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屏县宝秀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2015-05-05 12:05何文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三资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何文波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通过对石屏县宝秀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调研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从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032-03

如何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和任务,也成为了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党群干群和谐融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秩序,遏制农村党员干部以资谋权、以权谋私,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石屏县宝秀镇基本情况

宝秀镇位于云南省西部,距石屏县城12公里,总面积437.14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其中山区村委会9个,坝区村委会11个),229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2014年,总户数20 958户,总人口54 058人,其中农业人口47 150人,占87.22%;非农业人口6 908人,占12.78%。年内出生469人,出生率0.87‰;死亡202人,死亡率0.37‰。镇内居住有汉、彝、回、哈尼、傣等民族。其中,汉族32 545人,占60.2%;少数民族21 513人,占39.8%。作物品种主要有水稻、烤烟、杨梅、甘蔗、竹子、核桃、小米辣等。林果主要以大杨梅、柑桔、竹子、甜龙竹、干果为主。近年来,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培植姬松茸种植,使之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又一产业。工业产业方面,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利用泥炭、矿产等资源优势,培育出东送集团、天恒矿业等一批支柱产业。2014年生产总值13.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 176.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486元;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08年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以来,目前共有20个村委会和131个村民小组实行了村(组)财镇管,分别占行政村、村民小组的100%、57.2%。其中,年收支达20万元以上的村组有12个,占7.95%;年收支5~20万元的村组有36个,占23.84%;年收支在5万元以下的村组有103个,占68.21%。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林地处置收益占到村民小组收入的90%以上。所以,宝秀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最为突出的是资源管理,也就是资源的承包、租赁等开发或流转处置管理。

二、石屏县宝秀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宝秀镇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制,随着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全面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财务管理有待规范

有的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大额开支不民主讨论,有钱就用,自用自批,用完为止,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有的村存在资金账户管理不规范,不按委托管理制度的规定,及时将收取的现金送交乡镇农经站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白条顶库现象;有的村存在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现象,账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有的村会计账簿设置不全面,有的无明细账,有的以表代账。如有些山区村委会小组的财务未纳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管,导致财务片片账、兜兜账、卷卷账现象严重,换人不交账,难以查清楚,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村委会虽然纳入管理,但怕手续麻烦,将收取的现金直接列支,存在坐收坐支现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意见大,上访事件增多。

(二)经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镇、村两级经管队伍不健全。镇级农经站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村级存在每换一届村委会,就换一次会计的严重现象,造成镇村两级管理队伍不稳定,专业管理人才紧缺,造成管理服务不到位,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如镇农经站在职在编人员有5人,但实际在农经站做农村经济工作的人员只有3人,随着农经职能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的人员难以承担繁重的业务工作,造成管理缺失;有的村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素质低,对农经管理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有名无实,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无视财务制度的规定,让不识字的人担任理财小组成员,结果是要么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敷衍了事走过场,没有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三)集体资产及资源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集体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权属界定不清,有的村资产、资源存在的产权不明晰,长期闲置浪费或被无偿占用现象。对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不遵循民主程序,不履行报批手续,不搞招投标,只是凭个别人说了算,随意性大或暗箱操作,让个别人的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有的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发生产权变化而取得收入时,不按相关政策规定办事,提取集体积累甚少,更有甚至分光吃净,造成集体积累空虚,没有钱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建设,结果肥了个体户,富了村干部,穷了大多数。因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群众上访,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

(四)村务公开有待完善

虽然由镇纪委牵头,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但是在个别村组,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有的村村务公开不按时公开或迫于应付上级检查搞临时公开,突击公开;有的村公开质量不高,应公开的没有公开或不及时公开、假公开,公开内容不细,不真实,档案不全面,致使公开流于形式。

三、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加强“三资”管理的意识淡化

大部份村子没有农村经济实体,村集体收入甚少,历史遗留的债务较多,集体资产存量很少,且存在闲置、丢失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想也不敢去深追细查,还有些村干部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值得把精力放在资产、资源管理方面,严重淡化了“三资”管理工作。

(二)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资产,又有实物资产,还有资源性质的资产,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要求“三资”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镇党委、政府经费紧张,对村级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能力难以提高。

(三)监管机制不健全

制度建设有待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尚不完善,一些制度落实还不到位。村理财小组整体素质低下,有的根本不懂理财知识,有的缺乏原则性,见票就签字,起不到监管的作用,监管流于形式;村班子内控失力,有的村干部我行我素,独断专行,村集体收支“一言堂”,使两委班子成员无法监督。如个别村委会领导干部我行我素,独断专行,总认为钱不进自己的腰包就行,收入不入账,拿去做公益事业,造成群众不理解,上访事件连续不断,到头来好心办坏事。

四、规范宝秀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认识

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三资”归村集体共同所有,其管理好坏直接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差、乱的地方,个别村干部独断专行,集体资产被无偿占用或低价承包租赁,有的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挥霍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是要从根源上消除腐败现象,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村干部犯错误的机会。同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还可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的积极性,保障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再次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既可以堵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漏洞,又可以充分挖掘资产的增值潜力,不断增加村集体的积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抓好宣传教育

一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新当选的农村基层干部,对自己职责不清,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够,对党规党纪不明确,法制观念淡薄。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廉政教育、法制教育,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夯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一是要掌握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广普性,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和民主管理知识宣传教育,使之充分树立法纪意识、廉洁意识、监督意识和村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其一是要及时组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财务管理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全镇农村经济和农村财务的管理监督;其二是加强村组干部廉洁从政、依法依规履职的教育培训,增强抵御不廉风险能力,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培养建立一支农村财务管理乡土人才。目前,宝秀镇绝大部分村组财务代理或报账员无任何财务知识,是凭记忆或简单流水记录入账,一定程度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和无序。所以,培养一批具有简单财务知识的乡土人才,可有效地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

(三)完善管理制度

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是根本。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一要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目前,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机构是设于财政系统,实际工作是由农经站承担,而财政所属于县财政局直管部门,在乡镇基本没有承担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这就导致权责不清,工作机制不顺。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也就是村财镇管,特别是组财镇管,点多面广,就宝秀镇来说也有229个村组,代理工作量特大,而且农经站仅有3名工作人员,现有人力是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所以权责不清、人员不足也是导致部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因原。今后,除了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力度,理顺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表制度的同时。可以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坚持行政村一级财务坚决实施镇管的基础上,将资金流量少的村民小组财务委托予村委会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镇管理人员不足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村民小组财务管理成本,使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更好地落实。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金审批、使用,资产处置、流转,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坚持产权、收益权、处置权等不变的前提下,强化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和许可备案制。坚持大额资金,重要资产、资源使用、流转报告备案制和村民集体民主决策制。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为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村干部权力动力的规范和约束。探索建立农村经济审计制度,实际村干部廉政承诺制,创新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严肃性。

(四)加强监督检查

制度是根本、是前提,宣传教育是关键、是源头,监督检查是重点、是保障。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要坚决用好监督检查这治本的手段,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宣传教育的巩固,党政法纪的威严,群众利益的维护。一是要大力巩固传统的监督平台和渠道,深入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和重要事项公开承诺制度,积极调动群众监督、党内外监督等社会监督。二是要积极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方式,建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公开网站,完善数字乡村网,搭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村集体“三资”处置、流转信息,广泛接受网络和媒体监督。三是切实加强专业监督组织建设。这样做既能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人大、纪委等党政机关行政监督和党纪监督作用,又能充分调动村党总支、村委会、老年协会等村级组织和社团组织的自我监督作用,还能加强村纪监组建设,健全农村纪律监督机制。

总之,宝秀镇虽然农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行政村集体经济实体较少,但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民主,才能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猜你喜欢
三资对策建议存在问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论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方向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阳光财务——嘉兴市农村三资管理主要做法
2014年我国认定150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