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印

2015-04-29 00:44李兴成志杰
人文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金砖三国中俄

李兴 成志杰

内容提要中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该构想的先驱者和推动者,俄罗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咽喉位置,印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中俄印金砖三国地缘相连,具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和相似(近)利益,容易达成共识。三国互联互通、互补互利,发挥亚欧大陆和海陆复合大国的优势,适应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俄印金砖三国共同的内在需求和战略指向。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符合中俄印三国各自的利益,也是中俄印三国的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中俄印三国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俄印亚欧金砖国家

〔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1-0028-08

大国一直是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国关系对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中俄印作为欧亚地区的大国、金砖国家,在亚欧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作为新兴大国的代表,它们有实现发展的共同诉求。作为沿线国家,中俄印金砖国家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中俄印关系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关系。

一、中俄印——金砖国家:实力强,优势互补,影响大,具备领军能力

从大国影响力来看,中俄印三国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作为新兴大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恰好是互补的。

三国中,俄罗斯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无论是能源储备还是能源出口,俄罗斯都在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探明储量占世界12%~13%。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探明储量的约1/3,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煤、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同时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二电力生产大国,水电与核电并重,核电发展较快。与此相反,中国和印度却是典型的能源消费大国,能源需求缺口大。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印度对海外能源依存度也高达70%。在两国经济要维持较快长期发展速度的情况下,能源需求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两国都提出了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避免单一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和两国的能源竞争。可见中印与俄罗斯有巨大的能源合作空间。同时伴随着乌克兰

局势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西方对俄实行经济制裁,俄罗斯也将越来越倚重东方,中国和印度是其重要的合作目标。因此,俄罗斯利用自己的优势深化与中印的关系,不仅可以深化三国之间的合作,而且可以有效减轻来自西方的压力。三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将不仅仅是俄罗斯对中印的能源输出,中印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进行投资,支持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发。可见,在能源领域,俄罗斯相对于中印处于上游,可以为三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能源保障。

印度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被誉为“世界办公室”。按照世界银行对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调查评估,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位,并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出口大国。印度的软件技术具有的优势,也是相关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印度虽然在军事和空间技术方面与中俄存在一些差距,但是不能忽视印度为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对它们的支持力度。印度软件技术的优势也为这些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在,俄罗斯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科技设备陈旧等问题,为提高经济质量而进行的创新发展战略需要软件技术的支撑;中国也在努力推动新能源、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在软件技术方面与印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中俄印应该加强科技方面的合作,互补不足,共同发展,塑造中俄印的核心技术优势。

中国具有明显的资本优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长期坚持的出口导向战略。经过30多年的积累,中国目前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达4万亿美元。这个优势同样是国内巨大生产能力和长期维持较低工资的结果,单位资本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天性。拥有巨大资本的中国在逐步崛起的过程中也同样表现出资本的扩张。鉴于对美元独霸地位的不满,中国努力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逐步扩大人民币的适用范围。货币流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在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互联互通是其基本内容,中国可以通过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支持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王海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促进地区各国共同发展》,《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1期。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相对来说,俄罗斯和印度缺乏资金。印度一直依赖世界银行获得贷款,但是可获得资金越来越少。朱杰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转型》,《国际观察》2014年第3期。资本外流已成为俄罗斯的常态。在目前乌克兰危机久拖不决的情况下,资本外流呈现加剧的趋势。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俄印的经贸关系、金融合作等途径对其进行资金支持,为俄印经济发展提供保证。为此,中国与印度联合提出了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俄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合同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两国还提出了建立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规划。上合开发银行、金砖开发银行相继宣布成立,中国与俄印之间的经济、金融联系呈现加强的趋势。

除此之外,俄罗斯还具有军事优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安全保证;印度还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中国还具有制造业优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商品保证。

二、中俄印各种合作机制:有利益需求,有发展动力,有战略前途

除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印战略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双边和多边机制外,还应加强中俄印三边合作,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机制。

1“莫斯科-新德里-北京战略大三角”

1998年12月,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里马科夫在正式访问印度时谈到希望建立“莫斯科-新德里-北京战略大三角”。这一提法是普里马科夫1996年任外长时设想的中俄印战略合作的继续。

在外交领域,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国家,其能源外交、智慧外交、网络外交等广为人知,中俄印战略关系也是首先由俄罗斯提出来的。首先,俄罗斯具有扩张的历史传统。但是在扩张的过程中,面对比自己具有优势的国家和民族,俄罗斯人既顽强又有策略,这样不仅达到了目的,而且维持了本身的实力,避免了损失。第二,现实的扩张一方面源于历史的惯性,另一方面则更多是对安全的担忧,通过不断扩张领土加强战略纵深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在苏联解体后,俄企图在其周围建立“稳定的弧形”。李兴:《论冷战后美俄关系中的欧亚地缘因素》,《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自立国以来,俄罗斯孜孜以求的是平等的大国地位。波波·罗:《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从战略三角到后现代三角》,《俄罗斯研究》2014年第1期。在目前实力有限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俄罗斯继续发挥历史中纵横捭阖的外交传统,通过聪明、智慧的外交政策弥补实力的不足。肖辉忠:《试析俄罗斯金砖国家外交中的几个问题》,《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4期。第三,俄罗斯对世界形势一直有自己的判断。2013年版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中提到,国际关系转型的实质在于形成一个多中心的国际体系;世界发展的重心在向东方转移;在解决国际问题时,结盟的方式正在被以多边灵活机制有效解决共同任务的网络外交所替代;俄罗斯应该奉行全方位外交方针,积极发展与世界主要国家及集团的关系等等。黄登学:《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述评——兼论普京新任期俄罗斯外交走势》,《俄罗斯研究》2014年第1期。俄罗斯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社会,维护自身地位。因此,俄罗斯提出中俄印战略三角关系也在情理之中。

在提出中俄印战略三角关系设想后,俄罗斯率先推动的是三国学者的对话与交流。2001年9月,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印度中国问题研究所的学者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次三方学术会议。目前该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成为中俄印三国间重要的接轨机制。该机制每年轮流在三个国家举行一次,分别由以上三个研究所轮流承办。在此基础上,中俄印外长会晤开始并机制化。2002年举行了首次三国外长会晤;2009年的第九次外长会晤签署了联合公报,对全球及地区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协调。

在进入新世纪后,中俄印三边关系趋暖。这主要基于三国对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对中国来说,维护好与俄罗斯的关系有利于维护中国西部的安全,与印度的关系则有助于维护西南边陲的安全。对俄罗斯来说,与中印进行战略合作可以支撑其大国地位,并在与美欧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对印度来说,崛起后对全球和地区诉求的增加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各自的设想透露出中俄印三国对战略三角关系的不同立场:中国审慎,俄罗斯积极,印度支持。中俄印战略合作的重心在于全球及地区问题的协调与合作,三国间的合作机制处于较低层次,大多以民间为主。总的来说,作为新兴大国的代表,中俄印崛起后面临的是西方设定的国际秩序,三国的诉求在这种秩序中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三国联合与西方竞争的色彩较浓。

2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的主要体现是中俄印外长会晤机制,可以将其看作是核心机制,辅之以各层面、各领域的具体对话与交流机制,具体包括中俄印三方学术会议、专家救灾三边会议、三国企业家会议、三国外交部地区司司长磋商、三国农业合作论坛、三国官员和专家地缘战略趋势研讨会、三国医药卫生专家会议等。内容涉及智库、工商界、农业、减灾救灾、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这些合作机制以三国政府为主导,民间机制积极跟进,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

金砖国家机制是目前将中俄印三国囊括在内的主要多边机制之一。它目前的主要机制包括:领导人峰会、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专业部长会晤、协调人会议、常驻多边机构使节不定期沟通以及工商理事会、智库理事会等专业领域务实合作在内的多层次合作机制。2014年7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成立,它是“金砖国家合作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朱杰进:《金砖银行制度设计的智慧》,《上海证券报》2014年7月24日。是金砖国家机制“实心化”的开端。梅新育:《金融合作:金砖国家走向“实心化”的开端》,《时事报告》2013年第5期。以成员国为参与对象,金砖国家机制下还包括中俄印机制以及印度、巴西和南非对话论坛。目前后者构建了以首脑会议为核心,包括商业联合委员会、防务合作对话、三边委员会(由三国外长组成)、三国信托基金等机制在内的多种机制,促进了三国在能源、军事、贸易、入常等方面的合作。与之相比,中俄印合作机制层次较低,在相关方面的合作大多局限于双边层面,三国之间的有效合作乏力。

其实,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深化三国间的合作机制:第一个途径是可通过已有的多边机制进行合作。主要包括:联合国、G20、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心工作是加强三国在这些机制内的协调。中俄已经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国际政治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印度目前不是,但已多次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伴随着实力的增强,印度表现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信心,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欲成为常任理事国。G20是世界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中俄印是其中重要的成员。在G20机制内存在西方大国与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核心是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对此,中俄印作为新兴经济体大国的代表,表现出一致的诉求和立场。伴随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金砖国家机制越来越成为维护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发展诉求的重要机制。中俄印作为发展中国家,同样有着对发展的渴望,各自面对的问题需要一个多边机制来共同面对和解决,金砖国家机制无疑是最合适的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联合维护中亚地区安全的重要机制,印度目前是观察员国。上海合作组织应该成为中俄印维护地区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俄罗斯表达了要扩大上合组织的立场。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称,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要通过的决议,可允许在俄罗斯任主席国期间开始扩大该组织的进程。翟潞曼:《俄外长:上合组织将在俄任主席国期间开启扩大进程》,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9/5133264.html,2014年9月11日。中国对此也表示赞同。2014年9月杜尚别上合首脑峰会决定吸收印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无论是联合国、G20,还是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都有相对于中俄印合作机制要成熟和完善的机制。中俄印不仅要利用好这些机制,加强在这些机制内的各层次和领域的合作,而且应该积极吸收和借鉴这些机制的成熟经验,为中俄印合作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第二个途径是提高三国合作的层次和深化合作的领域。目前的中俄印合作机制是以外长会晤为核心,辅之以各层面、各领域的具体对话与交流机制。对于三国合作来说,核心的是国家层面的推动,因此有必要推动建立领导人会晤机制。一是可以在现有的多边机制内,如联合国、G20、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内进行三国领导人会晤;二是可以在中俄印外长会晤的基础上推动定期的单一领导人会晤机制。中俄印领导人会晤机制的建立将会在更高层次推动三国合作的进行,并有利于在更宽领域推动三国的有效合作。同时,应重点深化三国合作的领域,最核心的是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仅表现在三国优势的互补,而且表现在国际层面合作的深化。俄罗斯的能源优势、印度的科技优势和中国的资金优势将会有效推动三国的经济发展。这些优势的发挥不仅表现在三国层面,对地区、对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首先,中俄印共同关注的中亚地区与三国相邻,夹在三国之间,经济发展滞后、矛盾聚集。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消除矛盾、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中亚地区将永远是三国不安定的来源之一。因此,优先发展中亚地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会一定程度上消解矛盾,有利于三国和中亚的和平稳定。其次,新兴国家崛起后对国际金融秩序表达了不满,意欲进行改革,但是这些却受制于西方国家的阻挠。因此,新兴国家只有通过联合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不仅要求改革国际金融秩序,而且要保证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显著体现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和正在推动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经济领域的合作不仅将会加深三国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三国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中俄印金砖国家:利益共同点和相似点多,相互关系看好

中俄印都是亚欧金砖国家,其共性之一是三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处境相似。从发展阶段来说,三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都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实力和地位得到提升,成为地区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从发展水平来说,三国已经是“第一世界中的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中的第一世界”。参见李兴:《国际秩序新变局与中国对策的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1期;Ли Син,G20:Трасформация мирового порядка и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Китая,Сравнительная политика, no.1, 2012.但它们的发展大多体现在经济方面,在综合实力的较量中仍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金砖国家不是G7,无法对当今重要的国际体制和机制指手划脚,更多是五国合作维护自己利益,并与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较量的机制。可以这么形容金砖国家,它们前脚已经踏进第一世界,后脚仍在第三世界,身子卡在第二世界。它们的实力和地位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无法企及的,但是又与第一世界在实力上存在巨大差距,系“第三世界中的第一世界”“第一世界中的第三世界”。三国都自以为是大国,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是“他类”,具有明显的“金砖经济”特色。

中俄印的共性之二是要求政治多极化、多元化,提升影响力和发言权。伴随着实力的提升,国家必定会维护自身已经取得的成就,并追求与自身实力相应的国际地位,其中的核心是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但国家利益又是分层次的,“生存利益(安全利益)是最根本的核心利益,其次是经济、发展利益,最后是国家威望,即一个国家控制和影响他国的能力”。李兴、刘军:《俄美博弈的国内政治分析》,时事出版社,2011年,第14页。这在金砖国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但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机制,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下的机制。美国一强独大,西方在联合国和国际经济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国际经济体制,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组织组成的,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份额和影响力微乎其微。对新兴的市场国家来说是不相称的,因此金砖国家普遍表示要求政治多极化,改变美国独霸地位,改变西方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充分体现新兴力量的崛起,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对国际秩序的认识相通、主张相近,具有“金砖外交”特色。

中俄印的共性之三是主张以谈判和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武力干涉内政。表现最明显的是中印联合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处理叙利亚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提出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后经中印、中缅共同倡导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这不仅适用于地位相同的国家,而且对霸权国家和弱小国家同样适用。21世纪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打着“民主化”的旗帜,在中东北非进行了一场“颜色革命”,使得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政权发生变化。西方国家同样想在叙利亚如法炮制。2013年8月,美国宣称要对叙动武,法英发出声音表示支持。但是西方的举动并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反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要求放弃武力干涉,以谈判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对此,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俄坚决反对,巴西、印度和南非也不赞成西方的做法。经过各方的较量,特别是俄罗斯的重要作用,最终迫使美国放弃了武力攻打叙利亚的想法。

中俄印的共性之四是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反对不公平的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秩序。新兴市场国家要求与其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但是在美国独霸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于是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成为五国经常提起的口号,具体表现则是在全球范围内反对不公平的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秩序,要求做出改革,充分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实力。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制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其中前者主要受美国控制,而且美国享有一票否决权。对此,金砖国家已经多次提出改革要求并推动份额改革决定落实,“制定反映各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权重的新份额公式”,新华社圣彼得堡9月5日电。以使后者的治理和决策机制体现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汪巍:《金砖国家多边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亚太经济》2012年第2期。同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改变美元一元独大的地位。国际关系民主化更像是一个宏观的考量,如果要取得效果,除了自身实力的强大和组织合力,就要在以上的基础上改变国际社会不公平、不民主的机制和规则,甚至是使国际组织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向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金砖国家也在向这方面努力。对西方又恨又爱,与西方有矛盾,恨西方,又离不开西方,优先发展与西方的关系,但同时斗争的底气不足,合作的实力、资本不够。它们发展探索阶段及使命相似,都有可能为世界提供非西方的道路选择,具有“金砖道路”特色。

中俄印的共性之五是不想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发生直接冲突。金砖国家在崛起后,不仅仅要维护主权和安全利益,而且要维护经济和发展利益。美国作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仅在军事方面,而且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冷战后,虽然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都反对美国的霸权,但是却很少有国家敢于跟美国直接、正面对抗。即使作为美国盟友的欧盟,因其在一体化和货币方面的表现,成为美国打击的目标,加重了欧债危机。“每当欧盟出台重大举措时,美国评级机构总要跳出来捣乱,削弱欧盟救助措施的效果。”梅兆荣:《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与欧盟前景》,《德国研究》2012年第1期。作为后起的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除了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与美国关系恶化,没有一家愿意单独跟美国发生对抗或冲突,因为美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和能力使其取得的成果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对金砖国家来说,除了自身要学会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进行斗智斗勇外,“抱团取暖”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中俄印的共性之六是三国都是地区的中心,是地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金砖国家是当今世界各大洲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俄罗斯雄踞东欧和北亚,是地区中的核心力量;印度是世界人口第2大国,20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其军事和科技的崛起提供了保证,其实力不容小觑;中国经济实力全球第2,保守的估计,它将在本世纪前50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金砖国家是地区中的中心力量,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佼佼者,是地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由地区到全球,它们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多极中的“极”、列强中的“强”。“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先生甚至预测,到2050年,全球六大经济体中,金砖国家占4个。

中俄印共性之七是发展阶段相同,处于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阶段。按照世界银行2010年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低于99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96~394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946~1219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219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以这个标准来看,目前俄罗斯已经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处于中等偏上,印度则处于中等偏下。因此,中印仍处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它们必须要注意的。处在“中等收入陷阱”阶段的国家,大多表现出阶层、贫富分化、收入不均、腐败、权钱“寻租”严重,社会矛盾多发。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而“中等收入陷阱”,反腐败任务、压力很大,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停滞或倒退。

中俄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源的互补性。作为当今全球范围内最有活力的经济体,金砖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不言而喻。从现有金砖国家内部来说,印度、中国是能源进口国,而俄罗斯则是能源出口国,因此在金砖国家内部就存在能源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能源供求、能源安全、新能源开发与能源技术发展以及全球能源治理秩序上。这种互补性不仅体现在双边层面,而且要加强多边层面的合作,建立金砖国家能源合作机制。“事实上,早在2010年,俄罗斯即提出过建立金砖国家间能源合作机制。”张春宇:《建立金砖国家能源合作机制大势所趋》,《中国石油报》2013年4月2日。如同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样,金砖国家可以考虑推动建立能源合作机制,改变现有国际能源格局。

由此可见,中俄印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处境和地位相同或相似,利益共同点和相近点很多,容易达成共识,以此为基础,相互关系看好。

四、中俄印金砖国家:独立自主性强,外来因素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中俄印三国文化集东西、欧亚文化于一体,互动、交流、交融、取长补短并相互影响。正是由于文化的平等性、多样性和包容性,三国在外交战略中都提倡国际关系多极化、民主化并提倡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主张自主发展,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都致力于成为世界独立的一极,反对西方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武力或武力干涉别国内政。

正是文化发展的独特性、特殊性和复杂性,三国主张不同的发展道路。国际关系中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而是可以既此也彼,亦黑亦白。可以合作、调整、妥协,互利共赢,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对话而非对抗。同时由于文化具有代表性和平等性,三国挖掘自己的文化、民族、历史资源,批判所谓的“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不同于盎格鲁-萨克森基督教文明(基督教、自由民主、市场经济、西方文化),成为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代表国家。外来因素,特别是西方集团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因素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性的因素还是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特别是中俄印金砖国家本身及其内在利益。

中印在历史、文明、人口、发展等方面类似,而不同的是,中国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印度曾是百分之百的殖民地国家。它们之间虽有区别,一个是资本主义,另一个是社会主义,但更有共同性。它们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独立非常敏感,它们受过别国欺侮因而不愿再欺侮别国,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中印的共同发明和贡献,不结盟是它们坚持的国策,比较温和是其外交的一个特点。

中俄印金砖国家与G7相比更有不同点:(1)发展阶段不同。G7成员已经处于工业化的发达阶段,而金砖国家则是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2)追求的利益不同。G7维护的是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机制;金砖国家则认为这些体系和机制是不公平的,没有体现它们实力的进步,没有体现它们的利益和诉求。(3)发展趋向不同。G7的作用和影响力呈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G7的全球治理能力已经开始下降。徐洪才:《发挥G8、G20和BRICs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2013年。2009年,G20的领导人宣布G20将代替G7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G7主要关注国际安全、外交等问题。而金砖国家的作用和影响力则在不断提升,与西方进行较量,以维护它们自身的利益,而且在机制组织化程度上已经迈出关键一步,正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作为金砖国家,中俄印有共同的机制追求,提升组织化程度。在2014年3月的第5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并成立工商理事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金1000亿美元,先期500亿美元由金砖五国平均出资。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首任行长由印度人担任,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人担任。2014年11月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再次强调要加快建成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早日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并公开批评美国拖延IMF改革,要求提高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从目前交流和进行的程度来看,金砖国家的多层次交流和合作在不断的深化,不仅倡导内部要加强务实合作,而且对外要加强交流,发出一致的声音。

在习近平执政后,中国一改过去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地缘发展格局,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并设丝路基金,以实现东西平衡、海陆并重的全方位、无敌国外交。印度一方面“向东看”,另一方面关注“相望的邻居”——中亚,实行平衡的大国外交。俄罗斯致力于欧亚联盟建设,李兴:《欧亚联盟:普京外交新战略》,《新视野》2013年第5期。在乌克兰危机后,俄外交从过去的“面向西方”迅速“转向东方”。随着世界经济政治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向东看”成为中俄印等金砖国家共同特点。

中俄印都是具有独立自主外交传统的大国。中俄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会唯谁马首是瞻,印度也不会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例子看出,中国和印度不顾美国和西方的压力,在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问题上,没有追随美国,没有对俄进行制裁。普京2014年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发表演说时表示:“我们向理解俄在克里米亚举措的所有人表示感谢。感谢中国人民,他们的领导人一直从历史和政治全局角度审视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局势。我们高度评价印度的克制与客观态度。”《普京“感谢中国人民”引外媒关注》,2014年3月20日,参见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320/363272.shtml.而印度是承认俄收回克里米亚的第一个大国。中国不参加并且反对西方对俄经济制裁,认为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在实际行动中加强了与俄的经济、能源合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了新的重大发展。

五、小结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作为欧亚大陆经济发展的“真空地带”,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这一地区存在宗教、民族、领土等的争端,大国利益在此交汇,一些恶势力也时而猖獗。作为地缘接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个地区大国,中俄印在地区层面不仅有竞争的一面,更有合作的一面。无论在欧亚大陆还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三国的联合将会决定它们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三国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保证。这些优势将会以资本为先导、以能源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同时,俄罗斯可以提供安全保障,印度可以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可以提供商品保障。中俄印可以建立常态化的高官会和工作组机制,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话和交流,保证三国联系的畅通。同时,深化三国民间合作机制,加强三国民间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交流,为三国合作奠定良好的民间基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提出了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这说明,“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为金砖国家,俄罗斯和印度从地理上讲不仅是亚(欧)洲国家,与中国同属于亚欧大陆,而且分别是中国北方和南方最重要的邻国。中国与这两个陆上最大邻国之间经济的互补互利是客观存在的,但互联互通并不通畅。显然,俄罗斯和印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中俄印作为海陆复合的亚欧大国,地理上相连,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是上合、金砖、亚信、G20的共同成员国,三国都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和东盟“10+8机制”(东亚峰会)的共同成员国。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和枢纽地段的中亚,正处于中俄印三强之间,三方与中亚的关系都很密切:俄罗斯与中亚的历史和军事联系由来已久,中国与中亚的经济、贸易联系日渐趋强,印度与中亚的历史、文化联系源远流长。这种影响能溢出并波及中东、东欧、里海-高加索地区,并远涉欧洲,包括了整个亚欧大陆的中心和边缘地带。

中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丝带”构想的先驱者和推动者,俄罗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咽喉位置。印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印俄中金砖三国实力强、影响大,有动力和需求,具备带头能力,并且具有共同的或相似利益,容易达成共识,相互关系看好。而且,三国都具有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不会充当任何外来势力的马前卒,外来因素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三者互联互通、互利互补,发挥海陆复合国家的优势,适应了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即随着高铁等技术的突破,海权权重下降,陆权权重上升,海陆从原来的失衡走向陆海平衡,东西从原来的失重走向并重,南北从原来的偏向走向兼顾,是中俄印金砖三国共同的内在需求和战略指向。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既符合中俄印三国各自的利益,也是中俄印三国的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中俄印成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而不会囿于本身相互之间的分歧、矛盾甚至冲突。而大国之间有分歧、有矛盾、有问题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看主要矛盾,正如李克总理谈到的“几朵云彩终究挡不住彩虹”。因此可以说,中国、俄罗斯、印度三个亚欧金砖国家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力量和火车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关系。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韩海燕

猜你喜欢
金砖三国中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三国乱谈(1)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
“金砖”褪色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