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促进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2015-05-05 13:01陈慧仙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

陈慧仙

摘 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绕不开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使其有序、稳定、高层次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对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概念的界定,进一步分析加强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深入分析郑州市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190-02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教育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词解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一般称为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综合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我国现在通称为“职业教育”,但其内涵仍然包括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类。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产业剩余劳动力,可以认为一定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约等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这样的界定已经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认可。按照传统定义,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指原来从事农业活动而现在变成多余的劳动力转化为从事非农业活动劳动力的过程。本文所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其实质是农业领域的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

二、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必要性

从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情况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在整个国民生产中的比例必定会下降,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向工业和其他生产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造成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积极引导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采取多种渠道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河南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近几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2008—2012年底五年内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万人以上,总量已经达到2 570万人。粮食总产量1 127.7亿斤,连续九年增产。特别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河南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新的形势下,河南农村转移劳动力转移总量大,转移速度快,并且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明显的区域性。

(二)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1.组织化程度低。一是河南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一方面,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机构对此进行专门的组织和管理,乡村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明确,服务措施不完善;另一方面,输入地与输出地工作相互衔接配合不够,农村就业服务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劳动力转移还处于半无序状态。二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单一,途径狭窄,转移的空间偏小,容易引发农村劳动力大量回流。

2.结构矛盾突出,转移难度增大。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大量占用土地,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进入转移队伍行列。在农村人口增长达到峰值前,农村人口的增加必定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又会从农业中进一步释放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队伍加大。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这些人员在就业方面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3.转移政策缺失,支持不力。当前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保障民工合法权益,仍存在不少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面解决的实际问题,城市中的用人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外出民工权益的现象。从一些地方的政府行为看,一是没有把劳务收入当作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份额来看待;二是没有把农村劳动力资源当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资源来开发,而是把农民外出务工当作纯粹的市场行为,任其自生自长,没有积极组织引导扶持。

4.新的家庭社会问题显现。在农村劳动力更大规模流动、转移力度加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年轻力壮、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农业、离开乡村流向二三产业和城镇,随之带来的诸如农业生产、城镇就业和社会治安、子女教育、农民工权益保护、社会经济协调。

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统筹和支持力度

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的一件大事,务必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必须担当起统筹协调的重要职责。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统筹各个部门的力量,变各自为阵为协同作战,密切合作,整体推进,取得最佳整体效益。此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专项经费投入,农民的教育培训作为农民直接受益的公益性支出内容,符合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因此,必须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多方参与、个人合理分担、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筹措和保障机制。

(二)农村职业学校积极改革与创新,顺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农村职业学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为本地新农村建设服务培养人才,又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因此农村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适应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需要,农村职业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按劳动力市场及农民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习场地建设,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实用”,设置课程,农村职业教育要顺应这一要求,转变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和方向。endprint

(三)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配套服务

建立农民劳动力资源库。为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地开展农民劳动力教育培训和促进农民劳动力非就业,政府要切实摸清当地农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文化程度以及就业技能等现状的基础上,着手建立农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建立农民劳动力资源库是解决农民劳动力教育培训转移的重要环节,这样农民工转岗培训才能做到有组织性、针对性。

建立当地非农就业信息网点。农民劳动力输出地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或组织人员专门负责搜集就业信息,把教育、教学与就业服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企业联系签订劳动力输出合同。要根据实际建立一个农民非农就业的信息网点,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本地培训机构的招生、农民工培训与劳务输出的组织、登记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有关求职登记资料,以加快外出务工信息传递,同时借助社会力量组建庞大的招生队伍,扩大培训机构招生规模。

(四)创新劳动力教育培训模式

将教育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推进“找岗—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模式。农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与就业、提高收入相结合,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进行对口职业技能培训,使培训和就业对接。教育培训机构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训出市场需要的抢手人才;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岗位,推进“先找岗。后培训,再就业”的进程,实现定向培训输出。要不断探索“订单”、“定向”、“储备”等培训模式,加强培训与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大力推行“找岗—培训—就业—服务”一条龙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建立起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民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就业服务的衔接机制,调动农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后就业的成功率。

(五)农民本身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投入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力资本含量,扩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和领域的关键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策策略。加大家庭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职业教育投资,既是国家大事,也是农村家庭大事,农民群体在重视家庭收入增长的同时,还应自觉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重视家庭收入增长的同时,还要重视时间、精力的投入等方面的“软件投入”。此外应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分步骤、有序的培育,全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应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子女在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为农村家庭教育的软件投入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 陈强,李挥.河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人口大省经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12-15.

[2] 林绍贵.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9,(4).

[3] 乔润茹,崔利.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1,(3).

[4] 金纬.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7).

[5] 赵排风.城市化进程中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和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10,(10).

[6] 赵排风.城市化进程中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创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 阎丽红.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J].黑河学刊,2010,(6).

[8] 张龙龙.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新思路——以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为视角[J].现代经济信息,2011,(6).

[9] 曾丽.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10] 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中原城市群规划发展情况[EB/OL].http://www.hndre.gov.cn/czhjs-2006/t20061031.4467.htm.

[责任编辑 王玉妹]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赞农村“五老”