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5-04-29 05:43朱云莉冯海涵
开发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层次分析法景德镇

朱云莉 冯海涵

内容提要: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特殊背景和发展战略,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构建了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此模型考核评价了2011-2013年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水平,并与南昌、九江进行了横向对比,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对景德镇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构建的考核评价模型,对正确认识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发展成果,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AHP);景德镇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2-0033-04

DOI: 10.13483/j.cnki.kfyj. 2015.02.008

一、我国中部地区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概述

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实现中部崛起是承接东西、贯通南北、真正巩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脱节。“三农”问题、产业结构畸轻畸重、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不足、生态破坏严重、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滞后、交通体系薄弱等问题成为众多中部地区城市的发展瓶颈。而生态经济城市的提出与成功实践,为中部地区城市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科学发展路径。

生态经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色科技与资源节约为核心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其“生态”内涵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自然环境和生物系统,它包括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三个层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五『立一体”总布局。2009至2014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相继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部崛起计划的新引擎。

当前,国外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成功模式主要包括:以日本通州省为代表的生态工业城市发展模式,以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城市发展模式,和皮尔斯所采取的簇状多用途型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模式。根据中国社科院《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始于2003年,在深圳、珠海、威海、厦门等城市已率先实现突破性进展,但生态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还普遍面临着房价高企、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

二、国内外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构建科学、精准的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地方政府有的放矢地制定并实施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战略,并为社会公众投入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切实依据。国外学者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可追溯到1992年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和Wackernagel等人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EF)。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93年采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开发了环境指标核心系列2。。

新世纪以来,我国多省、市政府为其管辖区内生态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王发曾为代表的大多数学者采取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一社会一生态”指标体系3。我国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第六阶段)》,从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方面考核城市生态建设。此外.生命周期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都在该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工业化完成较晚,较西方发达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对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探索还在逐步完善,往往忽视了生态建设中由资源禀赋与历史积淀导致的区域差异问题。且由于我国中部地区的特殊性,以往学者构建的评价体系难以顾全中部地区城市的发展规律与战略规划,对政府公开环保信息的频率、对外开放水平等指标考虑不足。本文从中部地区城市的特殊背景和发展战略出发,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的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

三、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现状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处于皖、赣、浙三省交界处,是江西省重要旅游、工业城市,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土地面积5270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这座世界瓷都以其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享誉千年,近年来却因瓷土矿资源枯竭而被列入我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推进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已成为景德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景德镇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生态建设面临瓷土矿资源枯竭、重工业占比过高、地方财政入不敷出、社会负担沉重、环境破坏严重等难题。另一方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与中央财政若干批财力性转移支付,都为景德镇在这一转型时期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重要机遇。

当前,景德镇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在总体上围绕资源集约、环境监管、循环经济、生态保障、防灾减灾五大内容展开,基本符合景德镇的经济格局与民生需要。

四、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构建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模型,并以此对2011-2013年景德镇市与南昌市、九江市进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生态经济城市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的新型复合生态系统,其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使用尽可能少而精准的指标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生态的本质特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与区域性原则、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重要性与代表性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动态性与发展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等。

(二)考核与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按照生态城市理论,围绕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将生态经济城市总指数(目标层)分解为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三大准则层。准则层再逐层分解为相应的子准则层和可量化的指标层。该评价体系的四层结构由上至下针对性、可操作性递增,共同描摹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性。 本文采用频度统计法与理论分析法来确立评价指标。首先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第六阶段)》《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指标》及相关论文、研究报告进行频度统计,选取出现频率高的评价指标作为初步指标。再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部署的主要战略目标,剔除有失独立性的指标,最终构建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我们在相邻两层次之间,根据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构造两两指标比较的判断矩阵。本文参考了以往学者的大量论文、研究报告,结合咨询专家、主观分析等多种方法将相对重要性量化为数值。为保证各判断的协调一致,我们对每一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则判断矩阵符合满意的一致性标准,否则不断修正判断矩阵直到检验通过。我们以AHP根法计算每一指标(或准则)对目标层的权重: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公式),再计算(公式),再对(公式)做归一化处理,即计算(公式)并以此作为第i项指标(或准则)对上一层的权重。最后将某一指标对相应子准则层的权重,与子准则层对相应准则层的权重、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累计相乘,即得该指标的综合权重,如表1所示。

(四)指标值的计算

为消除不同指标之间量纲的差异,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之均在区间[0,1]内,从而具有可比性。对于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公式)。对于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公式)。其中,Iij是第j个评价对象的第j项指标原始值,max(Ii)、min(j)分别表示所有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确立指标的权重、完成标准化操作后,本文采取加权求和模型由下至上逐层计算各层的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为(公式)当Vj表示指标层第j项指标时,Wj、u分别为该指标对子准则层的权重和子准则层的值。当Vj表示准则层第j项准则时,Wj、v分别为该准则对目标层的权重和生态综合指数( ECI)。

四、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一)评价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考核与评价体系,本文收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中披露的数据,对2011至2013年景德镇市生态经济建设水平进行纵向评价,并与南昌、九江2013年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加以横向对比。评价结果具体如表2所示。

结合表2中生态综合指数与表3中生态城市综合指数分级标准,可见在整体上,景德镇生态经济建设在2011至2012年间尚处于较低水平,在2013年取得大幅度进展,领先于同年九江市生态经济建设水平,但与省会南昌市仍存在较大差距。

景德镇FCI在2011至2013年研究期间的整体增长主要归功于生态经济子系统,全市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但在绝对量上还明显落后于南昌市,且低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第六阶段)》中规定的标准。景德镇生态经济子系统最为严峻的挑战在于较单一、封闭式的经济结构,景德镇2013年三产增加值比例约为8:58:34。陶瓷、直升机、汽车等能耗高、污染大的重工业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剧了景德镇的“生态负债”。景德镇在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这一指标上水平较低,增长缓慢,反映出金融深化与投融资便利程度不容乐观。且景德镇对外贸易水平与科学技术支出力度逐年锐减,严重落后于南昌、九江两市。在经济效率方面,景德镇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于2013年达到0.5951吨标煤/万元,明显占优,但单位GDP水耗量却高企不下。

在生态社会子系统上,2011至2013年间景德镇在居民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处理就业、住房与城乡差距三大社会热点问题上保持领先水平。但社会建设整体水平偏低,2013年景德镇人均民用车辆、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服务者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089辆/人、47人、37%,均落后于我国城市同年平均水平。且从人均公共藏书、万人高等学校学生数等指标可看出,景德镇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十分薄弱,公共文化设施、基础与高等教育事业亟待重视和振兴。

在生态环境子系统上,景德镇具有优良的自然生态基础,但在生态治理、环保意识层面有所欠缺。景德镇地处江南丘陵地带,降雨丰富,水网密集,因此在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源水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适应重工业主导经济的需要,烟尘与排放强度未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虽在总体趋势上逐年提升,但始终难望南昌之项背。在生态意识方面,政府环保投资力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不匹配,企业与个人在生态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关系不明确,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公开性、可参与性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对景德镇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建议

针对上述评价结果与对比分析,笔者从经济、社会、环坑三个视角对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在生态经济方面,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具有瓷都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陶瓷产业结构调整与自主科研创新步伐,推动传统陶瓷产业向高新技术瓷、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景德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陶瓷工业园区,培育和建设高新技术瓷、航空、节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企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构筑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引导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与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为契机,积极推进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将创意与体验元素引入历史名胜与陶瓷文化资源,开辟“瓷源浮梁,古镇珠山,绿色昌江,多彩乐平”的旅游新格局。

在生态社会方面,实现城镇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全覆盖,统筹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事业改革发展。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与“瓷都英才工程”,加快部署公共教育资源与文化基础设施,提升中、高等院校办学质量与创新水平,加强各行业人才引进与培养。倡导广大市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政府“绿色采购”、“绿色行政”的作风建设。

在生态环境方面,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契机,强化城乡一体化的自然景观、人工绿化举措,逐步修复瓷土矿开采与房地产开发区域的自然与生物多样性。统筹市内外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积极开发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积极寻找瓷土矿的接替资源,开发陶瓷新工艺。加强环保项目建设与研究投入,逐步完善循环经济、废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防灾减灾以及工业废物再利用等生态技术体系。规范政府、企业、个人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中的责任追究与勾稽机制,提升行政透明度和公共参与度。

五、结论

(1)本文构建的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及其权重的确立主要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从考核与评价结果可看出,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在2011至2012年间处于较低水平,于2013年达到一般水平,领先于同年九江市,但仍显著落后于省会南昌市。从生态结构上看,景德镇在经济发展速度、城镇化水平、自然生态基础等方面明显占优,但在经济结构、科教文卫、生态治理等方面不容乐观。

(3)“十二五”期间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应着力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教文卫、发展能源经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四方面人手,建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层次分析法景德镇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景德镇颂歌
不忘你,景德镇
问一声,景德镇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阶段特征分析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经济风险的TOPSIS评价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