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

2015-04-28 06:36张爱红
河北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阻塞性小儿研究组

张爱红

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罹患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因复杂,易至呼吸困难、酸中毒、脱水等,甚至可能危急生命[2]。因此,对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应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对改善患儿不良症状、减少并发症和提高预后意义重大[3]。临床路径是针对临床某一疾病制定的综合治疗模式与程序,可提高治疗与护理效率。本文探讨临床路径法应用于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急救和护理要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 年1月至2013 年8 月间儿科门诊和住院者,共62 例,男38例,女24 例;年龄1 ~5 岁,平均(2.2 ±0.8)岁;疾病类型:急性纤维蛋白型气管支气管炎8 例,急性阻塞性气管支气管炎11 例,急性喉炎4 例,气管支气管异物16例,喉异物10 例,急性喉水肿6 例,食管异物5 例,其他2 例。患儿均经病史、X 线胸腔扫查或其他影像学诊断、内镜探查等确诊,呼吸困难程度为3 ~4 度,需急救治疗。另选取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间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病例资料50 例作为对照,2 组间在患儿一般资料、疾病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抢救医师和护士较对照组无新增或减少,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的急救与临床护理。研究组选择1 名临床医师和2 名护士长组建临床路径小组,对患儿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抢救与护理方案。

1.2.1 临床路径小组组建:1 名医师为组长,2 名护士长为副组长,全科室的医护人员均纳入组员。

1.2.2 小组组建后,组成和副组长首先就临床路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文献调查和学习,充分明确临床路径的特点、方法、具体内容、预期效果等,组织科室内医护人员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患儿特点、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等进行总结。由组长和副组长进行记录,后梳理细节,参照临床路径方法制定出适用于儿科临床的护理路径。

1.2.3 全员培训: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理念和护理路径方法的培训讲座,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切实了解相关内容,并积极运用于临床抢救与护理工作当中。

1.2.4 护理路径的实施:全员在针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路径,对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回馈给组长和副组长,并经研究调整护理方案,促进问题的解决。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方案,评价救治结果、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呼吸道阻塞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AS12.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救治结果 2 组患儿救治结果比较,研究组治愈率100%,死亡率为0;对照组治愈率92%,死亡率为8%;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患儿救治结果比较 例(%)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组患儿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13%,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患儿经抢救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3 症状改善情况 2 组患儿中除死亡病例,经抢救与护理后呼吸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研究组38 例抢救前呼吸困难4 级者经抢救和护理,28 例恢复至2级,10 例恢复至1 级,24 例抢救前呼吸困难3 级者,22例恢复至1 级,2 例恢复至2 级;对照组32 例抢救前呼吸困难4 级者经抢救与护理,21 例降至2 级,8 例降至1 级,3 例死亡,18 例抢救前呼吸困难3 级者经抢救与护理,15 例恢复至1 级,2 例恢复至2 级,1 例死亡。

3 讨论

由于小儿机体发育不全,抵抗力差,易出现各类疾病,但小儿在语言表述上存在不足,由于年龄小对健康的意识也较差,因而常常对一些不适并不在意,尤其是呼吸系统类疾病,因临床较为常见,也可能被家长所忽视[4,5]。待到发现严重症状送医治疗时,病情已经发展为危重阶段。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由气道受阻而引起,无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当气道阻塞发生后,患儿氧摄取量大大降低,易致缺氧和呼吸困难,不仅带来痛苦,还可能因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而至脑损伤、肺损伤等,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甚至致死。因此临床的及时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意义重大[7]。

3.1 抢救 于患儿入院确诊后,立即给予吸氧,并安排专人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儿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快速给患儿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用药[7]。同时及时将喉镜、呼吸机、气管切开包、吸引器等可能用到的抢救器械摆放于床边相应位置。各项操作应尽可能保持安静,避免惊动患儿而引起哭闹;对存在哭闹、燥动的患儿,应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必要时候压住患儿以保证穿刺等的准确和快速。

3.2 心理护理 在对患儿实施一系列抢救工作时,应同时由指定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安抚,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具有一定沟通和认知能力的患儿,直接对其以较为通俗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减轻患儿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促进患儿配合治疗[8]。

3.3 术前准备 患儿入院时常合并有心衰、高热等不良症状,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对呼吸衰竭患儿,及时给予应用呼吸机。高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如效果不佳,可遵医嘱给予用药退热,并每间隔2 h 进行一次体温监测。如患儿有肺部感染、运气当、心衰等病史,需尽早进行抗感染和纠正心衰治疗,尽可能稳定病情,手术治疗患儿需等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

3.4 术后护理 对手术治疗患儿,在术后回到病房后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12 ~24 h,未完全清醒时需将患者平卧去枕,头侧向一边以保持呼吸道通畅[9]。患儿清醒阶段注意观察燥动等情绪变化,及时对患儿进行安慰,给予舒适体位,避免哭闹。观察患儿颈部下方是否有皮下气肿发生,警惕喉头痉挛和声带水肿。气管切开患儿应注意及时清理上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3.5 饮食护理 为提高患儿机体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减轻高代谢状态造成的能量大量消耗,应于术后积极进行营养支持[10]。给予患儿半流质食物,饮食应易消化、高热量,避免刺激性摄入,适应给予患儿喜爱食物以促进食欲。对气管切开患儿由于疾病和呛咳,易致患儿烦燥、哭闹、不进食等,应耐心的指导家长给予喂养,并帮助患儿取半坐卧位或坐位进食,以减少呛咳、促进食欲。

临床路径是近些年来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临床路径的优势在于摒弃了传统路径由医护人员个人意见主宰的缺陷,而是采用统一的方案、一致的流程和标准化模式服务于临床,提高准确性,避免随意性,提高医疗水平和执行效率。本组研究中,采用临床路径的研究组患者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路径的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

1 刘佩璇,苏湘芬,江顺见,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现代临床护理,2012,11:30-32.

2 王双乐,杨楚,李创伟,等.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834-835.

3 韩德民.关注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源头性作用.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喉科学,2008,23:60-62.

4 王双乐,杨楚,李创伟,等.小儿危重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251-252.

5 陈新芝,张爱梅.成人危重呼吸道阻塞的急救护理分析.吉林医学,2011,32:7851-7852.

6 张淑彩.上呼吸道阻塞五例救治体会.华北国防医药,2010,22:555-556.

7 Mohiuddin S,Siddigui MS,May hew JF.Esophageal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presenting as asthma in the pediatric patient.South Med J,2010,45:91-93.

8 李步云.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儿内科治疗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3-124.

9 孔维佳主编.耳鼻咽喉科学.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3-135.

10 付桂玲.小儿呼吸困难误码率诊漏诊临床分析.小儿急救医学,2011,7:512-514.

猜你喜欢
阻塞性小儿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