方式上将上述南瓜、冬瓜和西瓜改种玉米,这种模式占5%左右。

2.3 菜—瓜模式

该模式就是选择改良青杂3号等生育期90天以上的大白菜品种,于8月中下旬育苗,9月上中旬移栽,11月至翌年2月收获,3月底4月上旬移栽南瓜、冬瓜或西瓜。这一模式的大白菜生育期长、产量高、品质优良,通过霜降处理后含糖量增加,甜脆可口,一般667 m2产量可达5 000~6 000 kg。这一模式占秋冬大白菜的65%左右。

2.4 菜—粮模式

将菜—瓜模式中的瓜改为玉米,这种模式占15%。

3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嘉鱼县大白菜商品产业化生产已有29年历史,在栽培品种上经历了从农家种到更新商品种,从早中熟商品种再到更新迟熟品种。在迟熟良种上选择抗逆性好、抗病害、耐湿、耐热、耐寒、耐春化抽薹、耐炸包、优质高产的品种,以延长田间采收期,拉长市场供应时间。但在品种选择上存在以下问题。

3.1 大白菜品目繁杂

大白菜在生产中除了选配早、中、晚熟系列类型外,还要在品种上考虑其对本地的生态适应性,现今大白菜品目繁杂,新品种也层出不穷。有一年新街镇港东村10余户菜农在武昌大东门购的迟熟大白菜新品种,包装袋上标明为强冬性品种(本地冬季一般气温为0~5℃),结果移栽后无论露地还是大棚保温栽培,苗期长到7~10片叶全都现蕾开花,给菜农造成重大损失。在引种方面,菜农一定要慎重,先引少量的试种,找农技部门或专家先咨询,以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应该的损失。

3.2 有的品种不抗病毒病或对硼元素敏感性强

嘉鱼秋冬大白菜生产有两大疑难病害,不同年份间有成片发生,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一是病毒病,菜农俗称“抽筋”,易形成“散棵大白菜”[3],主要发生在苗期至莲座期;二是大白菜生理性缺

硼[4],苗期植株顶端嫩叶黄白色或坏死、中叶皱缩、菜帮脆裂,导致商品价值低劣。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选择抗病毒病和对硼元素敏感性弱的品种。若不然,应在苗期抓好病毒病的防治,用佳佳润生物叶肥30 g加排毒王(有效成分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进口病毒疫苗)各30 g对水15 kg喷施效果好。大田要配施硼锌肥,一般667 m2各施硼锌肥1.5 kg,抓好菜地叶面喷硼和田间抗旱工作,保持菜地湿润,可有效防止大白菜的缺硼症。

4 秋冬大白菜潜力品种推荐

嘉鱼县秋冬大白菜从农家小院种植到大田生产,再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直到形成整体产业化,在品种上已更新了多代,无论是科技人员,还是菜农、商贩、蔬菜种子经销商,都在优中选优、优中选精。通过300多个品种的多年试种筛选,选出以下2个蔬菜基地潜力品种。

4.1 改良青杂3号

改良青杂3号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耐长途运输比较突出的潜力品种,其姊妹品牌有超纯改良青杂3号、精选改良青杂3号等,该品种在嘉鱼县种植多年,表现特别优秀,是菜农首选的当家品种。

中晚熟,在嘉鱼县生育期为80~90天,植株披张,开展度87 cm×87 cm,株高45 cm,外叶绿色,叶面带皱,叶脉细,叶长45 cm、宽37 cm,叶柄长20 cm、宽5.5 cm,叶球短矮圆筒形,浅黄绿色,球顶部圆形,叠抱,球高29 cm,直径25 cm,包心紧实,田间散棵少,球叶65片左右,单球质量2~4 kg。8月上中旬播种,667 m2植2 500~3 000株,11月中下旬陆续收获,一直可销到冬季年关或翌年2月上中旬,667 m2产量可达5 000~5 500 kg。风味品质佳,内叶细腻脆嫩甘甜,对霜霉、软腐、病毒三大病害抗性强,具有中晚熟、抗病、优质、丰产等突出优点,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

4.2 傲雪迎春

同类品种还有新傲尔良等。该品种为黄心大白菜,除具备改良青杂3号优点外,还有耐湿、耐寒、耐迟播、抗春化、耐抽薹、特迟熟的优点,此品种田间耐迟收获,可错开大白菜集中成熟的销售时期,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收入。其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避开了高温育苗期,翌年3~4月收获。其缺点是心叶较脆嫩,在室内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在栽培中一定要注意保证其在1月之前成包至七八成,否则,立春后卷包不紧实。

参考文献

[1] 鲁运江.论南嘉蔬之品文化的崛起[J].南嘉文苑,2013(3):98-101.

[2] 鲁运江.嘉鱼县大白菜生产的优势、障碍及发展对策[J].蔬菜,2010(3):30-32.

[3] 鲁运江.栽培秋冬大白菜如何做到科学抗旱[J].科学种养,2011(8):25.

[4] 鲁运江.大白菜缺硼的症状及其预防对策[J].长江蔬菜,2014(15):45-46.

猜你喜欢
嘉鱼嘉鱼县菜农
诗经小镇
——湖北省嘉鱼县鱼岳镇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诗经》与湖北嘉鱼
嘉鱼县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产品电商品牌建设研究
嘉鱼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优化研究
网开一面,再也不见
神秘的湘西菜农
马嘉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