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演变的制度环境研究

2015-05-05 12:36高亚琼朱佩娟秦书茜刘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制度环境商业空间

高亚琼 朱佩娟 秦书茜 刘红

摘 要:以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借助制度变迁理论,梳理其1992年以来不同制度变迁阶段及制度环境下的空间演变,探究其内在机理,为实现制度环境建设与空间演化和谐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周边商业空间各方利益主体的多赢和谐局面形成。研究发现,制度环境推动制度安排更替促进制度变迁,促使空间利益主体施展行为而使空间变化;空间演变过程反之也促进制度环境的变迁,合理的制度环境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空间的和谐构建和活力创造。

关键词:制度环境;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演变规律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102-03

引言

高校周边商业空间的业种构成和业态布局、商业设施配套、区位条件、经营模式、空间特征、消费行为、环境治理、社区融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1~4],研究层次也从物质形态上的特征分析迈向空间合理利用的探讨,并引导学者探索行为与空间的关系、行为与空间的差异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和规律[5~7]。

我国在经济转型建设过程中引进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并开始了对于制度变迁的研究。研究范围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解决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扩展到制度环境建设、商业贸易服务、政府行为研究、企业公司创新、土地制度变迁、旅游开发、职业教育、城镇发展等方面,研究视角逐渐由宏观迈向中观转向微观[8~12]。

本文研究的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具体范围为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周边包括桃子湖路、牌楼路、油烟街、阜埠河路、麓山南路、天马路沿街商业空间(见图1)。此处因校园破碎化,商业空间高活跃程度极具典型性;紧依风景名胜区和城中村,各空间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冲突频繁。基于此,笔者试图借助经济学领域中制度变迁理论多学科视角,从制度环境层面深度解析空间利益主体关系内在机制及其促成高校周边空间演变的本质和动因,以期实现制度环境建设与空间演化和谐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周边商业空间各方利益主体的多赢和谐局面形成。

图1 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范围图

一、研究方法

(一)理论方法

制度是限制人们互相交换行为的框架。诺斯将制度延伸为制度安排,它通过约束人们行为规则来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为制度主体带来利益。当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即因规模经济、外部成本和收益等外部条件变化产生新的潜在利益时,旧制度安排就会被新制度安排替换[13]。在此基础上,制度环境变化及其促成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交易机会与成本——收益结构,制度变迁就是效率高的制度安排替代效率低者。制度生成的影响既包括有形财富的增长,又有无形知识的积累,因此实际操作中制度的成本与收益难以准确计量,有关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多数不是准确定量化的[14]。鉴于此,笔者拟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分析制度环境变化与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演化蕴含的内在机制。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资料调查法。梳理政策、法令及相关规划对于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演变的影响。(2)观察法、结构访谈法和半结构访谈法。整合2000年、2007年和2014年对此商业空间的实地调查,了解不同阶段各空间利益主体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其促成的制度安排内容和空间发展特点。

二、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演变与其制度环境

笔者依据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形态发展特点[6~7~15]以及相关大事件,将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形成阶段:1992—1998年

1992年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并正式宣布停用粮票,统购统销模式破除,业种店衰落,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业态店层见叠出,市场规律做主的经济大环境调动了不少人开店经商的积极性。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部分农民被市场经济吸引和鼓动,试图从土地上抽离寻求更为轻松的谋生寻利路径。1995—1996年,高校开始大量招收成教生和自考生,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加快校区扩建的脚步,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楼等相继落地于附近的村民小组用地;荣湾镇开发建设启动,周围农村的土地逐渐被征用。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主要为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学生、打工者。村民抓住学校难以解决学生住宿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商机,把自身住宅或集体出资修建物业出租给学校当宿舍。1994年,村民和创业的大学生开始将部分民居改造成商店,外来人口租下牌楼路、桃子湖路和贯穿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校园的麓山南路两侧村民住宅开店,三条路开始形成有商业气息的街道格局。

这一时期,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依附学校周围村民住宅以开始的零散点状冒出,沿着道路连接成线并在空间上呈现急速蔓延的趋势。消费群体主要为学生,消费构成以餐饮为主,主营中低端产品,时段性和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

(二)发展阶段:1999—2007年

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行,学生人数骤升,学校后勤服务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商业迅速在高校周边蓬勃发展,流动摊贩见缝插针地活跃在人口密集区,夜市更成为高校周边一道亮眼风景。

2001—2003年,长沙市启动城市道路扩改建工程,通往景区的牌楼路两侧集体资产的门面及部分村民住宅全部拆除,麓山南路东侧的民宅拆除。此后,人口向桃子湖路两侧和麓山南路西侧集聚[6]。2003年天马学生公寓建成,临近的阜埠河路和天马路两边商业空间骤起,其商业效益远不及麓山村商业文明街。部分经营者占道经营现象频发,城管部门在展开对商业空间的监管和整治,并开始注重对商业空间的培育与调整。《长沙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5—2020)》提出建设荣湾镇商业中心近期规划中应着重调整业态,强调生态功能和文化品位。这也侧面印证了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endprint

这一时期,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沿路呈线型集聚向外扩散成带状,逐成网络状渗透于社会空间。业态业种日益丰富,消费群体吸纳了周围居民和游客,产品走向中高端。桃子湖路和麓山南路商业街繁荣局面达到鼎盛,但固定门面违章搭建和流动摊贩以路为市现象严重,管理者态度较为坚决和手段较为强硬。

(三)成熟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提质改造,数万居民和村民搬出景区,麓山商业文明街(桃子湖路)被拆除,除师大附中附近桃子湖路油烟街段被改造保留,商业空间挤压至麓山南路、阜埠河路和天马路。

2009年,位于阜埠河路的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园,旨在打造文化创意人士、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培育文化业态。学生公寓商业街、乐活汇商业街按规划实施顺利开业,肯德基、家润多等品牌相继入驻。新的商业街区里,正规门面经营绽放异彩,流动摊贩也有了规定的摊位点和经营时间段,游离二者之外的活动摊贩的经营行为已逐渐符合城市管理办法。2008年,长沙着手文明卫生城市创建,规范管理正规商铺并加紧治理流动摊贩,陆续出台摊点经营规范、夜市规范点管理方案。2011年《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强调公众参与和城市管理现代化、人性化,注重规划建设。2014年,《桔子洲街道夜市管理工作方案》和《桔子洲街道夜市规范点管理办法》等行为规范细则对天马夜市实现统一规范经营,摊主也达成文明公约,进行自我规范。

这一时期,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由带状扩展呈片状街区稳固发展,商业空间分异产生。正规门面、固定摊贩和流动摊贩各自在空间上发挥不同作用,产品结构丰富齐全,生活服务功能的增强和消费档次趋向多样化。管理者的态度趋于包容,执法内容注重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和经营者的需求并趋向多方合作。

结论与讨论

制度以一种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并在几乎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决策不断产生出来,人的有限理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机会主义倾向使人类社会需要制度[16],更需要深入理解和加以利用。本文透过描绘长沙高校周边商业空间1992年以来演变的轨迹,见证了制度环境是培育制度安排的土壤,商业空间的制度变迁在变化的制度环境中曲折进行。其中,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伴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开展(见下页表1)。经营者开创商业空间、促进商业空间分异及商品功能结构升级,消费者更新消费理念和提升消费要求,管理者的态度趋向包容和手段的趋向人文关怀。endprint

猜你喜欢
制度环境商业空间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国家制度环境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基于光环境下的新商业空间光氛围研究——概念书店照明设计
产权性质、制度环境与高管隐性腐败
电子商业影响下社区商业空间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深圳华强北将建成国内最大地下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