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15-05-05 11:54杨寿成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杨寿成

摘 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大多具备了一定的内控意识,建立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仍然缺乏科学的内控观念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了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中小企业应当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树立科学的内控观念,重新梳理内控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引入奖惩措施,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010-02

引言

中小企业虽然人员规模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数量却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营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税收,稳固了财政收入,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遭遇经营失败,甚至破产倒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控制不够健全。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内部控制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力。健全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还能够使企业的内部运营更加稳定,从而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应地,内部控制薄弱将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动或者陷入经营困境时,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更容易出现内部混乱,从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将企业推向破产的边缘。与同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比较薄弱,一旦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其经营风险就会非常大,更加容易陷入经营困境,进而遭遇经营失败。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具备一定的内控意识,但尚未形成科学的内控观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其经营的重要性,具备了一定的内控意识。在这种内控意识的驱使下,中小企业开始借鉴大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的做法,在其内部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以使企业的日常管理更加规范。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并不全面,理解也不够深入,并没有形成科学的内控观念。人治化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管理者具有最高权威,使内部控制极容易沦为一纸空文。内部员工之间的亲属关系没有引起重视,难以形成实质性的内部牵制机制,授权审批以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制度无法起到真正的牵制作用。监督不再是监督,复核不再是复核,很多时候都只是走一个形式。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正真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缺乏科学的内控观念。

(二)建立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

虽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起步较晚,但一些基本的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比如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分离以及复核等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这些制度不够全面,并且过于分散,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良好的内控制度应当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对所有的关键风险点加以说明和控制,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内部控制建立初期,中小企业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制度过于片面或者是过于宽泛。过于片面的内控制度,一般是把财务制度理解成了内控制度,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而过于宽泛的内控制度则往往是照搬内部控制指引的内容,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导致内控制度本身的空虚,不仅无法促进企业提高效率,反而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混乱。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形成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制度体系。

(三)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除了内控制度的建立之外,还有内控制度的执行。制度建立和制度执行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中小企业大多由个人及其团队创立,创始人在企业内部的个人权威非常突出。很多时候,企业的大小事务都由一些重要管理者直接决定,制度的执行缺乏一贯性。同样一件事情,可能因为时间不同或者所涉及的人员不同,而导致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完全不同。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严重的人情文化,而制度的权威根本无法体现。照章办事的氛围难以形成,人治化的思想始终扎根于企业内部,制度的执行力度十分薄弱。制度得不到执行,那就是一纸空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树立科学的内控观念

制度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其背后的观念和原理才是关键。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之处,所处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并不存在一套能够在各个企业通用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科学的内控观念以及内部控制原理却值得每个企业参考和学习。只有充分理解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内控观念,企业才能够真正做好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工作。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缺陷都与其仅具备一定的内控意识而缺乏科学的内控观念有关。为此,中小企业应当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树立科学的内控观念。首先,企业应当明确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内容,内部控制具有五大目标,即合理保证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简单来说,可以归结为合规、经营和报告三大目标。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所处的现实环境,对这些目标进行调整,找出其建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制度的建立才具有明确的方向。其次,企业应当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应当兼顾,内部控制既要覆盖企业的各项事务,又要关注一些重要业务和风险高的领域。制衡性原则可以说是内部控制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在企业各部门以及各个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内部控制的精髓所在。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随着企业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注意权衡成本和效益,从而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重新梳理内部控制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树立了科学的内控观念之后,企业就可以在这种内控观念的指导下完善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针对其内控制度不够全面、过于分散的现状,中小企业应当重新梳理内部控制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此,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兼顾全面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首先,内部环境以及信息与沟通作为内控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前提基础,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但鉴于环境改善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企业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从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入手,让制度来引导环境的改善。而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则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和信息传递机制。其次,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作为内控制度的主体内容,应当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制度的建立和加强不能仅限于财务制度,也不能过于宽泛。为此,中小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陷,对于取得显著成效的制度应当保留下来,对于难以发挥作用的制度应当予以改进,并对制度漏洞和缺陷进行弥补。具体来说,中小企业需要对自身各项事务的流程进行从头到尾的跟踪考察,找出其中的关键风险点,然后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形成明确的制度。一般来说,内控制度都应当包括授权审批、资产保全、预算管理、风险控制以及业绩报告等内容。中小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并找出自身内控制度的重点,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体系。

(三)引入明确的奖惩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完善的制度体系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制度的贯彻执行。针对其内控制度执行力度薄弱的现状,中小企业应当从环境和制度本身两个方面来加强制度执行的力度。就环境而言,中小企业的制度执行力度薄弱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的个人权威和人情文化,正是这种环境缺陷导致了制度权威难以建立。因此,中小企业首先应当改善内部环境,管理者带头遵守制度,照章办事,淡化企业内部的个人权威和人情文化,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就制度本身而言,一套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制度体系本身就是不够完善的,真正健全的制度应当是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认可并得到贯彻执行的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引入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使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更加明确。具体来说,中小企业首先需要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实施奖励或惩罚。在突发事件发生并平息之后,要对责任人员进行追究,予以处罚。随着环境的改善和奖惩措施的实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将逐渐加强。

结论

内部控制不健全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遭受经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其经营的重要性,具备了一定的内控意识,但尚未形成科学的内控观念;虽然基本的内控制度已经建立,但仍然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且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还十分薄弱。鉴于此,中小企业应当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树立科学的内控观念;重新梳理内部控制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引入明确的奖惩措施,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需要从制度本身和制度执行两个方面不断调整内部控制,使其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变化。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制度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会越来越健全,从而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

[2] 戴文涛,纳鹏杰,马超.内部控制能预防和降低企业风险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4,(2).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